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 收到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
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
当天,“华中科技大星”命名发布仪式在线上线下举行。
据了解,1995年12月6日,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3.37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报》通知,这颗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其编号中的52谐音“吾爱”,而487则与华中科技大学在教育部中的备案编号一致,两者相互呼应,jazzotheque寄托着爱校之情。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彰显担当。近年来,该校在科技前沿取得多项突破,如合作研制的“天琴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测出国际最精确万有引力常数G等。学校积极推动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等交叉学科发展。1983年10月,学校开始筹建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1996年组建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成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19年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启了中国中部地区天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先河。
据介绍,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被国际公认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可、审批程序。早期小行星一般以古代神话故事中女神的名字命名,后来命名逐渐演变成行星发现者对特定人物、地点、景观、事件的推崇或纪念。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以及永久不可更改性,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是世界公认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