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赚钱能力不太行?权益类基金“管理费投产比”倒数榜:千亿顶流基

更新时间:2022-04-13 21:59:53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公募基金规模超25万亿元,位居全球第四。个人持有公募基金市值超13万亿元,占比53.84%。而公募基金更凭借专业的投资能力和规范透明的制度设计,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

  公募基金的赚钱能力究竟如何?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尝试用每1元钱管理费能为投资者创造多少利润的指标去衡量基金公司为基民的赚钱能力,这个数值越高反应基金公司赚钱能力越强,其把这种能力称为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投产比”。

  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对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三年期间的129家基金公司旗下业绩满三年在管规模50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的混合型基金盈利和管理费数据统计发现:无论是在500亿元规模还是100亿元规模级别,前十基金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三年盈利总额相对同期管理费总额均超过10倍,这意味着每交1元管理费,这些基金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的整体收益可以回馈给投资者超过10元的收益。

  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的多,却没有给基民带来相应回报。

  在管理费投产比倒数排行榜堪称“顶流”公司卸妆水:中欧、富国和兴证全球三家千亿级基金公司上榜。排在倒数第一的前海开源的回报率甚至被Top1甩出了5倍之多。

  随着基金2021年年报披露完毕,关于基金公司的各项费用也浮出水面。

  其中,在管理费方面,有31家基金公司的收入超过10亿元,而在托管费用方面,各大银行包揽了前20强。此外,在客户维护费方面,有13家机构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例超过40%,还有16家基金公司的销售服务费超过5亿元。

  一方面,数据显示,无论是在500亿元规模还是100亿元规模级别,前十基金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三年盈利总额相对同期管理费总额均超过10倍,这意味着每交1元管理费,这些基金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的整体收益可以回馈给投资者超过10元的收益。其中,“管理费投产比”TOP3的农银汇理、宝盈基金和华商基金,“管理费投产比”分别达到了25.68、19.91和19.89。

  从这一数据上看,投资者支付给头部基金公司的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总体效果其实并不差。

  另一方面,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还对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三年期间的129家基金公司旗下业绩满三年且在管规模100亿以上的混合型基金盈利和管理费数据进行统计,在满足条件的共57家公司中,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费投产比”最低,1元管理费仅能给基民换回4.79元利润,创收能力最差。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排在倒数第2名和第3名。

  
 

  两厢对照,正数第一和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管理费投产比”竟然差了5倍之多。

  仅从数据上看,在收取管理费的同时,部分基金公司确实为持有人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显然并未能在这方面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但无论如何,目前国内的基金利润呈现出向头部基金公司集中的情况。

  由于头部基金公司规模不断增加,而较大的规模也使得基金公司获得更高的收入支持以增强其投研以及业务推广能力,这也将对基金规模的扩大产生正向影响。

  但基金利润与基金规模、市场环境和基金业绩表现相关。权益类基金的基金利润主要与基金规模、业绩表现相关,由于不同公司旗下该类产品的业绩差别较大,所以此类基金在不同市场情况下利润稳定度较低,在极端市况下,也更易造成分化。

  上述背景下,就造成了所谓“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

  事实上,天天基金去年末的一项调研也显示,有过半受调者在2021年亏损,35%的人盈利收益在10%以内,仅有11%的受调者的盈利收益在10%以上。与此同时,Wind数据则显示,去年有完整统计年度的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有七成以上产品获得正收益。基金理论收益与基民实际收益回报的差异可见一斑。

  就一般情况而言,投资者确实倾向于在基金业绩较好时对基金增加关注并增加购买,这可能导致一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高于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平均利润率,从而产生“收益率偏差”,使得“基金赚的多”而“投资者赚的少”。

  而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的背后,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只关注创造漂亮的业绩曲线,不关注投资者赚没赚到钱。基金净值增长率可能很高,但期间的波动很大,投资者拿不住,没赚到钱。

  针对“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就表示,投资者要真正能挣到钱依赖于两点,其一是基金本身能赚到钱,其二是投资者在持有期内能赚到钱。然而大部分投资者的持有期并不长,并且容易在市场高点买入。

  不过,“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背后,固然有追涨杀跌、频繁交易、持有期过短等问题,但长期以来,缺乏从基民体验的视角对基金进行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毕竟,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并非为了追求极致的高收益并承担高风险,其终极需求更应该是:收益尚可、体验突出、风格稳定。

  而以更专业眼光看,在近年来高歌猛进的公募行业背后,上述显现也说明了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此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就表示,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在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承担了重要职责,在这个时点谈公募基金发展,相较于对规模增速的关注,更值得讨论的是如何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