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推荐 >

怎么防止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

更新时间:2021-10-17 05:17:06

  银行怎样控制个人贷款流向房地产

   误读。银行没有限制个人贷款流向房地产,住房贷款就是要流入房地产的。人行和银监要求的是禁止发放金额超过100万,或期限超过10年的消费贷款,严禁发放无指定用途的消费贷。针对的是消费贷款,主要是限制凑首付这样的无底线的加方式。 如何引导资金流出房地产,流入实体经济

   国家试着让房地产降温,但是真要降温了 问题又出来了,然后又拉起来
房地产不能倒 如果倒 实体经济也要玩玩,现在银行贷款余额那么高都是和房地产绑架的,资金流出房地产不可能
现在实体经济惨淡 竞争激烈,房地产节节攀升 你叫他资金流出来干实业,可能吗 为何央行要求各地严禁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

  9月21日讯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央行会同银监会近期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指导银行规范个人消费贷款,防止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央行的要求重点针对一线和热点房地产城市。

  央行近期发现,今年以来,至少有数千亿元人民币资金违规通过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但是,知情人士不清楚央行和银监会通知的具体日期。

  近期,北京、广州、深圳陆续发布有关消费贷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共同发布的“关于消费贷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红头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原则上将不发放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深圳多家银行普遍扎紧消费贷“口子”,大多数银行已将长期消费贷年限调至5年,部分银行由于额度紧张或风控原因,在5年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年限甚至暂停消费贷。

  北京多家银行要求贷款20万以上额度客户需要补交材料,同时多家股份制银行也表示,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情况已经出现,所以在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回访等流程中将加大力度,严格杜绝消费贷另为他用。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征集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其中包括:货单、发票、合同、转账凭证等。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9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收集北京等16个典型地区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明显偏离稳中有升的零售额同比,预计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30%。

   银监局有规定说如何控制银行给企业的贷款资金流向么

   大体是控制企业的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各家银行根据银监规定制定各家的明细规定。
比如专款专用,金额小的可自主支付,金额达一定金额则委托(银行)支付等,确保监管贷款资金流向。 大批资金流向房地产有哪些注意事项

   虽然中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调控,但上半年楼市泡沫的风险在进一步上升,亟需加强调控。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投资实业的意愿明显降低,出现了所谓“企业流动性陷阱”。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从近期中央释放的多个调控楼市以及货币政策变化信号来看,中央在试图阻止资金继续大举进入房地产,遏制金融和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实体经济进一步挤压。

受货币超发、信贷快速扩张、房贷利率不断走低以及国内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刺激,近些年我国居民住房贷款急速上升。特别是受去年增加居民部门率的政策走向以及房地产刺激政策的陆续出台,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放贷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个人购房贷款高达2.36万亿元,不仅占同期银行新增贷款7.53万亿元的3成多,更比去年同期多增1.25万亿元。

有机构的统计表明,我国房贷余额/GDP的比例在2015年底达到20.7%,到2016年底预计将超过25%;房贷余额增速2015年为23%,今年上半年更高达30%,上半年居民房贷月均新增额达到393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初全国房价重回两位数增长,一线城市地产价格更是出现暴涨,并向二三线城市传导。

对于不断膨胀的楼市泡沫,中央加强调控力度的倾向愈加明显。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基调时,提出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并罕见提及了“抑制资产泡沫”。在股市低迷、汇市趋稳的情况下,中央这一表态被认为明显指向了房地产市场。此外,银监会发布最严银行理财新规,保监会也表态不容许房企通过再融资对流动性资金进行补充,这些政策都意在收紧开放商的资金渠道,增加房企从资本市场“补血”的难度。

中央抑制资产泡沫、强化“去、去库存”的意图在货币政策变化上也有体现。日前结束的央行分支行长座谈会,会议通报在论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时,没有写入此前经常出现的“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提法。而最新公布的央行二季度政策执行报告,也删去了“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一惯用语。可见,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在保持中性适度的同时偏紧,其中抑制楼市资产泡沫是一个重要因素。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从长期和中近期的风险因素来看,中央都有充足的紧迫性来挤破地产泡沫。正如市场指出的那样,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的放缓以及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放缓,未来我国居民加空间以及偿债能力都有限,我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未来一旦楼市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我国居民财富将大幅缩水,中国经济遭受的巨大冲击将不亚于当年日本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时的情况。

从中近期看,在资本泛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严重侵蚀实体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衰退明显,民企投资实业的意愿降到历史最低点,央行不论发行再多货币也无法进入到实体经济。根有关机构的估算,中国房产的市值达到了惊人270万亿元左右,为中国GDP总值的4倍,其中积淀的资金不下50万亿。毫无疑问,在我国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已经大大超过了商品属性,房地产价格高位维持的时间越久,经济活动创造有效信用和财富的能力就越低,房地产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挤压就越严重。

因此,要想解开这个死结,阻止企业流动性陷阱和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进一步恶化,遏制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侵蚀,就必须阻止资金进一步大举进入房地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将出台更多政策防止一二线城市楼价快速上扬,防止可能出现的楼市崩盘。将鼓励各地根据“一地一策”原则,综合运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加强“去、去库存”工作的实效。 信贷资金的流向风险及防范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在做贷款时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

  1、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5、培育合规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高压线”。要注重建立与合规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传递一种信息,即:奖励那些善于发现风险、揭示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的员工,切实在内部形成一种“不以效益为由简化贷款程序,不以发展为由变通规章制度,不以同业竞争为由放宽准入条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