港元兑人民币-中国建筑
在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经理中,刘备受关注。2019年,他拿过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前三,一年内的双业绩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在外界关注刘格敏是否会陷入“冠军魔咒”、如何控制700多亿元管理规模的同时,刘格敏管理的多只基金2020年的年化回报超过60%,位居同类基金第一季度,在100亿元规模的基金中处于领先地位。
“希望从中立做研究,不带情绪做行业研究,严格按照行业趋势跟踪研究,从客观数据观察每个行业,每年聚焦3-5个预期差异和高性价比。行业。”面对如何管理大规模基金的话题,刘格洪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刘格冲介绍,2020年一季度,基金管理规模达到较高水平后,确实经历了一段适应期。不过,他的投资策略并不是专注于单一赛道或自下而上的选股,而是专注于中间配置。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扩大行业覆盖面,不断迭代优化投资框架。当视野变宽时,我们可以从市场中找到更多增长和风险回报更好的资产来构建投资组合。
港元兑人民币-二重
刘格蒙,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拥有11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近8年投资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成长投资部总经理,管理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双引擎升级、广发多元新兴等公募基金。
迭代投资框架
寻找创造价值的资产
港元兑人民币-万宝之争
“投资就像一棵树。这棵树最终能长多高,取决于根有多深;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根源在于他的知识结构和投资框架。研究的行业越多,投资框架越科学,根基越牢固,犯错的概率越小。”
刘格中坦言,2015年到2016年进入投资行业,过度依赖单一成长方向资产,市场风格转变时,出现了更多的组合回调。“那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也把我从大波动中推了出来。基金经理不能有路径依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迭代投资框架,让投资之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2016年,刘总结了旋转核心资产和效率资产的投资方法,并利用这种投资方法在2019年抓住了半导体等行业的机会,一人拿了主动权益基金年收入前三名。一年多来,刘格松的投资框架进一步优化,他用统一的供需框架来看待不同类型的资产。
港元兑人民币-六大
刘格松介绍,如果把供需关系画在一个坐标轴上,横轴是需求,右轴是需求扩张,纵轴是供给,向上轴是供给扩张,那么每个行业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观察。
他将专注于两类资产。第一类是供需稳定的行业,他定义为业绩匹配资产,比如大消费行业,供需格局稳定,可以通过GARP策略或PEG策略研究,追求性价比,在合理估值阶段长期持有,为业绩增长挣钱。
另一类是供需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行业,如供给收缩、需求扩张等,他将其定义为价值创造资产。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已经进入成本和技术领先的公司阶段。当行业需求扩张时,供给扩张的红利主要由龙头公司享受,比第二、第三或单链公司更赚钱。
港元兑人民币-壳
在刘的投资框架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从过去的1-10个阶段逐渐进入10-N阶段。“过去,制造业处于第1至第10阶段。当繁荣程度提高时,每个人都相继投入生产。行业面临激烈竞争,利润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刘格松介绍,目前制造业正逐步进入10-N阶段。当进入这个阶段,“护城河”会越来越宽,龙头公司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
按照刘的说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供求关系。每一个行业及其内部子行业的繁荣和行业内龙头公司的地位,都是供求关系的结果。因此,他把研究重点放在供需格局的分析上,包括行业的上下游细分,找到对行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环节和公司,然后才能对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他看来,80%的市场现象都可以用这种投资体系来解释。“用这个框架来研究公司的效率会比较高,而且上下游会划分清楚,公司面临什么样的格局,公司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壁垒,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之后,行业会看得更清楚。剩下无法解释的20%是主题投资。”
港元兑人民币-宏观经济研究
从中立研究开始
做非中性组合配置
近两年来,聚焦科技、消费等优质赛道投资方式,为不少持有人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刘的中型产业投资框架与轨道投资有何异同?刘格松介绍,基于中型行业框架,他希望从市场中选择未来可能表现最好的4-5个行业,组合不会极度配置,降低单个板块的集中度。组合表现在某个阶段不会特别领先,但也不会特别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