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美国飓风受益股

更新时间:2021-11-03 20:27:40

  《美商人发飓风灾难财,1箱水卖648元》这样的新闻说明了什么

  国内也有这类情况,台风之后,瓦片涨价。南方农村地区,没有建楼房的,平房都是用瓦片来封顶,结果台风把瓦片吹走,需要购买重新铺上。涨价幅度比较小,不像美国这次的一箱水卖648元那么夸张而已。
 

  市场规律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从价值规律来说,正常的一箱水是不值648元的,从供求规律来看,由于受到飓风影响,可以说工厂停产, 自来水停止供水,更要命的是他们要离开房子,造成水供不应求,水价亦被提高到648元。但是这不是发灾难财的理由,因为市场规律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缺陷。需要政府进行相关调控
 

   吉普飓风概念车的集团历史年表

  1875年
- 沃尔特·克莱斯勒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瓦米哥。
1892年
- 17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成为堪萨斯州艾利斯县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的铁路工程师学徒工。
- 年轻的火车技工沃尔特·克莱斯勒开发并制造了自己的专用工具,因为他认为“一个优秀技工决不应该信任不是自己亲手选取和习惯使用的工具”。
1908年
- 此时33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已经成为芝加哥大西部铁路公司高级经理人,月薪350美元。他花了5000美元购买了他的第一辆汽车:一辆红色内饰的白色Locomobile Phaeton汽车。为了了解这款汽车的工艺技术,沃尔特·克莱斯勒把它拆装了好几次,最后学会了驾驶汽车。
1912年
- 沃尔特·克莱斯勒在位于密歇根州弗林特的通用汽车公司子公司“别克汽车公司”担任生产经理,起始年薪为6000美元。在“别克汽车公司”期间,沃尔特·克莱斯勒迅速将日产量从20辆提高到550辆。在此期间,沃尔特·克莱斯勒与K.T.科勒一起共事,后者后来接替他成为别克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并最终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
1916年
- 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通用汽车集团公司,并使“别克汽车公司”成为其第一个子公司。
1917年
- 沃尔特·克莱斯勒担任“别克汽车公司”的总裁兼总经理。在沃尔特·克莱斯勒的领导下,“别克汽车公司”成为“通用汽车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
1919年
- 沃尔特·克莱斯勒在主管“别克汽车公司”之外还担任通用汽车公司负责生产的第一副总裁。
1920年
- 由于和通用汽车公司首脑威廉姆·杜兰特产生意见分歧,45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辞去了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职务。仅仅几个月之后,“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债权人聘请沃尔特·克莱斯勒担任执行副总裁。沃尔特·克莱斯勒全权负责“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运营,并签订了闻所未闻的为期两年的百万美元年薪合同。两年内,沃尔特·克莱斯勒扭转了“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局面。
- 与此同时,沃尔特·克莱斯勒也受债权银行的委托,振兴了“查默斯汽车公司”持有“马90%股份的“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
- 1921年,沃尔特·克莱斯勒担任“马克斯威尔-查默斯汽车公司”董事长。一年以后,“马克斯威尔-查默斯汽车公司”更名为“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1925年,“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改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1921年
- 在“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任职时,沃尔特·克莱斯勒聘请了三名曾在底特律经营过一家工程咨询事务所的前“斯图特贝克公司”工程师:佛瑞德·泽德(Fred M.Zeder)、欧文·斯凯尔顿(Owen Skelton)和卡尔·布瑞尔(Carl Breer),目的是为了开发一种“新型汽车”的概念,期望以此扭转“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局面并实现盈利。这三位工程师姓氏的第一个字母“ZSB”组合成了新型梦幻轿车的代号。沃尔特·克莱斯勒履行了“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扭亏为盈的责任。后来他带领佛瑞德·泽伯、欧文·斯凯尔顿和卡尔·布瑞尔加入了“马克斯威尔-查默斯汽车公司”,继续开发“ZSB”梦幻轿车。
1924年
- 仍然担任“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董事长的沃尔特·克莱斯勒在纽约推出了带有“克莱斯勒”名称的“ZSB”轿车。由于“ZSB”轿车实际上尚未上市销售而被纽约车展拒之门外,沃尔特·克莱斯勒在附近的船长酒店大堂中展示了“克莱斯勒6”系,在媒体和行业中引起了轰动。“克莱斯勒6”装配“气门侧置式”六缸发动机,排量为201立方英寸(3.3升),功率达68马力(3000转/分钟)。由于采用了工艺复杂的“里卡多”燃烧室,“气门侧置式”六缸发动机达到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压缩比。“克莱斯勒6”几乎可达到当时令人惊讶的70英里/小时(超过110公里/小时),并采用了四轮液压制动器和减振器。“气门侧置式”六缸发动机运用了7个轴承支撑的曲轴以及铝制活塞和强制润滑装置。1924年,也就是“克莱斯勒6”投产后的第一年中,该车的销量即达到了近32000辆,创造了美国新上市汽车的销量记录。
1925年
- 1925年7月6日,当时市值4亿美元的“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将其所有权利和责任转让给了新建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而在当年年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实现了400多万美元的净利润。1925年8月,克莱斯勒加拿大公司成立。克莱斯勒推出新款“1926 4型车”,也就是“58系列”。“58系列”是最早使用橡胶支承来缓冲发动机振动的汽车之一。也就在这一年,“克莱斯勒6”参加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尽管没有获得名次但成功完成了赛事。到1925年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美国已发展了3800家经销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推出曲轴减振器。
1926年
- 克莱斯勒提供三种车型系列,并在名称中显示它们的高速性能:58系列(4缸)、G-70系列(6缸)和G-80系列(6缸)。顶级车型是92马力的“E-80帝王”。“E-80帝王”是第一款克莱斯勒豪华轿车,采用了化油器进气预热装置以及特制车身。在1926年中期增添了作为1927年型的“60系列”之后,克莱斯勒完善了这一系列的车型组合。
- 年轻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的排名从第27位上升至第5位。
1927年
- 克莱斯勒提供四种车型系列:“50系列”、“60系列”、“70系列”和“80帝王”。
- 克莱斯勒成为美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1928年
- 针对低价位细分市场的“普利茅斯”品牌面市,第一款“普利茅斯”是排量相对较小的1929款45马力的四缸汽车。尽管售价仅为670美元,第一款“普利茅斯”在同级车型中依然率先采用了四轮液压制动器。为了加强舒适性,车身置于橡胶支承之上。
- 针对中等价位细分市场,克莱斯勒推出了“迪索托”品牌。首先面市的是1928年7月投产的1929款“迪索托”,这是一款六缸汽车。一年之后,“迪索托”销量达到8万辆。十四个月之后,“迪索托”销量达到10万辆,在业内创造了一直保持30年之久的新上市汽车销量记录。
- 克莱斯勒收购了规模是其五倍之巨的“道奇兄弟公司”。“道奇兄弟公司”从1914年开始生产汽车,并于1916年使用“巴德”专利制造了第一批量产的大型全钢车身轿车。“道奇兄弟公司”同时也以生产商用载重车系列著称。- 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克莱斯勒汽车荣获第三名和第四名。
- 160670辆的销量使克莱斯勒创造了一直保持到1950年的生产记录,无人同出其右。克莱斯勒的车型系列中包括四缸的“52系列”,六缸的“62系列”和“72系列”以及“帝王80系列”。
1929年
- 克莱斯勒与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同成为汽车业“三巨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
- 作为一项个人的动议,沃尔特·克莱斯勒资助并开始在纽约建造克莱斯勒大厦。77层的克莱斯勒大厦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旗下拥有“克莱斯勒”、“道奇”、“帝王”、“迪索托”和“普利茅斯”等诸多品牌。
-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使用下行式化油器。
1930年
- 所有克莱斯勒车型采用钢制车身和燃油泵(取代重力式加油箱)。
1931年
- 第一款克莱斯勒八缸发动机首先在“克莱斯勒8”和“帝王”系列中列装。
- 克莱斯勒推出革命性的新型发动机支架,这种名为“Floating Power”的发动机支架的钢板弹簧置放在变速器下面,与橡胶支承一起将发动机的振动和底盘隔离开来。
- “普利茅斯”的四缸车型打出“八缸的平顺性,四缸的经济性”广告语。
- 在比利时的“斯帕(SPA)24小时耐力赛”中,克莱斯勒的八缸汽车夺得三升以上类别的第一名。
1932年
- 克莱斯勒率先推出助力制动器,车身也首先使用防锈处理工艺。
- 克莱斯勒的工程师开发出革命性的新型大孔隙金属材料“Oilite”,用于钢板弹簧和接头。“Oilite”的空隙能够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30%的润滑油,在处于压力状态下排出润滑油,并在压力再次下降时重新吸收润滑油。
1933年
-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中页,克莱斯勒是唯一超过1929年繁荣时期销量的美国汽车制造商。
- 克莱斯勒推出安全玻璃。安全玻璃在受损时裂成碎粒,而不是裂成碎片。
1934年
- 克莱斯勒推出革命性的流线型汽车:“克莱斯勒Airflow”和“迪索托Airflow”。在美国制造的轿车中,“帝王Airflow”率先采用整体式曲面前风挡玻璃。“Airflow”系列车型也首次将带有超速档的自动变速器作为选装配备。
1935年
- 沃尔特·克莱斯勒辞去克莱斯勒总裁职务,但保留了董事长职务。1926年从通用汽车公司加入克莱斯勒的K.T科勒就任总裁。
1936年
- 克莱斯勒的年度总产量达到100万辆。
1938年
- 克莱斯勒汽车产量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 克莱斯勒墨西哥公司成立。
1939年
- 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采用液压偶合器的变速器(Fluid Drive)。
1940年
- 沃尔特·克莱斯勒于8月18日去世,享年65岁。
- 克莱斯勒建造第一批“概念车”:“克莱斯勒Thunderbolt”和“克莱斯勒Newport”双排座活顶轿车。“克莱斯勒Thunderbolt”和“克莱斯勒Newport”分别建造了六辆,用于展览和试验。
1941年
- 克莱斯勒推出“Town & Country”。“Town & Country”是克莱斯勒的第一款风格时尚的高级旅行车,采用了木材和钢材制造的车身以及木质装饰件。
- “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接受委托,生产“Jeep®”汽车。“Jeep”名称的来源有两种传说,第一种是对“General Purpose(通用目的)”的首字母“GP”的曲解,第二种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流行卡通人物“Eugene the Jeep”来命名的。(1963年,“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变为“凯瑟-吉普汽车公司”;1970年,“美国汽车公司”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凯瑟-吉普汽车公司”;1987年,克莱斯勒又收购了“美国汽车公司”。)
- 克莱斯勒将采用液压偶合器的变速器(Fluid Drive)与半自动的“Vacamatic”相结合。“Vacamatic”是四速变速器,在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时能够在两个低速档之间或者在两个高速档之间自动切换。变速器在低速档和高速档之间切换时仍然需要离合器。豪华的“帝王”车型采用液压助力车窗。
1942年
- 作为克莱斯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最后一款车型,“1942款迪索托”采用了可收起的“螺旋式”大灯,以及与液压偶合器相结合的半自动变速器“Simplimatic”。
- 克莱斯勒为军工业务而停止民用汽车生产,军工产品包括50万辆军用“道奇”载重车。
1946年
- 克莱斯勒恢复汽车生产,生产略有改进的战前车型。克莱斯勒“Town & Country”则推出新型轿车、双门轿车和敞篷轿车版本。
1949年
- 克莱斯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次推出全新车型。克莱斯勒投资9000万美元引进新型工具和设备。鉴于安全原因,克莱斯勒首次推出软包仪表板。
-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使用组合式点火和起动开关。
- 著名汽车设计师维尔基尔·艾克斯勒离开“斯图特贝克公司”并加入克莱斯勒。
1950年
-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K.T科勒为董事长,并任命莱斯特·科伯特为总裁。
- 克莱斯勒推出四轮盘式制动器,并成为率先提供电动车窗的美国汽车制造商。
- 意大利的“Ghia”设计室为克莱斯勒设计了第一批“概念车”。
1951年
- 克莱斯勒的工程师设计著名的“HEMI”V8发动机(采用半球形燃烧室),在20世纪50和60年代树立了美国的高性能标准。“HEMI”V8发动机花费了六年的开发时间,是克莱斯勒的第一款V8发动机,并以180马力的功率立即被誉为美国汽车工业成就的巅峰之作。
- 克莱斯勒推出“Hydraglide”动力转向系。
- 布瑞基斯·坎宁汉姆购买了克莱斯勒的“HEMI”发动机,装在他的C-2赛车上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三辆赛车中的一辆取得了第18名的成绩。
- “Town & Country”再次成为旅行轿车,并去除了木质侧围。
- “克莱斯勒纽约客(New Yorker)”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大赛”中一马当先。
1952年
- 克莱斯勒为美国军方制造“木星”研究用火箭。
1953年
- 克莱斯勒推出创新性的“PowerFlite”两速自动变速器。
- “道奇”推出基于克莱斯勒“HEMI”发动机的“红色公羊(Red Ram)”V8车型。
- 装配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坎宁汉姆C-5R”赛车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赢得第三名。“坎宁汉姆C-4R”在“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中赢得第一名。
- 克莱斯勒收购车身制造商“布瑞基斯”。在“三巨头”中,克莱斯勒是最后一个收购车身制造商的汽车公司。
1954年
- 克莱斯勒启用密歇根州安亚伯附近的切尔西试验跑道。克莱斯勒的试车员在2836英里的总行程中以平均118.18英里/小时(略低于190公里/小时)的速度创造了美国24小时速度记录,为新建的试验场赢得了荣誉。
- 克莱斯勒的入门级品牌“普利茅斯”也装载了V8发动机。
- 克莱斯勒开始试验革命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
- 在美国全国赛车协会NASCAR大赛中,李·佩蒂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克莱斯勒汽车,赢得7场胜利,并且在另外17场比赛中名列前五名。
- “道奇皇家500(Royal 500)”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大赛”中一马当先。
1955年
- 克莱斯勒推出维尔基尔·艾克斯勒的“前瞻性”造型。
- 克莱斯勒推出“字母系列”轿车系列中的第一款车型“C-300”,开创了高性能轿车时代。
- “克莱斯勒C-300”以92英里/小时(略低于150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在NASCAR全国大奖赛上赢得了胜利。“Mercury Outboard Marine公司”的卡尔·基基弗组建了一支由克莱斯勒C-300“HEMI”轿车构成的赛车队,在40场NASCAR赛事中令人惊讶地赢得了20场比赛。
-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在轿车中提供全晶体管化收音机。
1956年
- 克莱斯勒推出按钮式全自动变速器“魔力触手(Magic Touch)”。
- 克莱斯勒的“普利茅斯”测试版燃气涡轮汽车纵横美国大陆,从纽约驶向洛杉矶。
- 克莱斯勒将“高速路高保真(Highway Hi-Fi)”录放机作为选装配备。
1957年
- 克莱斯勒将新设计的“TorqueFlite”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备。克莱斯勒系列包括四种车型:“Windsor”、“Saratoga”、“New Yorker”和“300C”。
1958年
- 在最初的全球化进程中,克莱斯勒收购了“法国西姆卡汽车公司”的股份,并开始在美国销售“西姆卡”汽车。
- 克莱斯勒进行燃油喷射试验,在高性能“300D”车型中提供“邦迪克斯”设计的燃油喷射系统。然而,性能问题导致克莱斯勒又重新使用化油器。
- 道奇推出品牌特有的新型5.9升V8发动机。1959年,这些V8发动机排量增至6.3升,功率达到345马力。
- 克莱斯勒在汽车行业中率先推出自动速度控制装置。
- 汽车加速竞赛车手唐·葛利特斯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赛车,打破了170英里/小时的记录。
1959年
- 第二代燃气涡轮发动机驱动的“普利茅斯”从底特律驶向纽约。
1960年
- 克莱斯勒推出“Valiant”车型,从而进入紧凑型轿车市场。这款造型迷人的“Valiant”汽车装配了新设计的顶置气门式六缸发动机。
- 莱斯特·科伯特担任克莱斯勒董事长,并保留总裁职位。
-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提供车载电唱机,可播放19张45转/分钟的密纹唱片。
- 克莱斯勒开发出第三代燃气涡轮发动机汽车。
- 克莱斯勒为所有车型装配交流发电机。
1961年
-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乔治·洛夫任命为董事长,并任命林恩·汤森为总裁。
- 在“迪索托”面世33年之后,克莱斯勒停用“迪索托”品牌。
- 克莱斯勒推出巡航控制系统和电动锁作为选装配备,并采用整体式车身。
1962年
- 克莱斯勒的试车员驾驶两辆重新装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道奇Dart”和“普利茅斯Fury”,从西向东横贯美国,以证明新型驱动技术的可靠性。
1963年
- 克莱斯勒为传动系推行5年或5万英里的新保用政策。
- “克莱斯勒300J”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大赛”中一马当先。
- 克莱斯勒制造了51辆燃气涡轮发动机汽车,并选拔出客户对其进行测试。
1964年
- 在福特汽车公司推出“野马(Mustang)” 之前两周,克莱斯勒推出1964年型“普利茅斯Barracuda”,掀起了将近10年的肌肉车热潮。
- 汽车加速竞赛车手唐·葛利特斯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赛车,在7.78秒内达到了201.34英里/小时(约340公里/小时)。
- 乔治·理查德·佩蒂继承其父亲李·佩蒂的职业,驾驶“普利茅斯”,赢得了“戴通纳500大赛”和“NASCAR锦标赛”大奖。
1965年
- 在著名的“戴通纳500”NASCAR汽车赛中,“普利茅斯”囊括前三名。NASCAR规定,量产至少达到1000台发动机的公路用汽车才能参赛,这就排除了426立方英寸排量“HEMI”发动机的参赛资格。克莱斯勒退出了1965年赛季的剩余比赛。
1966年
- 克莱斯勒制造350马力的“公路版HEMI”发动机,并重返NASCAR赛事。
1967年
- 克莱斯勒公司董事会选举林恩·汤森为董事长,并任命维尔基尔·波特为总裁。
1969年
- “道奇Daytona”为NASCAR赛事而采用了58英寸高的后翼板和尖形头部。“道奇Daytona”也面向公众出售,以满足NASCAR的参赛规则:赛车必须基于批量生产车型,并且销量至少达到500辆。有趣的是,后翼板并非为空气动力学而设计,而是为了可以打开后行李箱盖。
1970年
- 克莱斯勒从日本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公司进口准紧凑型轿车和载重车,并作为“道奇”和“普利茅斯”品牌产品进行销售。
- “美国汽车公司”收购“凯瑟-吉普汽车公司”。
- “普利茅斯”推出公路版的NASCAR型轿车:“普利茅斯Superbird”。与“道奇Daytona”一样,“普利茅斯Superbird”也具有高位后扰流板以及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加长头部,并能够达到将近200英里/小时(超过300公里/小时)的速度。
1971年
- 克莱斯勒推出制动打滑控制系统“全轮确保制动系统(Four-Wheel Sure Brake)”,作为“帝王”车型的选装配备。
- 克莱斯勒购买其日本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公司的股份。
- NASCAR将发动机排量限制在305立方英寸以内,结束了“HEMI”发动机在NASCAR赛事中的主宰地位。
1975年
-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约翰·里卡多为董事长,并任命尤金·卡菲罗为总裁。
1978年
- 克莱斯勒将其欧洲业务出售给“标致-雪铁龙”。
- 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美国制造的前轮驱动轿车:“道奇Omni”和“普利茅斯Horizon”。
- 约翰·里卡多董事长任命李·艾科卡为克莱斯勒总裁。
1979年
-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李·艾科卡为董事长,并任命保罗·伯格莫泽为总裁。
1980年
-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签署《克莱斯勒公司贷款担保法令》,为克莱斯勒提供1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
- 李·艾科卡担任克莱斯勒广告的主角,这是第一次由汽车制造商首脑担任广告代言人。
1982年
-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Aries”和“普利茅斯Reliant”,这些所谓的“K型车”为克莱斯勒的转型做出了贡献。
- 克莱斯勒开始规划新的克莱斯勒技术中心。
1983年
- 克莱斯勒提前七年偿清联邦贷款担保。
1984年
-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Caravan”和“普利茅斯捷龙”,创造了全新的厢式旅行车细分市场。克莱斯勒的厢式旅行车是基于轿车平台(而不是载重车平台),能够搭载七位乘客和多种货物,并且适合标准车库。
- 克莱斯勒收购“玛莎拉蒂汽车公司” 15.6%的股份。
- 克莱斯勒重组为控股公司,由“克莱斯勒汽车”、“克莱斯勒金融”、“湾流航空”和“克莱斯勒技术集团”组成。
- 克莱斯勒任命哈罗德·斯珀里奇为总裁。
1985年
- 克莱斯勒与三菱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钻石星汽车公司”,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努马生产小型汽车。
1987年
- 克莱斯勒以8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美国汽车公司”,并因此拥有了Jeep®品牌。
- 在获得Jeep®品牌之后,克莱斯勒掌管了Jeep®品牌的3家汽车工厂、1600家经销商以及在中国北京合资建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 克莱斯勒推出1929年以来的第一个新品牌“飞鹰”。
- 在中断九年之后,克莱斯勒继续向欧洲出口汽车,包括“克莱斯勒LeBaron Convertible”、“克莱斯勒捷龙”和“克莱斯勒Daytona”。
- 克莱斯勒收购“兰博基尼汽车公司”。
1988年
- 克莱斯勒与三菱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钻石星汽车公司”在伊利诺斯州努马投产。
- 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签订克莱斯勒在加拿大和美国销售“阿尔法-罗密欧”汽车的协议。
-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备。
1989年
- 克莱斯勒与“斯太尔-戴姆勒-普赫”签订合资企业协议,为欧洲市场生产厢式旅行车。
- 克莱斯勒出售“克莱斯勒技术集团”。
- 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两家美国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第一家合资企业“New Venture Gear”。
- 克莱斯勒建立“五角星运输集团公司”。“五角星运输集团公司”由四个汽车租赁企业组成:“Thrifty Rent-A-Car-System”、“Snappy Car Rental”、“Dollar Rent-A-Car Systems”和“General Rent-A-Car”。
- 克莱斯勒实施10亿美元成本削减和重组项目,重点在于汽车业务。
- 唐·葛利特斯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改装赛车,在5.07秒内达到了287.81英里/小时(约486公里/小时)。
1990年
- 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豪华厢式旅行车,“Town & Country”再次成为单独的铭牌。
1991年
- 克莱斯勒出售其持有的三菱汽车公司股份。
- 第一辆克莱斯勒厢式旅行车在奥地利“欧洲之星装配厂”下线。
- 李·艾科卡在美国密歇根州奥本山为公司投资10亿美元建成的“克莱斯勒技术中心”举行落成仪式。
- 菲亚特和克莱斯勒之间“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分销协议终止。
- 艾尔·蒂格驾驶克莱斯勒“HEMI”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创造了轮式汽车陆上速度的新记录:409.986英里/小时(693公里/小时)。
- 克莱斯勒任命罗伯特·卢茨为总裁。
1992年
- 克莱斯勒任命罗伯特·伊顿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计划让罗伯特·伊顿在1993年3月接任李·艾科卡的董事长职位。
- 克莱斯勒为“杰斐逊北部装配厂”举行落成仪式。投资16亿美元的“杰斐逊北部装配厂”将生产“Jeep大切诺基”。
-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蝰蛇”:装配V10发动机的双座跑车。“道奇蝰蛇”是首次由克莱斯勒“平台团队”设计的第一款车型。“平台团队”是由在同一地点共同开发汽车的各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
- 借助417立方英寸排量的“HEMI”发动机,汽车加速竞赛车手肯尼·伯恩斯坦达到了301.70英里/小时的速度。
1993年
- 克莱斯勒推出全新家用轿车系列:“克莱斯勒Concorde”、“道奇Intrepid”和“飞鹰Vision”。全新家用轿车系列采用了创新性并且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前置式驾驶室设计”。
- 克莱斯勒的轿车和载重车销量达到250万辆,与1992年相比增长14%。
- 在厢式旅行车诞生10周年之际,克莱斯勒向客户交付第400万辆厢式旅行车(道奇Grand Caravan)。
- 克莱斯勒向“MezaTech公司”出售“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及其子公司。
1994年
- 克莱斯勒开始在奥地利生产“Jeep大切诺基”车型。
- 克莱斯勒创造净收益的新记录:37亿美元(营业收入522亿美元)。
1995年
- 克莱斯勒在日本投资1亿美元,用于扩展分销网络。
- 克莱斯勒的混合动力汽车“Patriot”因科技创新而荣获“探索奖”。
- 克莱斯勒宣布在阿根廷建设生产工厂。
- 克莱斯勒筹建V6发动机新工厂。
1996年
- 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顿为新总部举行落成仪式。位于密歇根州奥本山的新总部是十五层的建筑物,顶部设有两层楼高的玻璃制成的克莱斯勒五角星。
- 克莱斯勒推出全球第一款批量生产的“热杆”汽车:“普利茅斯Prowler”。
- 克莱斯勒历史博物馆破土动工。
1997年
- 克莱斯勒推出中型运动型多用途车“1998道奇Durango”。
- 克莱斯勒宣布在1998年款结束时停用“飞鹰”品牌。
- 克莱斯勒推出第二代的1998年型“克莱斯勒Concorde”和“道奇Intrepid”。
- 克莱斯勒在新加坡设立亚太区总部。
- 克莱斯勒着手研究燃料电池技术,旨在将燃料效率提高50%。
-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Intrepid ESX”混合动力概念车。
-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克莱斯勒展出复合材料概念车(CCV)。复合材料概念车采用了主要由再生材料制成的注塑车身外壳。
- 在美国汽车市场,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从1992年的13.1%增至1997年末的14.9%。
- 克莱斯勒提供五种右侧驾驶车型:“克莱斯勒Neon”、“克莱斯勒捷龙”、“Jeep牧马人”、“Jeep切诺基”和“Jeep大切诺基”。
1998年
- 克莱斯勒推出“1999克莱斯勒LHS”和“克莱斯勒300M”轿车。“克莱斯勒300M”延续了著名“字母系列”轿车(产于1955-1965年)的传统。
- 克莱斯勒推出“1999 款Jeep大切诺基”。
- 克莱斯勒的厢式旅行车连续十五年处于领先地位,总销量达到了700万辆。
- 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达成“平等合并”的协议。

   美国飓风成因

   地理位置 为什么美国的龙卷风特别多

   楼上说的正确,有深圳票的转托管要三十块钱 什么是海外中国概念股?

   什么叫海外上市呢中国的企业向外国投资者或者境外投资者,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向非居民发放的股票,而且是以外币进行计价的,或者说计值的,在境外的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我们叫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当然国有企业直接在香港上市的,我们称为H股,为什么我们就取了香港的英文字母第一个字母,我们通常只在国内上市的A股,后来海外上市到香港称为H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后来引发了还有几种股票,可以在这里说的比如说中国概念股,就是什么过去香港的或者说在境外的投资人,甚至可以说包括美国投资人,可能在收购了境内中国企业的股权,然后拿境内中国企业的股权包装以后再到境外上市,这个也叫中国概念股。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时的黄红连收购所有的中国橡胶生产企业,国有企业他都收到51%以上的股权,然后把这个51%的股权以后进行整合以后到香港去上市或者到新加坡上市,或者到美国上市,这个叫中国概念股,同时还有红筹股,就是直接设立在香港的公司,他不是设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公司,它的公司注册地在香港,但是他拥有的资产是中国的企业,境内企业的资产,然后去上市的,这类公司我们就称为红筹股。大家所看到的比如现在的中国银行,中银香港,是以中国银行的香港资产进行认证,不排除他会收购中国银行这个境内行的资产。最典型的例子大家说的中国移动,最初与广东省、江苏省两方面的移动通信局它的资产进行合并,合并以后在香港注册成为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以后不停地在中国26个省市再进行资产收购和不断地扩股上市壮大,这种概念就叫做红筹股。资产是红的,大家理解资产是国内的,这就是整个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你要谈什么是海外上市这就是海外上市。海外上市的选择大概有这么几种形式。地点也就是选择的不是在境内的交易所挂牌上市,而是在境外的交易所挂牌上市,投资者主要来自于境外的投资者,海外上市的历史过程我们开展的很早,大家看到我的简历当中谈到,我有一个国务院证券事务内地香港联合工作小组的秘书,这是什么意思当时90年的时候,香港方面提出来,为了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当然香港本土的上市公司是不够的,因为他们那儿没有,你在香港看不到那种大型的重化工企业,像石化、通信、高速公路、航空,这些公司在香港几乎看不到,香港基本是一个消费性的城市,金融多一点,其它的就是什么,服务性的行业,餐饮,或者是其它的。要想保持香港的繁荣中心的,搞他国际中心的地位,香港方面提出来,必须要让中国的大陆企业去上市。但是,上市了他又遇到一个问题,中国当时没有公司法,而且实行的是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怎么让外国投资者能够看清楚,中国的企业该买还是不该买,他的风险怎么判断,因为外国投资者不像我们国内的股民还比较盲目,只要哪只股有赚他就跟着走,不管30块还是50块。但是外国投资者首先考虑这支股票的业绩怎么样,财务数据真不真实,他的法律投资能不能得到保护。这恰好在十多年前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由香港的交易所和证监会以及中国内地当时的人民银行还有国务院港澳办,国家体改委有关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工作组,后面还涵盖很多,由于我们体制问题,牵扯到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外汇管理局都进去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体制上的突破。 如何看待中国概念股在美遭遇“寒流”

   中国概念股的遭遇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迟缓的局面戚戚相关的。但从直接原因看,主要有三点:
首先主要是市场制衡,上市热潮背后的规则博弈,像现在虽然特朗普访华后得到了大订单,但美方资本市场并不满意于这些。
其次,纳斯达克市场平均每年的退市率高达8%左右。据统计,在1985年至2008年间,纳斯达克市场共新增上市公司11820家,而期间退市12965家,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遇冷也比较正常。
另外,做空带来的巨额利益,给资本市场参与各方提供足够的动力,从而来孜孜不倦地找寻上市公司的破绽,于是一大批的肥猪跌下了风口!
当然,如果细究其各项因素,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风波的发生与中美监管规则的差异有关。
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特点被概括为“宽进严出”。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实行注册制,只要满足公司规模、财务指标等方面指标就可以注册挂牌,几乎是“来者不拒”。有人作过比较:2005年8月,百度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时,盈利记录只有2年,直到上市前一个季度,净利润也只有30万美元,在国内还达不到中小板的上市要求。
在美国资本市场还可以采用反向收购(RTO),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借壳”,然后转板,实现“曲线上市”。买壳的地点多选在拥有大量廉价壳资源的场外交易市场OTCBB,这是个会员报价系统,上市股票只能在联网的做市商之间交易,也没有融资功能。目前对上市融资需求最为迫切的当属成长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对这个群体而言,上市费用和上市时间的节省无疑有很大的诱惑力。2003年以来,已经有数百家中国公司通过这一“捷径”登陆美国市场。
但上市程序简单并不意味着监管的缺失。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挂牌才是监管的真正开始,要面临严格的财务、审计监管,接受来自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严厉监督。有人形容在美上市后的感觉是“被放在聚光灯下”。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哪一个环节达不到标准或者经营业绩不善,就可能招致停牌甚至摘牌的处罚。
有了这种淘汰机制,美国资本市场退市率很高,比如纳斯达克市场平均每年的退市率高达8%左右。据统计,在1985年至2008年间,纳斯达克市场共新增上市公司11820家,而期间退市12965家,也就是说经过十几年发展,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减少了1000多家。
二是风波的发生是市场大规模做空的结果。
中国概念股遭到做空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12月,独立调查机构浑水公司接连发布关于绿诺科技、中国高速媒体的负面报告,并且被以后者遭摘牌的方式得以证实。此后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中国概念股整体遭遇的信任危机不断扩大,从起初主要针对财务问题较多的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到更严格审视IPO上市公司;从起初局限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到扩散至在其他地区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自然其中有参与打压中国概念股的机构坦言,他们是在通过做空中国概念股牟取暴利,同时帮助市场挤出泡沫。当然其中信不信就由你自己判定。
事实上,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如果看跌某只股票,可通过“做空”来牟利。通常的做法是向第三方机构比如说券商借入一定数量的股票,按当前市场价格卖掉;当股价下跌之后再低价买回,将股票还回去。卖与买中间的差价,支付证券公司所收费用之后就是投资所得利润。而如果通过购买出售权做空,即某个日期之前按指定的价格卖出的权利,获利空间可能更大——如果股票遭遇停牌,做空者的收益将是卖股票时的股价扣除至停牌时的借股费用。如果该股票永久不恢复交易,做空方收益将达到最大化。
而在一只只中概股被做空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由研究机构、投资基金、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价值链”,上演一出几乎屡试不爽的套路:先从财务角度或基本面信息选出目标公司,调查机构将对上市公司“带有污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卖给一些大的投行,投行在得到“问题公司”信息之后,建立看空仓位;然后通过网络和媒体发布质疑研究报告广泛散播,并直接披露自己已经做空该股,造成投资者抛售;在目标公司股价大跌后,回补仓位获利了结。与此同时,一些专门代理证券诉讼案件的律师事务所也会因公司股价下跌后,从蒙受损失的群体投资者向上市公司发起诉讼的巨额律师费中赚得盆满钵满。
由此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做空必然充满了逐利动机和利益导向。一部分人因此认为,做空中国概念股是一场“阴谋”。
的确,即使在成熟市场上,空头的行为也往往不“招人待见”。近日在欧美股市看空的情势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四国监管机构就下达了“卖空禁令”,以遏制市场投机。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资产价格的发现者,做空者从自利动机出发,利用自身获取的信息进行多空博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定价困扰,对过高估值进行纠错,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话用在做空行为上最合适。做空带来的巨额利益,给资本市场参与各方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来孜孜不倦地找寻上市公司的破绽,构成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之外对上市公司实行制约的另一股有效力量。
那么,为什么这次中国概念股如此大面积地成为做空者的猎物呢
先分析外因。受累于欧美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资本市场弥漫着较强的悲观情绪,这是对做空有利的市场环境。在低迷的大市中,中国概念股难以独善其身;而前期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追捧,造成二级市场上一些中国概念股短期估值超出合理范围,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高达百倍的市盈率。据i美股《中国概念股TMT板块泡沫研究报告》,美国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市盈率为39.49倍,而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的市盈率则达到了66.80倍。
再看看内因。从已经公开的资料看,部分中国上市公司的不规范的行为引起了分析机构关注。比如在寻求上市过程中,有的公司为了及早融资,“抄近路”采用反向收购,这样做避开了IPO上市所需的尽职调查和审计、路演推介等程序,但也留下监管漏洞。美国证交会曾就将调查中国概念股的重点,锁定在159家在2007年至2011年3月底期间以此方式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挂牌的中国公司;再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片面夸大业绩预期,粉饰或隐瞒财务数据甚至违规造假,已经触碰了美国资本市场监管要求“完全信息披露”的高压线。评估机构香橼研究在质疑东南融通涉嫌造假时说,因为其声称的70%毛利润率远远高出竞争对手,“公司盈利好得难以置信,简直是违反基本常识。”可以说部分中概股的行为失当,为投机者整体做空中国概念股提供了“靶子”和“弹药”。
不过也别灰心,风雨过后,中国概念股依然值得期待。
目前,一些公司遭遇信任危机甚至有损形象,不代表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整体形象,更不是中国整个国家形象遭遇信任危机。对中国概念股来说,无论受到追捧还是遭遇狙击,都是必须接受的市场现实。要避免成为做空者的猎物,只有靠提升盈利能力、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企业行为。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近来部分中国概念股在美市场上的行为表现,并不能代表中国概念股的整体表现;一些公司遭遇信任危机甚至有损形象,也不代表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整体形象,更不是中国整个国家形象遭遇信任危机。
一方面,微观经济主体富有活力,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今年上半年,在构成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四大指标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与世界各国发展速度相比属较高水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同比增长4.1%;进出口增速虽然回落幅度较大,但20%左右的增速仍是不低的水平;物价总水平总体可控,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6.4%中,新涨价因素只占2.7个百分点。
总之,“中国概念”依然值得投资者期待。在一段时间内,市场也许会矫枉过正,但股价归根结底还是由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以及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的。
风雨过后见彩虹。我们相信,经历国际资本市场风雨洗礼的中国概念股中,必将成长出一批既拥有持续增长能力、又熟练掌握国际通行规则的优秀企业,他们将在国际资本市场讲述一个全新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