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五年看上海|一片敢闯敢试的试验田,何以持续释放引力拔节生长?

更新时间:2022-06-10 08:37:00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一座城市站上新的历史节点。作为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五年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上海迎难而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随着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上海将继续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常态化防控新机制,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常轨道。团结一致向前看,重整行装再出发。6月10日起,澎湃新闻推出“五年看上海”系列报道,全面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上海韧性不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向前。

  昼夜不息的洋山港,集装箱高高垒起,东海大桥上穿梭的车流是最直观的经济晴雨表。

  202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达到4.32万亿元。同时,上海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速为“十二五”以来最快,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超16万亿元。

  除了经济数据,上海的城市综合实力更体现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的不断强化上。

  临港,是承接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载体。往东,这里通向广袤的世界;往西,这里辐射长三角。

  上海明确提出,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而临港正是那片敢闯敢试的试验田,也是上海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演化提升的新样本。

  “特斯拉速度”常态化复制

  20年前,东海边一片滩涂上建起了一座滨海新城。2019年,这片创新创业沃土承载着国家使命再出发。在临港新片区2019年揭牌成立至今的1000多天里,签约项目1164个,涉及投资额6439.168亿元,相当于平均一天就要签约一个项目。

  2021年,临港新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0.9亿元,同比增长62%,两年年均增速58%;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42.3亿元,同比增长72.7%,两年年均增速67.8%。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其中亮眼的焦点。去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产值1300亿元,整车产量48万辆。这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

  2018年7月10日,经过整整两年多的谈判,美国特斯拉公司与上海市政府及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2018年10月,特斯拉有限公司以9.73亿元成功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8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地区实质落地。

  从一片荒芜,到工厂动工、新车交付,特斯拉上海工厂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两年后的2020年10月,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约7000台中国制造的Model 3整车启程远航,出口到欧洲。

  “特斯拉式”速度背后,是上海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担当,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行动。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国内建设的首个纯电动汽车工厂,在各项流程审批过程中,行业内并没有可借鉴的相关经验,国家及上海各级主管部门在确保合规情况下,采取简化审批事项、精简报审材料、下放审批权限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简化审批流程,专门根据项目情况制订专项服务清单,极大提升审批效率。

  特斯拉一期工厂占地15.7万平方米,包含4个联合厂房以及周边生产设施,仅施工许可证,就核发了9张。如果按照传统行政审批思路,每核发一张证就意味着一次等待。审批部门探索尝试“容缺后补”新机制,创新地允诺先发施工许可证,不让工程因审批受阻,随后再由建设方补齐机电工程图,保证所有审批环节合规合法。

  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设立之初,就一直面临着供应链、进出口方面的挑战,国家及上海各级主管部门成立了重大项目办公室,确保项目稳步推动。

  而主动跨前一步服务企业、派遣专员对接也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过去要获取行政许可,企业需要与各个政府部门对接,而在临港全新创设的“集中审批项目联系人”制度下,他们只需与服务专员联系,由服务专员统一联系各部门。

  这样的服务专员,在华大半导体项目、冰雪之星等项目落地临港,在疫情中企业复工复产时,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4月19日,因疫情停工23天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恢复生产。自复工复产以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下线万辆,产能利用率恢复至100%。

  今年1到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交付量为215851辆,同比增长超过50%。

  目前,随着上海疫情的逐步好转和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特斯拉在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下,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区域物流保障工作持续“回血”,此外其他省际重要生产物资流通工作,尤其是跨境物流效率也稳步推进,物流“血管”逐步通畅。

  “特斯拉式”的速度、力度和温度已在更广袤的土地上推开。

  在上海持续推进的营商环境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广“特斯拉式”服务,并在全市各区涌现出不少“特斯拉式”的服务案例。过去一年,上海遴选出19个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百亿元级项目,以“特斯拉式”项目推进为样板,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协调推进、竣工投产”等全流程,各部门形成全生命周期推进体系,促成“特斯拉速度”向更多项目的常态化复制。

  高端产业“朋友圈”越扩越大

  全国每生产六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临港造”。

  特斯拉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电池、电机、电控和汽车零部件等上下游供应伙伴也在新赛道快速成长,形成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临港,去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00家,初步形成了整车、发动机、电池、车身、内外饰、底盘、汽车电子、芯片等八大门类,涵盖了研发、制造、贸易、检测等全产业链。

  高端产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以特斯拉、上汽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一批上下游企业落户,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宁德时代CTC智能底盘、华勤汽车电子等项目落子临港。随着自动驾驶全域放开,新片区也在开展自动驾驶立法领域突破,让更多智能网联新技术在临港找到场景测试和商业模式。

  2021年,临港新片区汽车产值规模突破1700亿元,连续两年“翻一番”,预计占上海市五分之一。整车产量突破75万辆,预计占全市四分之一。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是临港八大核心产业之一,去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规模突破1400亿元,预计占全市五分之四;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预计占全市五分之四,占全国六分之一。

  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与产业高端化发展密不可分。作为承接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载体,临港新片区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全力打造前沿科技产业集群,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好“王牌”。

  区内“东方芯港”已集聚企业和项目140余家,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中芯国际、韦尔半导体、积塔半导体等项目落地,初步形成覆盖芯片设计、装备材料、工艺制造、第三代半导体以及封装测试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预计2025年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突破50万片。“生命蓝湾”总投资490亿元,涵盖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在内的产业生态。

  汇丰科技、汇华理财、SAP云服务等一批外资项目相继落地,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突破等一批跨境往来通道不断打通,前沿产业领域企业15%所得税、国际沿海捎带等一批政策落地生效。

  滴水湖金融湾正围绕总部经济、跨境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产业加快布局,光大银行、瑞信证券等100多个金融和贸易项目机构落地,将形成继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之后的上海金融服务业第三极。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行全国唯一的“六特”监管模式,保税船供、保税维修检测、绿色再制造、跨境电商等功能深入拓展。洋山大型设备全球检测调试基地、全球维修暨综合保障基地、全球数字贸易综合配套服务基地、中创物流智慧冷链等项目加快建设。

  以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高标准联合研发中心开工,临港国家实验室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国际创新协同区已吸引300多家研发机构和科创企业,5000多名研发人员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