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头条 >

疫情之下,各省份的通胀形势如何分化?

更新时间:2022-06-27 08:12:15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研究助理:马家进

  本轮疫情反弹对国内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造成了严重冲击,市场对于疫情的经济影响、防疫成本、财政负担等均进行了充分测算,但关于通胀变化的讨论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分省份和分细项的物价数据,展示疫情反弹对国内通胀的影响。

  1、分省份来看,疫情越严重,物流和供应链不畅,CPI同比越高。4月上海CPI同比高达4.3%,5月更是升至4.6%,均显著高于全国的2.1%。受上海影响,同在长三角的浙江、江苏和安徽防控更严,CPI同比也要高于疫情状况相似的省份。

  2、分商品来看,生活必需品受影响更大。以上海为例,4月食品价格环比逆季节性大幅上升,尤其是蛋类环比涨幅高达51.5%。即使到了5月,食品价格仍继续上涨,仅鲜菜价格有所回落,但仍高于3月时的价格水平。今年3-5月,上海食品价格要显著高于往年,同比分别高出2.3%、11.7%和13.1%。

  3、尽管CPI数据已足够反映物价的大幅上涨,但实际的通胀水平还要更高。一是统计数据是定时定点采集,菜场、超市等地的价格相对规范,与其他渠道的采购价格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二是商品可选种类减少,甚至质量下降,使得隐含通胀水平上升;三是部分居民在短时期内曾面临物资紧张,有价无市是最严重的通胀情形。

  4、PPI表现与CPI明显不同,4月疫情最严重的上海和吉林,PPI同比反而是全国最低;最高的则是疫情中等的山西和内蒙古,同比分别高达34.0%和26.2%。这与各省份的产业结构有关: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山西等资源型省份PPI同比高增;终端需求较弱,拖累下游制造业PPI,导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PPI增速较低。

  5、从价格涨幅来看,3-5月PPI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波动小于CPI。同样是4-5月的上海食品,CPI环比逆季节性大幅上涨,PPI环比反而还要弱于2021年。

  6、CPI上升而PPI偏弱,意味着居民承受着物价上升,而企业却并未明显受益,出厂价格与终端价格之间的价差源自于物流成本的上升。疫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销售下滑、生产受限,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失业率攀升,居民收入下滑,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7、面对同样的通胀水平上升,中低收入人群受损更重。第一,本轮疫情主要推高食品价格,中低收入人群恩格尔系数较高,对其生活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二,中低收入人群通过寻找廉价替代品来缓解通胀的难度更高;第三,中低收入人群受经济低迷和失业增加的影响更大。

  8、下半年我国面临来自国际油价和粮价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叠加国内猪周期上行,或推动CPI单月同比突破3%。面对未来通胀上行压力,一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守住能源和粮食安全的底线;二要积极出台政策扶助中低收入人群,缓解通胀和疫情冲击。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政策调控超预期、外部冲击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