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粒粒盘中餐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更新时间:2021-11-08 07:40:24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那首诗作者是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
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哪首诗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作者] 李绅
[全文]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是谁写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说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哪首诗的中的师句诗的前两句是什么

  首先就均线分析而言,不谈别的技术。
均线有效跌破后,是意味着进入调整,但是这个有效跌破的性质很重要,是近期首次跌破,还是反复震荡跌破。
在说修复,股价站在均线下方就能算是修复,修复需要均线的角度改变,如由向下变为走平或者上翘,而股价在某一均线下方,就说明暂时是受该均线是根据江恩理论和很多经典理论都是这么解释的。
至于时间加长,对于大盘和个股来说60日是生命线,一般有效跌破,如果不能快速修复,指数或者个股就要进入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来调整,并积蓄力量来反攻60日均线。
而有效跌破是指放量的,幅度大的,恶劣的下跌,角度陡峭的,杀跌,这个时候人们看到60日生命线跌破,会不计成本抛售止损,所以造成股市需要进入一个长时间调整。
你可以对照大盘看今年最近2次有效跌破60日线日有效跌破,后期的调整,在看2010.4.19日有效跌破60日均线到最近的调整。
而09年10月份和12月份的跌破60日均线性质就不同,就不是有效跌破。
你就可以分别处这4次跌破的性质和意义了。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我们什么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_
[作者] 李绅
[全文]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