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为琥珀色、清澈透明,气味焦香,略带烟熏味。
威士忌的口感是甘洌、醇厚、劲足、圆正绵柔的。
除此之外,最直观的辨别方法还有四种:
一是看有无防伪商标;
二是真品封口垂直方向的“批号”和“产品序号”,必须与反面瓶贴下方的“批号”和“产品序号”严格保持一致,假品则会假相尽露了;
再次,假品的瓶口包装会扎人手,甚至可能会划出口子,但真品包装绝对不会;
最后则为专业级鉴别方法了,假品一般是回收空瓶勾兑劣质酒而成,但瓶内暗刻的出厂日期还在,只要以集中光束照射即可看出,所以假品的瓶子日期往往与包装纸上印有的出厂日期相差甚远。
芝华士12年威士忌鉴别方法:
1.防伪数码处用手摩擦,如越擦越亮即为线.假酒通常灌装的很满,真酒不会超过瓶口封纸的高度;
3.假酒瓶颈上的纸是用双面胶粘的,撕开后可以看见双面胶,真酒是用胶水粘贴的,一撕就破。
芝华仕敏华控股在天津正在培训吗
新股上市首日不再计入指数
2007年1月
为进一步完善指数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宣布,从今年1月6日起,新股上市将于第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合、新综指及相应的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由此,实施四年多的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的规定将成为历史。这一指数新规,虽然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新股上市虚增指数现象,但必将对市场各方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新股上市虚增指数使上证指数日趋失真
新股上市首日计入上证指数这一规定是从2002年9月23日开始实施的,此前我国证券市场中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也采取过上市一个月后计入指数(1999年11月前)和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1999年11月到2002年9月22日)。由于我国市场历来有炒新的习惯,新股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溢价,很少出现低于发行价的现象,因此,在新股上市首日就将其计入指数的规则使得新股在二级市场的溢价全部反映到指数上,这一现象在权重股工行、中行上市发挥得淋漓尽致。数据显示:2006年7月5日中行上市当日,其股价跳空高开0.83元,上证综指随之跳空74点开盘,至收盘时,中行以3.78元报收,上涨0.70元,它为指数贡献了56点,而当天大盘仅上涨37.01点,扣除中行的影响后,大盘实际下跌了近20点。2006年10月27日,工行上市再度重演了中行上市首日的一幕,大盘因工行跳空0.28元开盘而高开36点,而后随着工行的逐级走低,指数也震荡盘下,终盘工行仅比发行价上涨0.16元,但其却对指数贡献了21点,而当天大盘却下跌了2.47点,扣除工行的影响,工行上市首日大盘实际下跌逾23点。这仅是两只权重股上市对上证指数的影响。据WIND资讯统计,从2006年5月9日重启IPO到2006年底,沪市共有13家新股发行,按其首日开盘价计算,共虚增市值4049亿元,按新股首日收盘价计,共虚增市值3102亿元。
新股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造成指数虚增的现象已使上证综指日趋失真。这一点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大盘蓝筹股的不断回归,如不改变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新股这一规定,将使得指数虚增越来越严重,如以1月9日上市的中国人寿为例,该股总股本为282.65亿股,以上市开盘价37元计算,其总市值达到10458亿,一举成为继工行、中行之后的第三大权重股,如果中国人寿当天计入指数的线点。没有受中国人寿开盘首日的影响,上证综指延续前一个交易日走势,全天稳扎稳打,没有重演中行、工行上市首日的一幕。
新股上市首日不计入指数,对股指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因为随着中国人寿的顺利回归,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优质航母回归A股市场,如中移动、中石油等股票,这些股票的二级市场溢价收入将远超过中行、工行等股票,如果计入指数的话,到时将虚增指数就不是几十点,而有可能是几百点,届时,市场人士预测的大盘要上4000点、乃至1万点的预言也为时不远,因此,管理层在此时宣布新股十个交易日后计入指数是保证指数真实性和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上证综指重回坐标地位
上证指数自成立以来,就在投资者心中拥有坐标地位,考察投资水平如何,一般均以该投资人能否跑赢上证指数为基准,但2006年里,这一基准逐渐被淡化,更多的投资者运用沪深300指数作为参考依据,上证综指逐渐被边缘化。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权重股的加盟虚增了上证指数,在指数失真的市况下,用指数来衡量是否跑赢大盘的标准就有点不妥。我们就以2006年6月1日至年底的数据为例加以说明,2006年6月1日到12月31日,上证综指累计涨幅为63%。作为机构投资的中坚力量———开放式基金,只有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基金在此区间的净值增长率跑赢了上证指数,达到了68.90%,其它基金都没能达到大盘的同期涨幅。我们认为,新股上市虚增指数是基金未能跑赢大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扣除下半年新股上市虚增的点数外,上证综指实际涨幅在53%左右,如果以此为基准的话,市场中大部分基金还是跑赢上证指数的,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业内人士惊呼“不能再让失真的上证综指误导市场了。”经过重新修订指数新规后,将有效消除指数失真现象,使上证指数更贴近投资者的收益水平,上证指数重新又回到坐标地位。
指数新规对投资者的影响
2006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开创先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收官、证券总市值轻松翻倍、上证综指年涨幅创世界之最、机构投资者队伍获得飞速发展等,所有这一切均是在投资者还处在谨慎的思维中发生的。当投资者真正认识我国证券市场已真正站在牛市入口之时,上证指数也在几只权重股的带领下,轻松越过2245点的历史新高。目前,上证综指已成功站在2800点上方。一般中小投资者在这么高的指数面前,不敢贸然而动,而就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也错失了好多机会。目前2007年行情也在牛市的氛围中精彩开幕,而作为2007年第一条出台新规,也拉开了监管调控的序幕。
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新股首日上市到计入指数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新股上市后的平均波动幅度,如果新股上市初期波动幅度越大的市场,对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要求越长。我国根据市场状况,大多新股上市后的前几个交易日猴性十足,但经过10个交易日运行后,股票价格基本趋于平稳,此时将其计入综合指数,就不会对指数产生太大的波动,从而使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指数新规对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因为按旧的指数计算方法,如果在股指期货合约到期的月份里,有权重股上市,虚增了指数,这对买进看跌股指期货或卖出看涨股指期货的投资者,如果不及时进行调头,将产生巨大的损失。
虽然新股上市首日不计入指数,消除了新股上市首日虚增指数的现象,但在全流通时代,权重股的暴涨暴跌也会使得指数有所失线家成份股当中,排名前三位的工行、中行、石化三只股票所占的比重达到45%。数据显示,工行每上涨1分,上证综指上涨1.57点,中行每上涨1分,上证综指上涨1.06点,以此计算,中行上市以来,最高虚增指数达306点,工行最高虚增指数为503点,再加上中石化虚增指数的因素,扣除这三大权重股因素,上证综指最高点位其实不足2000点。其实在盘面上,也真实反映了目前投资者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在中行、工行急速拉升阶段,上证综指天天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市场每天近7成个股下跌,而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在上证指数大跌70多点的市况下,两市近8成的个股上涨,个股走势与大盘严重背离。因此,目前股指仍主要由权重股主导的格局不会改变,真正轻指数重个股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只有在认清股市发展方向的同时,辨证地看待指数涨跌。
谁能告诉我下面这些公司哪些上市了吗?要求回答有可追溯的依据 最好有上市时间或者上市地点或股票代码
恒源祥
顾家家居属于国内十大品牌吗?
属于。
国内十大家具品牌如下:
一、顾家家居:国内十大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创立于1982年,远销海外120个国家地区,环保优于国家1-2个等级,注重客户体验,风格多为时尚大气简约类型,价格亲民,近年来深受顾客喜爱。
二、曲美家居:国内十大品牌,创立于1987年,秉承“曲美现代家具欧洲原创设计”的品牌理念,已成为中国最具设计感的现代家具品牌。
三、米洛MENOIR:1968年来自意大利的第一品牌,佛山市志豪家具公司。
四、夏图ChateaudAX:于1948年意大利,国际顶级时尚高端沙发品牌,意大利夏图集团
五、联邦沙发:广东最知名的家具企业之一。
六、爱依瑞斯:沙发十大品牌,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于1995年北京爱依瑞斯家具公司。
七、夏凡尼:沙发十大品牌,国际顶级时尚高端沙发品牌。源于20世纪法国经典设计理念和精美制作的家具品牌。
八、吉斯JISI: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十大沙发品牌,烟台吉斯家具集团公司。
九、红苹果:中国名牌,一线品牌/牌子,广东名牌,沙发十大品牌。
十、芝华士CHEERS :中国名牌,敏华荣家具,深圳/,新加坡上市公司。
白酒18年年底卖不动了吗
不是的。这一波酒水股市下跌会让很多投入酒水行业的人们人心惶惶,但是具体未来趋势是怎么样,我分享行业大神的一些分析给你看一下,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王朝成秋糖对酒业发展趋势发表最新预测
A股酒类板块因受各种“传言”影响而引发暴跌,那酒业接下来趋势自然备受关注。
在其演讲中,王朝成首先对引发行业悲观情绪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本轮“复苏”的驱动逻辑和2012年调整驱动因素进行对比,得出了三大预判:高端增长会放缓,但倒退属严重夸大其词;次高端和中高端仍将呈升级型增长,但竞争分化会加剧;中低端升级持续进行,提价仍有空间。
以下是微酒团队整理的王总的一些讨论:
从悲观情绪与原因谈起
本来不想讲趋势的,因为这一年趋势都在春糖讲过,现在的情况跟我们预计的差不多。但是因为这两天情况急转直下,所以临时做了一个调整,我觉得很多人都在关心酒行业是不是出了大事情?
春季的时候我已经告诉大家高端酒不会再有大增长,但是很多人不信,因为6月份茅台股价创新高,好多人还会认为市场一片大好,所以当时很多人便疯狂买入。
而从昨天到今天,酒类板块持续下跌。我认为下跌背后更多表现的是资本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非理性情绪”。而有些人也因此认为酒业当前的情况非常不好,我觉得这是对产业不正常的理解。所以今天我打算从产业的逻辑着手做一下分析。
当前,对行业和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宏观经济。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比其他国家更为激烈一些,这是事实。对于宏观经济的走势判断我觉得要看两点:一是国内的经济可不可以持续,二是外部环境有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我的理解是,这件事情短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其一,外贸出口不会出现非常非常严重失控的情况,因为美国已经加了2000多亿,明年还有2600亿,估计最后是全部加,就算出现最极端的情况,最多就是跟美国的外贸彻底就没了;但是即使全部没有了,对中国经济GDP的影响也不会超过1%。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有利因素,我们的货币在贬值,从6.6到6.9,我估计就消化掉外贸上的损失。
其二,再看外部环境对酒行业有没有影响?大家想想08年全球经济暴跌的时候,我们酒没有什么出口,如果你是英国的红方、黑方,如果你是马丁尼、芝华士,法国的高档酒法国的高档葡萄酒,这个影响是挺大的。所以大家看到第三季度汽车、LV这些数据掉下来,但是快消品数据没掉,只是在增速上降了一点。
对于宏观经济,总结起来就是:国内的经济不会太好,国外的情况也不会太恶劣,中国企业的费和税的降低会“对冲”这些不利因素。总体上讲还能遏制国家经济出现大问题。
巴菲特在美国投资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每一次美国经济调整的时候,很多人都看空美国,但是实践证明,每一次看空美国都是错的”。所以现在不少人也在“看空”中国,尤其是精英阶层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国家在不断向市场传递信息,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估计老大们也看到了民间的声音,而且反应很快;所以我觉得宏观经济的影响是被高估了,尤其是酒,酒跟宏观经济其实并没那么大关系。
第二个大家担心的是税收政策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明年会对冲,就是中国企业的费和税的比率会下降,这个是比较确定的。因为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讲得很确定了,社保费要降下来了。
另外一个大家担心的是白酒消费税,前段时间有说要把白酒消费税上调,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我们的判断是不会上调,而且会“缓交”消费税。消费税缓交这事儿,各个省都已经发通知给各个酒厂。因为之前我们的税收交得太多了。所以导致一个问题,现在总的消费税额太大,消费税缓交其实意味着最坏的情况是不会加税,有可能好的还会减税。比如现在行业推动的是结构性减税,就是低档白酒是不应该交税的,你说我喝20块钱光瓶酒还交税,这是毫无道理的。你喝得贵可以交税,20%其实不多,挺便宜了。
第三,在国家加强烟酒监督管理方面。我觉得那个《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健康法强调更多的是禁止卖给未成年人;其实,这个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明确规定是不允许卖给未成年人,但是实施中是很难实施的;此外,本来未成年喝得很少,白酒本来都是25、28岁以上的人在喝,20岁以下的基本就不喝,所以即使加强监管也对产业没什么影响。
02
供给与需求逻辑与2012相比截然不同
在负面情绪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供给和需求的认知偏差。昨天晚上有很多券商做了澄清,不过我认为还是应该把最主要的底层逻辑讲清楚。
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一轮“复苏”的驱动因素和2012年的调整因素都搞清楚,2012年之前是怎么增长,后面是怎么掉下去的,这一轮是怎么上来的?会不会掉下去?
如果把背后的主要逻辑想清楚,大家就会想清楚这次是否会重复2012年的故事。如果不重复2012年的故事,那我们酒股现在大部分股票已经调整40%了,再大幅调整的概率已经不大了。如果跟2012年的逻辑是一样的,那对不起,还会有非常大的调整。
那么每一轮酒业调整的基本动因是什么。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大发展的核心逻辑是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前期是整个容量的扩大,量价齐升。2003年之后中国餐饮行业进入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在农村一个人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是不会喝酒的;但在城市工作的时候就有朋友了,这种社交场合会增多,让酒的消费场景得到大幅拓展。
所以,从03到08年的数据,餐饮数据和酒的数据的增长趋势是匹配的,每年增速差不多,这是非常明显的量在扩容。这种消费场合的增加让中国人酒精的摄入量大幅度上升。所以03到08年中国白酒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收入增长、城市化和消费场景的增加带来的。
08年到12年的增长实际上是“三公消费”带来的,是政务和商务的“公务消费”推动了价格的快速升级。因为“档次”是政务消费必须的,你招待人员得看面子,所以我们企业不断加大档次的提升,所以团购营销在那时达到了极点。就这是第一个逻辑,量价齐升,整个盘子都变大了。
第二个逻辑是库存量的不断增加。到12年的时候你发现中国所有名酒企业的库存都是居高不下的,经销商的库存高的吓人。我在福州糖酒会和武汉糖酒会说酒行业要有大调整,根本因素:一个是茅台的价格,另外一个是库存;如果库存很大,加上价格泡沫比较大,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一定会“出清”,一“出清”你就完蛋了,而且根本没有办法救。
所以12年之后是限制“三公消费”,高档酒可能超过50%都用于“三公消费”,国家突然发通知不让喝了,于是引发了高档酒价格下降,库存出清,引发了非常激烈的、快速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对整个行业的信心打击是非常大的。这就是2012年调整的大逻辑,“底层逻辑”是这个,当然也有各种因素。
我为什么一直讲“复苏”,而不讲复兴。我一直认为这一轮增长是结构性增长,但量的增长是不大的。所以当量不增长,就价格在驱动这一轮增长,你说这是强劲的增长,但实际上它就是复苏,它本来就没有特别强劲,它是少数企业的优秀表现掩盖了整个行业的弱复苏。这一轮的性质就是这么个性质,没有表现出那么亢奋。但是因为少数企业牛逼所以才显得亢奋。
所以这一轮的复苏是两个动力:第一个动力是消费升级,就是卖得更贵了。卖得更贵其实在12、13年的时候消费升级也在持续,也没有说12年大调整消费者买酒买得更便宜了,没有。只有买茅台买得更便宜了,但是茅台跟厂价没有关系,是供给和需求的量导致的。
其实大多数地方酒,业绩就没有调整,因为他们受益于消费升级,你把12到14年地方酒企数据打开,只有茅台变了。
这一轮的发展动力第一是消费升级,尤其次高端,次高端的消费升级是非常明显的,这个逻辑一点变化没有。原来江苏天之蓝很厉害,现在梦系列就很厉害,国缘很厉害,这就是消费升级在推动。所以这波升级带动的发展动力不会因为大家今天担心高端酒库存而改变。
第二个动力,是集中化。这个跟上一轮完全不一样。上一轮是量价提升。这一轮量实际是没有扩容的,开始走集中化之路,少数企业把别人的量抢来了,然后又卖得更贵了,有的就发展很好,很多企业却发展的不好。集中化这种事情其实会让企业享受“叠加效应”,像茅台、五粮液,包括地方龙头酒企都是享受这个。
可见这一轮逻辑跟上一轮不太一样,那回调下去是不是一样呢?也不一样。
第一个是现在的库存没有高起,现在即使茅台的价格,大家看为什么价格不掉,茅台现在的库存是不多的,你们很多人担心社会投资那些库存,那个库存是否释放要取决于你的价格有没有崩盘。如果价格崩盘那个库存才会放出来,如果价格不崩盘就不会;现在来看,茅台那个库存是安全的。因为人家买回去是基本上没亏钱。但是茅台这两年,至少到2020年没什么增量,所以不会引发价格的大幅滑坡,而且那些人买茅台的不像炒房客要被逼“出清”,他没有出清的那么大压力。
所以,往年中秋节之后茅台的价格会掉下来50块钱左右,今年中秋节茅台价格没掉,原因是茅台经销商的库存并没有增加。所以这跟12年是巨大不同,12年库存是非常大的。
第二是在需求面。上一轮是“三公消费”突然被搞死了,需求小时,你要换档,用三四年时间把价格调下来,让商务消费赶上去,慢慢把消费接下来,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这一轮没有出现需求面的突然下滑。你们说宏观经济不好,外贸的不确定性,这些东西对富人的生活方式有影响,但其实没那么大;那只是一个比较潜在的长期影响,对短期几乎没有影响。
你说很多小企业家他们会因为说明年特朗普把剩下的2600亿加了税,今年喝酒就从喝茅台改为喝100块钱的吗?这个我估计不大可能。2012年那一轮调整就完全不一样,“一纸”禁令下去之后所有官员不敢喝了。这两轮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一轮需求面并没有出现断崖式消失;而且商务消费,包括民间消费这种自然消费经过了五六年换档,已经基本上换成功了。这个时候需求面没有出现突然板块的丢失,供给面没有发生很大的库存高起,那有什么理由担心茅台会重演2012年的情况呢?不会的。所以昨天这个暴跌我看了。大家不要以为是跟上一轮一样的,故事完全不同,这一波起来的原因跟上一波不一样,这一波也没有上一波掉下去的原因。
我是这么看的,我觉得大家的底层逻辑一定要搞清楚。还有券商研究员谈到预收款回落,这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个厂家调整了方式。12年之前大家要赶指标,每一家都有意识的增加预收款,现在比如洋河不搞预收款,你要配额,到中秋我给大家发配额,就这么多,那怎么有预收款呢?茅台现在也在调整,他不是太重视这个预收款。这个预收款并不是市场化的行为,并不是常态。
15年之前的预收款为什么高,是因为市场需求不好,不旺,从政务消费换档大家担心业绩完成不了,要预收款来保证完成任务,老大们才放心。
现在情况变了,他不需要预收款也能完成任务,为什么要搞这个呢?所以这种预收款是商业政策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并不完全是大家看到的预收款回落意味着消费不旺,利润回落,这个逻辑并不是那么传导的。那个传导的看法是你们从数字上看的,从企业的真实原因来讲这是有原因的。
但是,也有券商研究员谈到,说高端酒的增速本来就应该是理性的。比如去年茅台涨幅百分之四十多。你觉得一个一年销售几百亿的公司一年增长40%、50%,你们见过世界上有这样的公司可以持续吗?人类历史一直都没有过,除非你是阿里和腾讯,否则都不可能。阿里、腾讯现在也不可能。所以这个完全就是一种情绪。量本来就没有那么大的增长,怎么会有50%的利润增长呢,那个50%的利润增长本来就是不正常的财务做法,大家非要当常态,所以这个完全就是情绪化的。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讲茅台和高档酒,因为它代表整个酒市场的情绪,所以一定要讲清楚。
03
关于酒业的三大判断
那么接下来,高端酒、次高端、中高端等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高端会放缓——
明年茅台还会增长,大家增速会缓一些。五粮液正在采取办法,比如老包装换新包装,会让五粮液老包装库存出清,价格可能会重塑。这个是五粮液的优势。
国窖和茅台、五粮液都学会一件事情就是更加理性的控制价格。每一轮教训之后企业经营会变得更聪明。上一轮价格泡沫出现之后,现在都在家里小心调控着经销商的库存和价格。
比如茅台现在,我认为现在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我短期内有量,我为什么要放货呢?我本来就没有货,我为什么要用一个预收款方式集中放货呢,我就应该每个月放一点货,让市场处于半饥渴状态。当市场处于半饥渴状态,你的批发价一直维持在1700,我有一个巨大的差价,如果我要增长,第一我可以选择温和涨价,比如我涨到1128,对经销商利润没有冲击,但是对茅台的增长没有问题。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上涨价好像跟氛围不太一样,那也没关系,我从需求上让明年需求不断变得更大,但是我量没有,那到2020年出来的时候,我放出来的量更小,因为我让需求变大。他现在的状态,就是没有货的状态下用这种方式减少预收款,比较均匀的向市场放货,其实是合理的,他并不太在意短期的增长。他为什么要配合你们炒股票呢?所以在企业来讲这是合理的。
五粮液的情况,库存量也没有那么大,五粮液集团李曙光进取心也很强,在想办法调整,我估计他会在产品上采取行动。国窖,大家都知道股份公司总经理林锋聪明得不得了,他更关注一线市场,所有东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你怎么让他崩盘,崩不掉的。放缓是肯定的,所以现在情况是:小的都被消灭光了,都是重量级选手在一起干,谁干死谁都很困难,这个市场现在就是这样。
次高端和中高端仍呈升级型增长,竞争分化加剧——
次高端和中高端的情况我非常确定,我觉得次高端就是一年增长100亿到150亿绝对有的。我昨天把数字算了,现在10个厂家搞次高端,过去市场存量是180亿,涨到250亿,300亿,那180亿涨到280亿当然快了,但是他每年增长的额度跟消费升级是一样的,最后一算就那么点人喝次高端,那些人每年的数字是一样的,你怎么指望绝对额有很大变化呢?当绝对额没有很大变化,你的玩家是10家,已经固定了,你的基数从180亿到今年400亿,100亿对180亿增长65%,100亿对400亿增长25%;如果这10家不能把对方消灭了,即使容量再扩大200亿元,分给每家也不可能再维持40、50%的高增长了,所以他可能就会变成25%。次高端是这样的。
中高端情况好更多,因为现在100到150块钱基本升级完成了,大多数市场都没问题了,还有很多市场是有很大机会的。比如山东市场,除了海之蓝在山东卖得可以,山东本地酒100块钱基本没发展起来。像安徽这么穷的地方,现在100块钱很成熟了,大家喝150块钱的酒,喝古井8年没觉得怎么样,我估计就得发展200块钱。像今世缘国缘,大家担心洋河把它控制,这两年发现这个企业一年挣十几亿,而且还在高速发展,突然之间估值打开了。地方龙头酒厂在中高端卖100到200这个问题一点没有,中高端总的升级带来的容量贡献和发展的贡献比次高端还大,它市场基数大,每一瓶酒都往上涨。
低端酒的增长就更不用看了,你说牛栏山15块钱卖到20块钱,有没有问题?我觉得一点问题没有,可能卖25块钱都没问题。但是没有必要一年涨那么多,对不对,慢慢来。而且即使贸易战发生,即使中国经济出现调整了,中高档和中低档酒说有多大调整,我是不会相信的。
我觉得世界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明天和今天差不多。所以我不认为会有多大调整,但是竞争确实会加剧,昨天也讲了,次高端会发生一些变化,就是有些企业还能维系30%、20%的增长,有些可能变化5%、10%的增长。这个主要看两个指标,就是品牌的进攻性和地面的能力到底有没有深度。
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高端一定会放缓,高端的放缓不是需求出了原因,是因为基数,然后消费升级会持续。当然整个中国股市现在处在比较低迷的情景,说现在估值下降,那是另外一个事儿。我今天只跟大家讲清楚这一轮酒的调整跟2012年是不一样的,不会出现那个情况了。以后中国酒行业调整的主要逻辑,真正出现毁灭性的冲击是人口基数的减小。这个可能是比较大的原因,另外是葡萄酒的崛起对消费形态的改变,这个会对白酒未来产生比较底层的决定性影响。但是这些做法都不像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那么快速,那么猛烈,那么不可控。它是慢慢来。
白酒18年年底卖不动了吗
不是的。这一波酒水股市下跌会让很多投入酒水行业的人们人心惶惶,但是具体未来趋势是怎么样,我分享行业大神的一些分析给你看一下,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王朝成秋糖对酒业发展趋势发表最新预测
A股酒类板块因受各种“传言”影响而引发暴跌,那酒业接下来趋势自然备受关注。
在其演讲中,王朝成首先对引发行业悲观情绪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本轮“复苏”的驱动逻辑和2012年调整驱动因素进行对比,得出了三大预判:高端增长会放缓,但倒退属严重夸大其词;次高端和中高端仍将呈升级型增长,但竞争分化会加剧;中低端升级持续进行,提价仍有空间。
以下是微酒团队整理的王总的一些讨论:
从悲观情绪与原因谈起
本来不想讲趋势的,因为这一年趋势都在春糖讲过,现在的情况跟我们预计的差不多。但是因为这两天情况急转直下,所以临时做了一个调整,我觉得很多人都在关心酒行业是不是出了大事情?
春季的时候我已经告诉大家高端酒不会再有大增长,但是很多人不信,因为6月份茅台股价创新高,好多人还会认为市场一片大好,所以当时很多人便疯狂买入。
而从昨天到今天,酒类板块持续下跌。我认为下跌背后更多表现的是资本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非理性情绪”。而有些人也因此认为酒业当前的情况非常不好,我觉得这是对产业不正常的理解。所以今天我打算从产业的逻辑着手做一下分析。
当前,对行业和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宏观经济。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比其他国家更为激烈一些,这是事实。对于宏观经济的走势判断我觉得要看两点:一是国内的经济可不可以持续,二是外部环境有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我的理解是,这件事情短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其一,外贸出口不会出现非常非常严重失控的情况,因为美国已经加了2000多亿,明年还有2600亿,估计最后是全部加,就算出现最极端的情况,最多就是跟美国的外贸彻底就没了;但是即使全部没有了,对中国经济GDP的影响也不会超过1%。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有利因素,我们的货币在贬值,从6.6到6.9,我估计就消化掉外贸上的损失。
其二,再看外部环境对酒行业有没有影响?大家想想08年全球经济暴跌的时候,我们酒没有什么出口,如果你是英国的红方、黑方,如果你是马丁尼、芝华士,法国的高档酒法国的高档葡萄酒,这个影响是挺大的。所以大家看到第三季度汽车、LV这些数据掉下来,但是快消品数据没掉,只是在增速上降了一点。
对于宏观经济,总结起来就是:国内的经济不会太好,国外的情况也不会太恶劣,中国企业的费和税的降低会“对冲”这些不利因素。总体上讲还能遏制国家经济出现大问题。
巴菲特在美国投资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每一次美国经济调整的时候,很多人都看空美国,但是实践证明,每一次看空美国都是错的”。所以现在不少人也在“看空”中国,尤其是精英阶层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国家在不断向市场传递信息,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估计老大们也看到了民间的声音,而且反应很快;所以我觉得宏观经济的影响是被高估了,尤其是酒,酒跟宏观经济其实并没那么大关系。
第二个大家担心的是税收政策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明年会对冲,就是中国企业的费和税的比率会下降,这个是比较确定的。因为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讲得很确定了,社保费要降下来了。
另外一个大家担心的是白酒消费税,前段时间有说要把白酒消费税上调,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我们的判断是不会上调,而且会“缓交”消费税。消费税缓交这事儿,各个省都已经发通知给各个酒厂。因为之前我们的税收交得太多了。所以导致一个问题,现在总的消费税额太大,消费税缓交其实意味着最坏的情况是不会加税,有可能好的还会减税。比如现在行业推动的是结构性减税,就是低档白酒是不应该交税的,你说我喝20块钱光瓶酒还交税,这是毫无道理的。你喝得贵可以交税,20%其实不多,挺便宜了。
第三,在国家加强烟酒监督管理方面。我觉得那个《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健康法强调更多的是禁止卖给未成年人;其实,这个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明确规定是不允许卖给未成年人,但是实施中是很难实施的;此外,本来未成年喝得很少,白酒本来都是25、28岁以上的人在喝,20岁以下的基本就不喝,所以即使加强监管也对产业没什么影响。
02
供给与需求逻辑与2012相比截然不同
在负面情绪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供给和需求的认知偏差。昨天晚上有很多券商做了澄清,不过我认为还是应该把最主要的底层逻辑讲清楚。
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一轮“复苏”的驱动因素和2012年的调整因素都搞清楚,2012年之前是怎么增长,后面是怎么掉下去的,这一轮是怎么上来的?会不会掉下去?
如果把背后的主要逻辑想清楚,大家就会想清楚这次是否会重复2012年的故事。如果不重复2012年的故事,那我们酒股现在大部分股票已经调整40%了,再大幅调整的概率已经不大了。如果跟2012年的逻辑是一样的,那对不起,还会有非常大的调整。
那么每一轮酒业调整的基本动因是什么。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大发展的核心逻辑是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前期是整个容量的扩大,量价齐升。2003年之后中国餐饮行业进入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在农村一个人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是不会喝酒的;但在城市工作的时候就有朋友了,这种社交场合会增多,让酒的消费场景得到大幅拓展。
所以,从03到08年的数据,餐饮数据和酒的数据的增长趋势是匹配的,每年增速差不多,这是非常明显的量在扩容。这种消费场合的增加让中国人酒精的摄入量大幅度上升。所以03到08年中国白酒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收入增长、城市化和消费场景的增加带来的。
08年到12年的增长实际上是“三公消费”带来的,是政务和商务的“公务消费”推动了价格的快速升级。因为“档次”是政务消费必须的,你招待人员得看面子,所以我们企业不断加大档次的提升,所以团购营销在那时达到了极点。就这是第一个逻辑,量价齐升,整个盘子都变大了。
第二个逻辑是库存量的不断增加。到12年的时候你发现中国所有名酒企业的库存都是居高不下的,经销商的库存高的吓人。我在福州糖酒会和武汉糖酒会说酒行业要有大调整,根本因素:一个是茅台的价格,另外一个是库存;如果库存很大,加上价格泡沫比较大,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一定会“出清”,一“出清”你就完蛋了,而且根本没有办法救。
所以12年之后是限制“三公消费”,高档酒可能超过50%都用于“三公消费”,国家突然发通知不让喝了,于是引发了高档酒价格下降,库存出清,引发了非常激烈的、快速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对整个行业的信心打击是非常大的。这就是2012年调整的大逻辑,“底层逻辑”是这个,当然也有各种因素。
我为什么一直讲“复苏”,而不讲复兴。我一直认为这一轮增长是结构性增长,但量的增长是不大的。所以当量不增长,就价格在驱动这一轮增长,你说这是强劲的增长,但实际上它就是复苏,它本来就没有特别强劲,它是少数企业的优秀表现掩盖了整个行业的弱复苏。这一轮的性质就是这么个性质,没有表现出那么亢奋。但是因为少数企业牛逼所以才显得亢奋。
所以这一轮的复苏是两个动力:第一个动力是消费升级,就是卖得更贵了。卖得更贵其实在12、13年的时候消费升级也在持续,也没有说12年大调整消费者买酒买得更便宜了,没有。只有买茅台买得更便宜了,但是茅台跟厂价没有关系,是供给和需求的量导致的。
其实大多数地方酒,业绩就没有调整,因为他们受益于消费升级,你把12到14年地方酒企数据打开,只有茅台变了。
这一轮的发展动力第一是消费升级,尤其次高端,次高端的消费升级是非常明显的,这个逻辑一点变化没有。原来江苏天之蓝很厉害,现在梦系列就很厉害,国缘很厉害,这就是消费升级在推动。所以这波升级带动的发展动力不会因为大家今天担心高端酒库存而改变。
第二个动力,是集中化。这个跟上一轮完全不一样。上一轮是量价提升。这一轮量实际是没有扩容的,开始走集中化之路,少数企业把别人的量抢来了,然后又卖得更贵了,有的就发展很好,很多企业却发展的不好。集中化这种事情其实会让企业享受“叠加效应”,像茅台、五粮液,包括地方龙头酒企都是享受这个。
可见这一轮逻辑跟上一轮不太一样,那回调下去是不是一样呢?也不一样。
第一个是现在的库存没有高起,现在即使茅台的价格,大家看为什么价格不掉,茅台现在的库存是不多的,你们很多人担心社会投资那些库存,那个库存是否释放要取决于你的价格有没有崩盘。如果价格崩盘那个库存才会放出来,如果价格不崩盘就不会;现在来看,茅台那个库存是安全的。因为人家买回去是基本上没亏钱。但是茅台这两年,至少到2020年没什么增量,所以不会引发价格的大幅滑坡,而且那些人买茅台的不像炒房客要被逼“出清”,他没有出清的那么大压力。
所以,往年中秋节之后茅台的价格会掉下来50块钱左右,今年中秋节茅台价格没掉,原因是茅台经销商的库存并没有增加。所以这跟12年是巨大不同,12年库存是非常大的。
第二是在需求面。上一轮是“三公消费”突然被搞死了,需求小时,你要换档,用三四年时间把价格调下来,让商务消费赶上去,慢慢把消费接下来,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这一轮没有出现需求面的突然下滑。你们说宏观经济不好,外贸的不确定性,这些东西对富人的生活方式有影响,但其实没那么大;那只是一个比较潜在的长期影响,对短期几乎没有影响。
你说很多小企业家他们会因为说明年特朗普把剩下的2600亿加了税,今年喝酒就从喝茅台改为喝100块钱的吗?这个我估计不大可能。2012年那一轮调整就完全不一样,“一纸”禁令下去之后所有官员不敢喝了。这两轮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一轮需求面并没有出现断崖式消失;而且商务消费,包括民间消费这种自然消费经过了五六年换档,已经基本上换成功了。这个时候需求面没有出现突然板块的丢失,供给面没有发生很大的库存高起,那有什么理由担心茅台会重演2012年的情况呢?不会的。所以昨天这个暴跌我看了。大家不要以为是跟上一轮一样的,故事完全不同,这一波起来的原因跟上一波不一样,这一波也没有上一波掉下去的原因。
我是这么看的,我觉得大家的底层逻辑一定要搞清楚。还有券商研究员谈到预收款回落,这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个厂家调整了方式。12年之前大家要赶指标,每一家都有意识的增加预收款,现在比如洋河不搞预收款,你要配额,到中秋我给大家发配额,就这么多,那怎么有预收款呢?茅台现在也在调整,他不是太重视这个预收款。这个预收款并不是市场化的行为,并不是常态。
15年之前的预收款为什么高,是因为市场需求不好,不旺,从政务消费换档大家担心业绩完成不了,要预收款来保证完成任务,老大们才放心。
现在情况变了,他不需要预收款也能完成任务,为什么要搞这个呢?所以这种预收款是商业政策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并不完全是大家看到的预收款回落意味着消费不旺,利润回落,这个逻辑并不是那么传导的。那个传导的看法是你们从数字上看的,从企业的真实原因来讲这是有原因的。
但是,也有券商研究员谈到,说高端酒的增速本来就应该是理性的。比如去年茅台涨幅百分之四十多。你觉得一个一年销售几百亿的公司一年增长40%、50%,你们见过世界上有这样的公司可以持续吗?人类历史一直都没有过,除非你是阿里和腾讯,否则都不可能。阿里、腾讯现在也不可能。所以这个完全就是一种情绪。量本来就没有那么大的增长,怎么会有50%的利润增长呢,那个50%的利润增长本来就是不正常的财务做法,大家非要当常态,所以这个完全就是情绪化的。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讲茅台和高档酒,因为它代表整个酒市场的情绪,所以一定要讲清楚。
03
关于酒业的三大判断
那么接下来,高端酒、次高端、中高端等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高端会放缓——
明年茅台还会增长,大家增速会缓一些。五粮液正在采取办法,比如老包装换新包装,会让五粮液老包装库存出清,价格可能会重塑。这个是五粮液的优势。
国窖和茅台、五粮液都学会一件事情就是更加理性的控制价格。每一轮教训之后企业经营会变得更聪明。上一轮价格泡沫出现之后,现在都在家里小心调控着经销商的库存和价格。
比如茅台现在,我认为现在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我短期内有量,我为什么要放货呢?我本来就没有货,我为什么要用一个预收款方式集中放货呢,我就应该每个月放一点货,让市场处于半饥渴状态。当市场处于半饥渴状态,你的批发价一直维持在1700,我有一个巨大的差价,如果我要增长,第一我可以选择温和涨价,比如我涨到1128,对经销商利润没有冲击,但是对茅台的增长没有问题。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上涨价好像跟氛围不太一样,那也没关系,我从需求上让明年需求不断变得更大,但是我量没有,那到2020年出来的时候,我放出来的量更小,因为我让需求变大。他现在的状态,就是没有货的状态下用这种方式减少预收款,比较均匀的向市场放货,其实是合理的,他并不太在意短期的增长。他为什么要配合你们炒股票呢?所以在企业来讲这是合理的。
五粮液的情况,库存量也没有那么大,五粮液集团李曙光进取心也很强,在想办法调整,我估计他会在产品上采取行动。国窖,大家都知道股份公司总经理林锋聪明得不得了,他更关注一线市场,所有东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你怎么让他崩盘,崩不掉的。放缓是肯定的,所以现在情况是:小的都被消灭光了,都是重量级选手在一起干,谁干死谁都很困难,这个市场现在就是这样。
次高端和中高端仍呈升级型增长,竞争分化加剧——
次高端和中高端的情况我非常确定,我觉得次高端就是一年增长100亿到150亿绝对有的。我昨天把数字算了,现在10个厂家搞次高端,过去市场存量是180亿,涨到250亿,300亿,那180亿涨到280亿当然快了,但是他每年增长的额度跟消费升级是一样的,最后一算就那么点人喝次高端,那些人每年的数字是一样的,你怎么指望绝对额有很大变化呢?当绝对额没有很大变化,你的玩家是10家,已经固定了,你的基数从180亿到今年400亿,100亿对180亿增长65%,100亿对400亿增长25%;如果这10家不能把对方消灭了,即使容量再扩大200亿元,分给每家也不可能再维持40、50%的高增长了,所以他可能就会变成25%。次高端是这样的。
中高端情况好更多,因为现在100到150块钱基本升级完成了,大多数市场都没问题了,还有很多市场是有很大机会的。比如山东市场,除了海之蓝在山东卖得可以,山东本地酒100块钱基本没发展起来。像安徽这么穷的地方,现在100块钱很成熟了,大家喝150块钱的酒,喝古井8年没觉得怎么样,我估计就得发展200块钱。像今世缘国缘,大家担心洋河把它控制,这两年发现这个企业一年挣十几亿,而且还在高速发展,突然之间估值打开了。地方龙头酒厂在中高端卖100到200这个问题一点没有,中高端总的升级带来的容量贡献和发展的贡献比次高端还大,它市场基数大,每一瓶酒都往上涨。
低端酒的增长就更不用看了,你说牛栏山15块钱卖到20块钱,有没有问题?我觉得一点问题没有,可能卖25块钱都没问题。但是没有必要一年涨那么多,对不对,慢慢来。而且即使贸易战发生,即使中国经济出现调整了,中高档和中低档酒说有多大调整,我是不会相信的。
我觉得世界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明天和今天差不多。所以我不认为会有多大调整,但是竞争确实会加剧,昨天也讲了,次高端会发生一些变化,就是有些企业还能维系30%、20%的增长,有些可能变化5%、10%的增长。这个主要看两个指标,就是品牌的进攻性和地面的能力到底有没有深度。
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高端一定会放缓,高端的放缓不是需求出了原因,是因为基数,然后消费升级会持续。当然整个中国股市现在处在比较低迷的情景,说现在估值下降,那是另外一个事儿。我今天只跟大家讲清楚这一轮酒的调整跟2012年是不一样的,不会出现那个情况了。以后中国酒行业调整的主要逻辑,真正出现毁灭性的冲击是人口基数的减小。这个可能是比较大的原因,另外是葡萄酒的崛起对消费形态的改变,这个会对白酒未来产生比较底层的决定性影响。但是这些做法都不像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那么快速,那么猛烈,那么不可控。它是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