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买方业务,就是投资银行从资本市场上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自营、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商人银行和对冲基金等业务,投资银行从市场上购买证券、股权或其他金融产品,因此是买方业务。(而卖方,就是投资银行向资本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业务。比如承销、并购和经纪业务,投资银行向客户提供证券、财务顾问、过桥贷款和代理交易等产品和服务,因此是卖方业务)。
“券商”,即是经营证券交易的公司,或称证券公司。在中国有中信、申银万国、齐鲁、银河、华泰、国信、广发等。其实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代理商。
我国目前总共合规的券商总计106家,其中有20家进入了2014年度的AA级券商行列,获得AA级的20家券商包括:北京高华、华西证券、东方证券、申银万国、广发证券、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兴业证券、国开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投证券、华福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其中多家公司都是首次登上AA评级榜单。值得关注的是,仍无券商获评AAA级这一最高级别,也没有券商被评为D类或E类公司。
据悉,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 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从一家公司上市发行股票之后,融到的资金当然是拿去发展企业去了,之后就是所以参与股票买卖的机构或者是个人在里面互相买卖了
首先说说什么是研究员,在金融行业券商有研究员,基金与私募也有研究员,研究员也就是分析师;在不同的部门也有都有研究员,说的比较多的是股票二级市场的行业研究员以及固定收益部的研究员。我想楼主可能是问的二级市场的行业研究员的对比。
研究员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也就是基本面)进行研究,并基于自己的认识给出对于公司的判断(未来发展、是否有并购机会、是否需要融资、以及股价涨跌、买入卖出等),但是具体到买方研究员与卖方研究员、买方内部(国内券商与外资券商)的研究员就有一些差异。
卖方研究员一般分工较为细致,在国内基本上包括宏观、策略以及行业研究员,其中宏观主要是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变动,对研究员要求水平比较高,一般要经济或者金融博士(科班出身)来做;策略研究员,侧重于对行业整体方向,在二级市场上如何配置股票的方向性研究;行业研究员,主要对某一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覆盖,行业研究员对学历没有要求,市场上一般喜欢理工与金融复合背景。卖方方研究员在券商内部算后台部门,主要工作包括协助本公司前台部门(投行等),服务买方机构(主要与买方研究员对接,帮其联系上市公司,提供研究报告),努力争取新财富等实现研究员自身价值(现在国内不少券商不参加新财富评比),撰写研究报告(迈博汇金、wind等研究报告都是卖方写的)等。一般来说卖方研究员会更辛苦(出来卖的,要服务好买方!),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买方会根据卖方的表现来派点(这就是奖金!)给卖方。卖方研究员会比较苦,本来研究就很枯燥还要服务别人,所以在国内基本上卖方研究员服务多研究少(不要喷我!这只是我个人感受。。。),卖方研究员职业退出路径一般包括,要么在原公司成为高端研究员,要么跳槽到买方,以及其他。
买方(基金、私募等)研究员的分工没有券商细,公募基金会比私募基金细致多,但是买方的一个特点是一般会招募有经验的人,私募基金更灵活,一个人可以覆盖多个行业(之前在某基金看港股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就覆盖了所有行业),公募基金会细致一点,基本上一个行业会有至少一个人来看(钱多,能养得起)。买方的研究员主要是做研究,工作主要是来支持自己的基金经理,与买卖决策更接近,因此他们的压力也会更大(股票跌了会被老板骂的呀!),与卖方研究员相比在研究方面会更纯粹(买了能赚钱就行),撰写的报告主要内部看。一般到私募做的研究员已经是职业发展的中后期了,当然职业发展也更灵活。
以上就是对卖方与买方研究员的简单对比,国内券商与国际券商、私募与公募、私募与私募的研究员也会有所差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