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ST秦岭(600217.SH,又称秦岭水泥)接二连三地就重组事项作出澄清,但市场对于秦岭水泥重组的迷惑未见消减。
6月18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曾与秦岭水泥就“合作事项”进行过洽谈的“某中央企业”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水泥),已在两广地区奠定优势的华润水泥有意以秦岭水泥重组为契机突入西北水泥市场。
6月14日,*ST秦岭曾发布澄清公告称,“与某中央企业就合作事项有过联系,但目前已停止联系。”
2005年,拉法基曾与秦岭水泥有过接触,但并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与外资参股谈判失败后,公司的主管单位从陕西省国资委下放到铜川市国资委。
然而,重组的压力并未消除。继2005年出现年度亏损后,秦岭水泥2006年度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净利润再次为负值,2007年5月8日起秦岭水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某创新类券商分析师表示,秦岭水泥经营业绩不振主要是受到资金、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资产重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运营状况的做法很值得期待。
秦岭水泥官方的信息显示,“加快重组”已被当作经营宗旨写入公司2007年基本工作方略中,“争取合作”则被列在“危机管理时期的发展思路”之中。
几乎和*ST秦岭发布澄清公告同时,陕西省主要领导在铜川市主要领导陪同下来到秦岭水泥,并表示“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珍惜知名品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联营合作,为铜川水泥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月6日的陕西省党委机关报则透露,铜川市市长冯新柱于近日深入到*ST秦岭和声威水泥公司进行调研,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和思路,推进强强联合,打造陕西水泥航母,并报道称“铜川市正依托*ST秦岭、声威水泥等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据悉,铜川市主要领导在调研时强调,“声威水泥公司和秦岭水泥公司都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60户大型水泥企业名单,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和水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一定要推进强强联合,打造水泥航母,引领铜川水泥产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声威集团现在浙江兰溪、陕西铜川、泾阳共建有四条先进新型的大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在陕西铜川建有目前西北最大的日产水泥熟料5000吨的大型旋窑生产线多万吨。
此前,市场曾盛传,秦岭水泥的重组将分两步走:整合*ST秦岭和声威的水泥资产;借助联合后形成的资源优势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入驻。
“秦岭不仅是秦岭,它代表着西北水泥市场;重组也不仅是重组,它指向着对市场的争夺。”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从秦岭水泥最初表达重组的愿望起,它便迎来了各方打量的目光,而华润水泥便是其中满怀热望者之一。”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华润水泥成立于2003年3月,为华润集团旗下从事水泥、混凝土和预制件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资附属公司,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60亿元。
业内人士介绍,华润水泥以广西为主要生产和资源基地、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主要目标市场,目前在两广地区和拥有7家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达1400万吨。
华润水泥有关人士表示,“十一五”期间,在巩固两广市场的同时,华润水泥将积极寻求其他区域的合作和发展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
“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二线企业成为新一波并购猎物,并购的主角则从前两年的外资开始演变为以央企和地方大型水泥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某业内人士表示。
在西北市场,行业并购已有发端:2006年3月,中材集团通过行政划转的方式获得国资委持有的天山建材集团全部47.31%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天山股份(000877.SZ);2007年5月,中材集团又得以入主赛马实业(600449.SH),在西北地区再下一城。
“*ST秦岭便是因其资源优势吸引了华润的注意。”前述知情人士分析,陕西全省的石灰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近1/10,水泥原料优势明显;受运输半径制约,水泥企业多在资源和市场所在地进行建设和销售,而秦岭水泥在陕西占有绝对的销售地域优势。
“重组一事,千头万绪,华润水泥能否遂愿还很难说。”上述人士表示,“但华润水泥2003年赴港上市,2006年私有化,如今又将目光瞄准重组中的大陆上市公司,个中原因耐人琢磨。” (刘宏刚/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