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聚焦 >

市场中性策略基金,股票市场中性基金

更新时间:2021-10-26 08:27:15

  1:排排网: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有哪些

  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是以投资股票类资产为主要收益来源,其投资标的为沪深上市公司股票,以及和股票相关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ETF期权等)。股票策略是目前国内阳光私募行业最主流的投资策略,约有80%以上的私募基金采用此策略,按照风险暴露的大小排序分别为股票多头、股票多空、股票市场中性三种子策略。
股票多头策略
股票多头是指基金经理基于对某些股票看好从而在低价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该策略的投资盈利主要通过持有股票来实现,所持有股票组合的涨跌幅决定了基金的业绩。其实质就是单纯的股票的买卖操作,此策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
股票多空策略
股票多空策略,简单而言就是基于各种理论模型和经验总结,在股票投资中配置不同比例的股票多头和空头(融券卖空股票、做空股指期货或股票期权等),构建成符合自己预期收益和风险特征的投资组合,并持续跟踪和调整的投资策略。股票多空策略与股票多头策略相比,共同点都是将资产主要投向于股票,核心都是选股。所不同的是,股票多头只需要选出被低估的股票,而股票多空策略则同时还需要选出被高估的标的,同时采取做多和做空操作来对冲掉组合风险。此策略一般呈现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特征。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指基金经理通过融券、股指期货、期权等工具完全对冲掉股票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或是仅留有极小的风险敞口,以期望获得超额收益。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可以看做是股票多空策略中的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市场中性策略要求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近似为零,基金经理必须构建严谨的投资组合风险对冲模型进行估算,以保证其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的风险敞口相等。这类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多头与空头头寸涨跌幅的差额。此策略一般呈现低收益、低风险特征。
管理期货策略
管理期货策略称为商品交易顾问策略(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简称CTA),该策略主要投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与衍生产品、外汇与货币。管理期货策略区别于其他策略的关键在于期货是交易,投资者可以成倍的放大收益(或亏损),并且卖空像做多一样稀松平常(每一份期货合约的背后都有一个多头和空头),投资者可以同时从上涨和下跌中获利。该策略一般包含期货趋势策略、期货套利策略、复合期货策略三种子策略。
期货趋势策略期货趋势策略,指基金经理通过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跟踪商品价格涨跌趋势,通过做多、做空双向手段博取收益。此类策略的一般呈现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
期货套利策略
期货套利策略,指基金经理通过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利用相同期货品种在不同市场、不同时点的不合理价差,或者相关期货品种不同交易场所的不合理价差来获利。具有对价差的深刻认识并能发现不合理的定价,是套利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从资本逐利还是从避险的角度来说,套利都是一种有效的交易模式。此类策略一般呈现低收益、低风险的特征。
复合期货策略
复合期货策略,指基金经理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和交易手段,获取期货市场涨跌收益。此类策略资金容量大,一般呈现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特征。
相对价值策略
相对价值策略强调从资产价格的相对高低中获利,既同时涉及两个具有高度相关性的资产或者不同市场中的同一资产,当这两个资产(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变得充分大时,买入价格低的资产,卖出价格高的资产,获取两者之间的价格差。简单一点说,相对价值策略是一种无风险或者低风险套利。该策略一般包括ETF套利策略、可转债套利策略和分级基金套利策略。此类策略普遍呈现较低收益、较低风险特征。
ETF套利策略
ETF套利策略,由于ETF基金可以同时在一级、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当一级市场的ETF份额净值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之间存在不合理价差时,就是交易机会的出现。一般有如下两种交易方法:一是折价套利,当ETF二级市场价格小于净值时,投资者便可以在二级市场买进ETF,然后在一级市场赎回ETF份额,再于二级市场卖掉ETF篮子中的股票,赚取之间的差价;二是溢价套利,与折价套利相反。
可转债套利策略
可转债套利是指通过转债与相关联的基础股票之间定价的无效率性进行的无风险获利行为。可转债套利的主要原理:当可转债的转换平价与其标的股票价格产生相对折价时,两者间就会产生套利空间,投资者可以通过将手中的转债立即转转换成股票并卖出股票,或者投资者可以立即融券并卖出股票,然后再购买可转债立即转换成股票并偿还先前的融券。
分级基金套利策略
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绝大多数的股票型分级基金分为三类份额:基础份额、A类份额(获取约定收益的稳健份额)、B类份额(具有功能的进取份额)。当基础份额净值大幅高于两类子基金按初始比例得到的整体二级市场价格时,就产生了折价套利机会。投资者可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两类子份额并申请将两类子份额合并为场内基础份额,进而在场内赎回基础份额。当基础份额净值大幅低于两类子份额按初始比例得到的整体二级市场价格时,就产生了溢价套利机会。投资者可通过在场内申购基础份额,然后申请将基础份额拆分为两类子份额,进而在二级市场将两类子份额卖出。
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型投资策略,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对投资标的影响不同而进行的套利。基金经理一般需要估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标的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发生,然后择机退出。该策略主要包含定向增发和并购重组等策略。此类策略一般呈现高风险、高收益特征。
定向增发策略
定向增发指将募集的资金专门投资于定向增发的股票,即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定向增发通常有良好的预期收益:一方面,定向增发行为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利好;另一方面,定向增发由于拿到了“团购价格”,因此有折价优势。定向增发的基金通常需要较大的规模才能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且会面临募资周期与定增项目周期不匹配的情况。另外,由于定增投资者会有12个月的持股锁定期,定增策略的基金相对于股票类的基金流动性较差。
并购重组策略
该策略是通过押宝重组概念的股票,当公司宣布并购重组时对股价形成利好后获利。
组合策略
组合策略指将投资理财上的资产配置概念,应用于单一基金上,由基金经理人针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情势的变化,决定在不同市场、不同投资工具的资产配置比重。 组合策略通常通过投资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基金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甚至绝对回报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投资组合基金能充分发挥多元化效益,将投资风险分散,而拥有一个完善的基金组合,所需的资本却远比自行建立投资组合为低。
FOF
FOF(Fund of Fund)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它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
MOM
MOM(Manager of Managers) 即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是指一个基金产品,分为母基金和子基金两种层面,母基金募资然后把资金分配给下层子基金管理人管理。当然母基金管理人不单单是做资金分配这样一个工作,更多是多宏观走势产生一个判断,做好一个资产配置的计划,然后挑选各种投资风格底下最为优秀的子基金管理人,而且在资金分配完之后也可以调整资金分配、增减子基金管理人等等。FOF是直接投向现有的基金产品,MOM则是把资金交给几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分仓管理,更具灵活性。
TOT
TOT(Trust of Trusts)是指投资于阳光私募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该产品可以帮助投资人选择合适的阳光私募基金,构建投资组合,并适时调整,以求获得中长期超额收益。
债券策略
债券策略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策略,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在国内,债券策略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通常,债券为投资人提供固定的回报和到期还本,因此债券基金具有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特征。此外债券策略也可以有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可转债、打新股)以增强收益。
宏观对冲策略
宏观策略对冲基金是指充分利用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来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外汇、股票、债券、国债期货、商品期货、利率衍生品及期权等标的,操作上为多空仓结合,并在确定的时机使用一定的增强收益。宏观策略的主要优势是与股市、债市关联度低,同时投资灵活,在股票市场低迷时也能创造收益。此类策略一般呈现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特征。
复合策略
该策略通过将对冲基金的多种策略组合起来来运作对冲基金。每一种对冲基金的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劣势的一面。通过对多种策略的组合,往往可以平滑单一策略的风险,使得业绩表现趋向于稳定。此类策略一般呈现低风险、低收益特征。

  2:对冲基金的主要几种投资策略

  主要的量化对冲策略有:
1、市场中性策略
主要追求的是通过各类对冲手段消除投资组合的大部分或全部系统风险,寻找市场中的相近资产的定价偏差,利用价值回归理性的时间差,在市场中赚取细小的差价来获得持续的收益。
2、事件驱动套利策略
利用特殊事件造成的对资产价格的错误定价,从错误定价中谋利。
3、相对价值策略
主要是利用证券资产间相对的价值偏差进行获利。

  3:目前中国的对冲基金主流的策略都有哪些可以分为哪些类

  策略描述的是一只对冲基金通过何种方式盈利。总的来说,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统计套利
原理:当一种金融资产价格与其实际价值发生差异,且该差异能够覆盖交易成本时,通过反向交易赚取价差。例如,当ETF基金的交易价格与构成ETF的一篮子股票交易价格出现差异,即出现了套利机会。此外还有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等。
风险收益特征:低风险低收益。套利基本是一种无风险收益,因此收益也很低。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5%左右。
适合的市场环境:市场越无效,套利越有效。市场越有效,套利机会就越少,收益也越低。
2、相对价值
原理:相对价值可以视为统计套利策略的升级版,即寻找某几种高度关联的金融资产间出现的不合理价差并进行交易,通过价差的最终消失而获利。例如原油价格上涨,而具有原油开采业务的中石油股价却没有相应涨幅,则买入中石油股票,卖空原油期货,赚取二者间的相对差异。
风险收益特征:中低风险中低收益。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8%左右。
适合的市场环境:同上。
3、市场中性
原理:市场中性策略寻找的是同一大类金融资产下能够持续跑赢整体的强势品种,赚取相对收益。与统计套利及相对价值策略很少进行主观判断这点不同的是,市场中性策略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即需要判断哪些品种能够跑赢整体。市场中性策略并不判断整体是涨或跌。
风险收益特征:中低风险中低收益。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8%-12%。
适合的市场环境:有较大振幅的市场。单边市不利于市场中性策略的发挥。
4、宏观对冲
原理:宏观对冲策略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识别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错配及大类资产轮动规律,赚取趋势性收益。例如1998年量子基金对泰铢的做空。应该说,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整体的结构化错配,对冲基金只是充当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其以一种相当激烈的方式回归正常。
风险收益特征:高风险高收益。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30%左右。
适合的市场环境:优秀的宏观对冲基金可以在所有类型资产里寻找机会,因此宏观对冲基金适应绝大多数市场。

  4:私募基金的复合策略是什么意思

  对冲基金在股灾中的下跌幅度是8.96%,远远跑赢大盘,而未来,股票策略仍将是主流的投资策略。
在这次股灾中,对冲基金整体表现十分出色,而与A股相关性强的策略则受到较大冲击,回撤较大,比如股票策略、组合基金、事件驱动等。股票纯多头下跌18.74%,组合基金是18.05%,事件驱动是13.42%,这是总体管理规模大幅回撤的最主要原因。
相对价值策略、债券策略和管理期货,在股灾期间则分别上涨2.25%、1.21%和0.48%,这是量化对冲私募基金股灾期间业绩的表现。
一,股票策略方面,在3-5月股市最火爆的时候,私募的仓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换言之,大部分私募基金在今年牛市中还是比较理性的,对风险的控制、风险的意识还比较强。因此,在今年股灾中,国内的私募证券基金整体受伤程度不算太大,尤其以股票多头只跌了18.74%。当然,全国有583只产品跌幅超过30%,这个数量也不算小。
二,组合基金策略,也就是所谓的FoF和MoM,回撤率为18.05%。按理讲,组合基金应该比较平稳,亏损相对较小,从以上的数字看今年很多做FoF的基金在股灾当中的表现并不好,下跌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有53只产品回撤超过30%。
三,事件驱动策略,在国内主要是以定增基金产品为主。这次大幅波动中,定增基金跌幅并不是很大,平均跌幅13%。有26只产品下跌幅度超过了30%。
四,复合策略指的是一个私募基金产品可以运用任何策略去操作,采取多策略AA地运作方式。股灾期间,符合策略的平均跌幅为11.29%,4只产品收益率高于30%。
五,宏观策略方面,有8只产品跌幅超20%,占比42.18%。目前,宏观策略在国内发展速度不快,产品数量也不多。
六,相对价值策略,上涨了2.25%,有7只产品涨幅超过20%,有30只产品下跌超过10%。在相对价值策略中,上述所提到的量化对冲产品在股灾期间的表现还是相当好的。而中性策略表现并不理想,大量资金从中性策略中撤出,转而投向了股票多头策略。此外,由于后期对股指期货的政策限制,使本应有良好发展机会的量化对冲、市场中性策略行业,受到了影响和限制。
七,管理期货上涨0.48%,有4只产品上涨超过50%。像CDA策略,若赌对趋势,的确回报非常可观,但弱点是稳定性较差。从此次股灾中来看,CDA策略表现的还是非常理想的。
八,从债券策略来看,6到8月份平均上涨幅度为1.21%,随着降息周期,前几个月债券非常火爆。
私募证券发行情况
总体来看,今年的发行需求十分旺盛,创下历史新高。截至9月份,国内所有平台加总起来的,包括信托甚至是券商资管、机构资管、基金的子公司,及我们自主备案的产品,共计12000只。
今年,发行情况较好的月份是1、2、6月份,其中6月份达到了单月发行成立的最高峰。在股灾正开始爆发时,反而发行数量最大,这主要是由于私募基金的发行特点,也就是6月份成立的产品,5月份就已经开始筹备和发行了。而7、8、9月分别仅有800、278和253只产品成立,受到股灾的影响,发行量迅速萎缩。
从募集规模来看,私募基金产品单只超过10亿元的越来越多。
率方面,为了配合相关的政府部门做的摸底调查,靠人工一家一家调查得到了非常难得的相关数据。
调查结果很有意思。78%的结构化的私募基金产品比重是1:2;8%的是1:1,只有14%的是1:3。
我们所问询的这些基金子公司、信托公司中,并未出现 1:4的情况。这主要的原因是,银行作为优先端,主动地、有意识地在今年降低了的比例。可能我们场外很高,1:10,甚至是1:20。
从清盘的数据来看,自6月底开始清盘数量逐渐攀升。清盘的原因主要分为,到期清盘和提前清盘。到期而清盘的占比较大,比如结构化产品,一年期结束后,就不做了,所以就清盘了。而提前清盘的,往往是业绩做的不好,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
今年9月底,总共清盘1522只,其中提前清盘为496只,占比达32%,同比大幅提高;到期清算为主的有1026只,占比27%。
实际上,很多私募在股灾期间亏了20%、30%被迫清盘,往往主要是来自3、4、5月刚成立的私募基金产品。
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策略层面来看,股票多头依然是主流,这个产品还会大量增加;量化对冲、相对价值策略发展受限,6、7月份很多做量化对冲、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大佬们钱都接不过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和政策的变化,现在比较受限;管理期货还可以,但是CTA的商品期货市场太小了,很难有太大的规模,容量有限;债券策略、宏观策略、复合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将会稳步增长。
FoF、MOM是股灾背景下受益的策略,将迎来发展良机。FoF和MOM在上半年是被投资者抛弃的策略,因为它跑不赢指数,而投资者通常对稳健收益又不太认可。但是,这一次股灾之后,很多投资者发现还是要分散一下风险,不能只把钱砸在一家私募产品中。股灾之后,特别是近期和未来的几年,FoF和MOM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方面,监管会越来越严,行业会更加规范、更加健康地发展。实际上,每一次股灾之后监管都会趋严,所幸私募基金这个行业还没有出现很大的事情,所以会严但是也不会太严。在初级阶段,行业严格一点是好事。
第三方面,中国的对冲基金仍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未来的5年、10年,甚至是20年,都应该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
未来虽然会保持快速增长,但相较今年上半年增速会放缓。我们狭义地统计了一下,到6月份上旬时,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达到14600多亿的规模。但是股灾之后,在8月份的时候,则落回到了11000亿左右,这主要还是来自于净值回撤。
第四方面,私募证券基金的优胜劣汰将加剧。
如何做好风险控制是股灾后私募热议的话题,也是我们私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通过这一次的股灾,我们发现很多私募在风险控制方面是非常弱的,不管从理念、认识,还是是执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执行环节,很多公司没有执行的原因是,老板既是投资总监又是风控总监,因此导致了大幅度的清盘。

  5:股票市场的风险有哪些

  宏观的包括政策风险,经济环境突变风险,以及各种国际上的突发黑天鹅事件,比如911,日本地震这类。
微观面的,就是企业的一些经营情况恶化危险,可以分析包括库存情况,应付款情况,还有报表的情况。微观的从短线技术上来说还可以判别这只股票是否还有庄家在其中,如果股票高位经过放量后走弱,多为主力出货,后期风险较大,或者累计涨幅巨大,形态开始向坏,也尽量不要参与。庄家多数已逐步出完货。

  6:金融市场学里股票投资的风险种类和成因是什么

  我学的证券投资学里把股票的基本风险分为两大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三种。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证券市场长期趋势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股票行情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决定性的因素是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的变化决定了企业的景气和效益,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行情的变动趋势。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投资收益不确定的可能性。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引起证券价格变动,进而影响了收益的确定性。利率从两方面影响证券价格:一、改变资金流向;二、影响公司成本。一般来说,利率与证券价格呈反向变化。
购买力风险又叫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股票产生影响的风险,通常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全面的联系,只对个别或少数股票的收益产生影响。
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变化而引起盈利水平改变,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