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注册制的退市制度,注册制为什么利好银行股

更新时间:2021-11-26 10:45:52

  1:在中国实行注册制会不会造成垃圾股遍地的局面

  股票是一种广义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会有供给和需求。我已经在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简单介绍过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直到今天,股票的供应仍然是非市场化的,发行速度和发行家数掌握在证监会手中,发行价格也被强行压低。一级市场现在就像是买彩票,中签以后每一签都能带来近万元的收益,很典型的如最近的兰石重装,可以去数数多少个涨停。
虽然高溢价发行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被诟病“圈钱”的问题。但是这是以全民大抽奖派发福利,同时破坏证券市场新股定价功能为代价的。投资者对新股的鉴别能力又回到了股市最疯狂的那段时间,新股的各家公司之间,除了发行价以外,没有人关心是以多少倍市盈率发行,是什么行业,募投项目准备做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买到就赚钱了。如果说证监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这样,那我也无话可说,但如果说对比一下当初实现市场化的一些口号,恐怕只是背道而驰。
有人喊,注册制了股市就是吸血鬼,大肆圈股民的血汗钱了。而事实是否如此呢是,不能否认短期内肯定会有很多破烂公司甚至造假公司挤破头地上市,但是股市不是缴税,没有人用国家强制力逼公民买股票。新股供应市场化,而资金面不变的结果就是虽然很多公司通过了审核,但并不代表这就能上市。因为所谓的IPO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叫公开发行,第二个叫上市交易。上市交易的前提是公开发行了约25%或10%股本(原股本4亿股为分界线%)。
在上市交易前公司要首先向一级市场投资者增发新股,包括大型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那么如果市场上的股票供应大大增加,一天有100家企业同时公开发行。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投资者不再敢根本不看公司信息就投资了,而这100家企业当中恐怕也只有最多20家能完成发行,剩余的80家无人问津。过去的那些利润马马虎虎,增长平平,夕阳产业的企业将都无法完成发行。能够完成发行的将会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较高利润且现金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这三个特性中占到一条的。最终传统的重资产、低毛利的工业企业将会不太有可能独立IPO,而是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横向整合的方式渐渐集中起来,这对于这些产业来说规模化才能带来效率最大化。而资本将会格外青睐那些具有更好前景的企业,这个过程就实现了资本导向的转变。
另一方面,力推注册制也是为政府减轻负担的一种措施。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政府习惯性地大包大揽,掌控了很多权力和利益,但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和管理难度。证监会的管理思路也是如此,投资者本来应该是自行决策,自行承担风险的。但是过多的进行风险控制,并且以行政的方式设定各种准入门槛,各种事项审批,导致了一些违反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现象出现(尽管并不是不合逻辑的),而这些现象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典型的就是打新股,一旦打中带来过高的收益率,导致整个资金市场利率飙升,市场都在借钱去打新股。这些行政化的风险控制同时也导致投资者教育远远不足,散户的行为经常有一些非理性的诉求,证监会也承担了相当的骂名。而如果真正的注册制实施,证监会的角色必定要向事后监管大大倾斜,变为专门从事反证券欺诈和反财务造假的一支新的专业执法机构。实际上美国的SEC执法部门占据了相当的资源,严厉查处不仅仅是树立了美国证监会的法律权威,每年更是有可观的罚金收入,除了维持自身运作还能上缴国库数亿美元之多。证监会也从散户的痛骂中完全解放出来,成为投资者的真正保护者。
但说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注册制能不能真的实现呢目前来看还不是很乐观,因为需要很多法律基本框架的支持,例如更为严厉的证券欺诈刑事和经济处罚(我觉得造假上市的实际控制人和股东就应该承担无限责任)、投资者集体诉讼办法、更完善的退市办法(亚马逊亏损好多年,在中国早就先ST后退市了)等等。如果按照总理的最新要求,上市不需要持续盈利了,那需要修改证券法等底层法律,这一圈基本制度建设全部完成恐怕得好几年。而在这过渡时期,恐怕还得按老样子加点新花样这么来。
但是回到问题“会不会造成垃圾股满地”呢到那个时候法律制度完善了,垃圾股会有很多想要上市,会有一些能上市,但是他们都会被市场淘汰或者被监管机构打飞出局。留在里面的质量会比现在高。

  2:注册制改革为什么要延期

  制度不完善,匆匆忙忙推出可能会像熔断机制一样对市场造成不好影响,今天zjh发布了退市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但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退市制度,对股民是一种最大的伤害。有许多人天天喊着退市退市,却不知道退市会让你亏得倾家荡产!!!
单纯讲退市其实是对投资者的最大不公平。
应该是先建立一个造假惩罚、赔偿制度,其基本原则是谁违法谁负责、谁造假谁赔偿、违法者赔偿不了的,保荐机构负有兜底赔偿责任!涉及犯罪的,依法严办!
投资者没有犯任何错,不应承受损失哪怕是一分钱
本人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退市保险制度,强制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在上市的时候共同出资购买退市保险,如果今后发生退市,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投资者全部损失,保险公司对造假企业追偿。
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退市制度,实在是太可怕了,大家不妨设想一下以下场景:
造假上市(或者正常上市)---高位清仓减持---故意违规达到退市条件---股价连续跌停---投资者倾家荡产出局---造假者在最低价把筹码全部买回!完美发大财!!!

  3:注册制是利空还是重大利好

  利空

  4:注册制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道坎是A股市场的“心头大患”—政策市,相关部分对A股市场一直秉承着牛市强监管、熊市弱监管的法则,殊不知这实则是与法规监管的目的相违背的。过多的行政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运行机制,还致使中国证券市场难以形成自身发展规律,而具体到注册制改革,我们就有必要担心,我国A股特有的“政策市”逻辑,未来是否会延续到注册制改革之中,亦即是牛市时强化事关注册制的配套法规,熊市时则弱化事关注册制改革的配套法规。
第二道坎是退市制度的落实不严,以“云南绿大地”为例,这其实就是监管部门心慈手软之下酿成的悲剧,在2011年3月证监会以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本已对绿大地发出了退市风险警示,但在2012年9月又对绿大地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这致使*ST大地这等垃圾股依旧活跃在A股市场。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落实不严,不仅难以使A股市场尽早形成有进有出的流动机制,更会大幅弱化注册制改革的预期成效。此外,退市制度与破产清算无法完美配合,不少烂尾企业在被判退市的有期徒刑之后,还奢望重回三板,这也为不少投资者营造了一种“乌鸦终变凤凰”的幻景,这同样也将弱化注册制改革的预期成效。
第三道坎是配套的司法制度不能及时跟进,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公开承认证监会向司法部门移交的案件中有一半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注册制的目的本身是为了弱化行政审批、强化信息披露。但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司法制度配套,不仅无法保障公众投资者的权益,还为不法造假者滋生了犯罪的环境。从去年10月“五粮液投资者维权案”的结局来看,不完善的司法制度,不但加长了讼诉周期,还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诉讼成本。这个早在2009年就立案的案件,直至2011年5月才对其下发决定书,耗时长达2年以至于过了最佳时效,其间的利益裹挟我们不得而知,面对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不得不反思为何使得股民的维权之路如此艰辛。
之于当下而言,注册制改革虽已加速到来,但针对A股的“政策市”逻辑、缺乏强化落实的退市制度,以及司法制度的配套等方面,证监会以及相关部门似乎还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若想注册制改革能实现其本身的意义,将信息披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三道坎无论如何都要迈过去的。

  5: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注册制覆盖下,散户将被机构化,我在炒现货了

  6: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股票市场的利好与利空有很多情况下是相对来说的。
首先,同一事件或现象针对不同的对象,所产生的作用不相同,利好与利空效应也不相同。就如注册制来说,其对股市下跌过程中持仓者来说就是利空,但对空仓躲过大跌者来说就是利好,因有机会买到更加便宜的筹码。
其次,在不同阶段利好与利空是会变化的。在某一利空因素未兑现之前,会是一直困扰着投资者,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但当这一利空因素兑现之后,有时并没有表现出预期中的恐怖来,甚至会反应为利空兑现是利好。相反,对于一些利好,一旦兑现之后也会变成利空。
第三,站在不同侧面理解结果会完全不同。同一事件与现象,从不同侧面来理解,或者说站在不同角度来理解,其结果会截然不同。又如注册制来说,其对现阶段与之前的持仓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利空,但就股市的长远发展与成熟来说它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是刺破泡沫,引导价值投资,减少股市波动幅度(回归价值之后波动会相应小很多)的一种手段,所以对股市的建设来说是一种利好,对实体经济来说也是一种利好,但对股市中的股民来说就要区别时期来说了。
综合来说,注册制既有其利空因素,也有其利好方面。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股民来说,看待这个问题会更多的从近阶段个人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所以一谈注册制就“色变”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