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奋斗者 正青春】匈塞铁路建设者段伟:筑一项工程 交一方朋友

更新时间:2022-06-15 17:28:06

  2022年5月22日,一辆辆公交车在诺维萨德站站前广场缓缓停靠,有人下车、有人上车,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今年3月匈塞铁路贝诺段通车以来,这样车水马龙的景象便每天上演,地标式的诺维萨德站引来一拨拨当地人“打卡”。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来塞尔维亚已近5年了。诺维萨德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5年前的诺维萨德站十分破旧,像中国三四线城市里的小火车站。”趁着周末难得的一点休息时间,段伟来到诺维萨德站附近散步,望着修葺一新的车站感慨不已。

  自2017年参与匈塞铁路建设以来,段伟已在异国他乡奋战1500多个日夜。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工程(安质)部部长到分管工程及迁改的副总工程师,不管岗位如何变化,段伟的头脑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不能给国家抹黑、不能给中国铁路丢脸。“中国铁路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要让‘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造福更多沿线国家和人民。”段伟的话,道出了项目部参建员工的共同心声。

  铁路建设中,迁改工作是贯穿整个工程始终的重要环节。匈塞铁路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面临的迁改局面比较复杂,国内项目的很多迁改经验在塞尔维亚不奏效。2018年6月5日,塞尔维亚政府下达了“开工令”,但部分管线迁改和房屋拆迁仍未完成,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最令段伟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位于泽蒙波耶尔站右线的一处需拆迁的私人房屋。房主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对拆迁工作存在较多负面情绪,一直不愿搬走。光阴飞逝,转眼到了2021年1月,按照塞尔维亚政府及业主要求,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至巴塔吉尼卡右线需尽快转线开通,而这处房屋便成了关键一环。为及时促成拆迁工作,段伟与塞尔维亚铁路公司征地拆迁主管Milan向当地有关部门多方打听房屋主人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准备充分后登门拜访,但还是先后吃了3次闭门羹。

  “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房主!我们来了3次都没能见到!”连续3次遭遇打击,Milan生气地向段伟表示。段伟听后笑了笑,给Milan讲起中国“好事多磨”和“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服Milan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约定第二天再次拜访。终于,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房主同意会面。后续又经过多次商谈,双方的信任感逐渐增强,最终就房屋拆迁问题达成一致,打破了制约工程进度的瓶颈。难关攻克后,Milan专门邀请段伟吃饭:“我为我的耐心不足向你表示歉意。你的耐心和诚恳不仅感动了房子主人,而且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坚毅品质和韧性。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除了迁改问题外,匈塞铁路施工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承担匈塞铁路贝旧段轨道工程的当地分包商并无时速200公里铁路的轨道施工经验。如何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线路开通时达到设计速度,是段伟等人必须战胜的挑战。

  段伟详细梳理了这家分包商在轨道施工中的强项与弱项,理清工作思路,请国内轨道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匈塞铁路轨道施工进行“把脉”。在详细分析轨道检测车数据后,他最终确定了“四捣三稳”的施工方法,即在轨道捣固完成后多增加一次稳定,确保轨道质量,同时采用增减不同厚度垫板和更换不同尺寸挡块的方法进行轨道精调。

  方法找到了,分包商却不认可,其现场负责人Bogen认为他们具有多年铁路施工经验,在轨道铺设时仅需对轨道进行一次稳定,同时也无需对轨道垫板和挡块进行调整,只需用大型机械捣固即可。

  为此,段伟带领技术人员,综合运用中国国内高铁施工经验、轨道专家建议及轨检数据等,一步步论证新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分包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历经多次专题会议,思想不断碰撞,Bogen逐渐认识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功之处,与中方在轨道施工与精调作业上达成一致。

  匈塞铁路贝诺段施工收尾阶段,段伟坚持每天奔赴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盯控,与轨道施工人员一起摸爬滚打。后续动态测试期间,建设者需要利用夜里11点以后动检车辆停轮的时间进行现场排查与缺陷消除。原本,段伟对咖啡并不感兴趣。熬夜盯控时,他试着与Bogen一起喝咖啡,既打起了精神,又增进了感情。

  2022年1月21日,匈塞铁路动态检测车辆在高速试验中成功达到时速200公里,现场掌声雷动。当天测试任务结束后,这名负责人找到了段伟,竖起大拇指说:“我的朋友,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我们真得好好庆祝一下!”段伟很高兴,他又赢得了一位塞尔维亚的“铁杆”朋友。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我们将继续建好匈塞铁路剩余区段,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为扩大‘一带一路’建设的‘朋友圈’贡献绵薄之力。”展望未来,段伟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