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坐着的是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教师周景明。她大学毕业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随后出国深造,在美国布朗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项目,回到南京,成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
她的职业选择在同学中间多少有些另类。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被称为“最强理科班”,布朗大学则是闻名世界的常春藤盟校之一。同学们进入大学获得教职的偏多,其他的,或者成为程序员,或者到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工作。相比之下,高中教师比不上大学老师的社会地位,也够不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高薪。拥有如此出众的教育背景,周景明为何到中学做老师?
博士生到中小学做老师,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线年,北京一所中学拟招聘40名教师时,就收到超过3000份硕士生简历和105份博士生简历。类似新闻的爆发期在2019年。仅深圳一地,就有深圳中学招聘35名教师,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北大,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深圳南外高级中学一次性引进20名清华、北大等名校硕博毕业生;深圳龙华区近30万元年薪吸引76名清华、北大应届生应聘……
在长三角地区,类似消息也算不得新鲜。2020年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公布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用名单,35名拟录用人员中,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有22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有11人,这35人中,32人是硕士,3人为博士。今年2月底,杭州市教育局所属杭州高级中学等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在186人的名单中,有162名硕士、4名博士,且不乏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周景明所在的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也有一批清华、北大及海外名校的博士、硕士,仅在国际高中就有博士教师11人。不少人好奇博士生们选择到中小学做老师的原因。不难发现,能招到博士毕业生的学校,几乎都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且教育质量本身在当地名列前茅。
各方猜测纷至沓来,有人说:中学教师待遇好、稳定有编制、全年150天以上的带薪假期……还有人质疑,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应当在科技创新、企业研发、学术研究等领域做出更大贡献,去中小学任教的博士们,难道不算“躺平”吗?
走近他们。
选有经验的还是学历高的?
把周景明等11位博士招进学校的人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副校长、国际高中校长马海峰。学校里私下总有人议论:“老马是不是有名校情结?”
马海峰笑笑,说自己以前也不这么想。他本身从师范类大学毕业,去英国留学,后来回国任教。他记得,当时特别不能理解英国有博士到幼儿园做老师,还很快乐,“为什么?这不是浪费吗?”
他一度在招聘时对教学经验很看重。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部于2009年创立。创立之初,“第一想法,招人尽量要师范类的”。马海峰说,有经验的优秀老师是最好选择,拿过来就用,上讲台就讲;即便没有,也要招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培养起来少花精力。
国际高中走廊里的师资介绍,任教老师均为硕博学历。 巩持平 摄
与此同时,周景明一路念到博士,博士后研究也顺利出站,她一度心里默认,自己会进入大学,找个教职,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可回国后,老公铁了心做学术,一旦进实验室,为了赶进度,全年无休是常态,若夫妻两个都没有休息日,对一个家庭来讲不太现实。正发愁的时候,周景明看到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招聘。马海峰对她的教育背景很满意,却因她缺乏站讲台的经验颇多犹豫。她之前在美国大学里做过4年助教,不过主要带实验课,课前做40分钟讲解,组织学生提问,再做实验,模式和全职的高中教师完全不同。
可当时国际高中的情况容不得马海峰多想。只有2个班,约50个学生,行政楼上的空房间改成教室上课,因为缺教师,很多课程都由普通高中教师兼任。但国际高中的课程体系和普通高中略有不同。进入国际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将选择申请国外大学。根据国外大学的评价体系,若高中生能提前修一些“荣誉课程”,不仅为申请简历添彩,考试达到一定分数还能换国外大学的学分。而这类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里低年级基础学科的课程难度。换句话说,有的教师即便有经验,知识储备也满足不了学生要求。
而他接触到的博士毕业生,“明显不一样”,讲一道数学题,需要层次递进的逻辑关系,他们能从不同路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之前,曾有集全办公室老师之力才能研究出来的题目,他们往往一个人搞定了。
学校里,随处可见张贴的标识,上面写着“我们的教育共识”。 巩持平 摄
解题能力,还不是最关键的。学校里,随处可见张贴的标识,上面写着“我们的教育共识:青年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思维的发展比分数更重要”。某种程度上,马海峰觉得,博士教师的眼界、视野,都能契合这样的理念。
经过磨合与培训,周景明进入中学,成为一名化学教师。
博士站上中学讲台也不容易
也有博士进不了中学任教。马海峰淘汰过几个把教师工作当作跳板的博士毕业生,他更期待招聘真正热爱教育的、zks有情怀的人。还有博士进了中学,但留不下来,他们离开的原因各种各样,排在首位的,还是职业的幸福感、认同感。
即便是博士,也可能教不来中学的“简单知识”。要站稳讲台,远不如想象中那般轻松。
头一两年时间,周景明每天晚上都忙着做课件。第一批学生带到毕业,周景明觉得,对做老师这件事没什么感觉。“还有一个最可怕的事情。”周景明说,“博士习惯了大学里的授课模式,一节课时长40分钟,我肯定‘叭叭叭’一直讲。”她第一次上课,做了35页课件,内容多到成熟教师一般要花三节课讲完,开讲10分钟,她就发觉了不对劲,学生接受不了。
根据马海峰多年以来对博士教师的观察,上讲台前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职业训练是他们的明显不足。有的博士的教师资格证都是博士毕业后才考的。而课堂的典型流程早已成形——课前老师请班长喊起立,相互问好,这叫“整理课堂”,把课间散掉的心思收回来;课堂上要发言学生需示意,经过允许才能提问;每节课结束前老师做总结,然后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非师范的毕业生没有这样的意识,认为这些形式都无所谓,跟课堂核心内容没关系。
另外,以博士的水平做高中习题,大多时候都如同计算“1+1=2”那样简单。“但有时课堂上就是把‘1+1=2’要讲明白讲透彻,博士教师觉得,这还需要讲解吗?怎么会需要40分钟?”马海峰说。
周景明正在主持博士工作站一周年成果研讨会。 受访者 供图
做高中化学老师这件事,博士周景明得从头学起。她逐步总结了很多经验——新老师要写详案,即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在教案里,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备课时候不只要“备”课堂内容,更要“备”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结构层次是怎样的;上课时先讲作业讲错题,这些内容也要写在教案里,把回顾复习的时间留出来。
去年9月入职的心理学教师林卓智,正在经历站稳讲台的阶段。“一个数学家只要把自己头脑里的思路搞清楚,但是一个数学老师要让30个学生都会做这件事,而且在40分钟之内完成。”林卓智觉得,非常有挑战性。
他的第一次公开课上,听课的老师来了16个。有经验的老师跟他指出,需要多布置点习题,习题的形式不能只有选择题。每次大考结束,林卓智都会给学生发放问卷,询问希望老师给予怎样的帮助。有的学生说他进度有点慢,旁边化学课都上完了,心理课才上了一半;还有的学生问他说话语气能不能抑扬顿挫,说听起来有点催眠。
为了补上博士缺乏职业训练的短板,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制定“个人五年发展规划”,参与“青蓝工程”建设——每一位新老师入职前三年,都会有一位带教老师,随时交流请教。经过双方自由选择,同样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学姐成为林卓智的师傅。
在博士工作站找到归属感
国际高中的博士教师普遍非师范专业出身,教学内容又跟普通高中不同,和传统的教育体制之间,一直存在些许疏离感。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教师申报个人研究课题。“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国际高中教育本质上是从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里衍生出来的特殊模块。”国际高中课程教学处主任樊继萍说,她是英语老师,学生考试的目标是通过对非英语国家留学生设立的英语考试,一般是雅思或托福。“比如我想研究雅思考试里的作文怎么写,作为一个课题逐级申报到区里、市里,没有对应目录。”普通高中的教学课题,研究出了成果,推广示范的价值更大。国际高中本就数量不多,科研价值很难与之匹敌。
另外,申请教学课题跟之前博士做论文是两码事。一个是纯科研,“比如说我们在酵母细胞中挑出一个基因,能延长酵母细胞的分裂次数,这一过程中,信号通路怎么打通的,这种模式大概率会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在其他真核细胞里存在。”周景明一口气说了一大通,听得云里雾里,“纯科研式的研究,自然应该先提出一个问题,考虑这个问题的真实性,然后如何解决。”
各自领域中如此专业的博士,几万字的博士论文写出来了,在教学科研上也不免遇到难题。“写出来人家一看话说得很不专业,有的术语到现在我都说不上来。”周景明说的术语,类似“范式”“形态”“框架”等。他们有时会被“嫌弃”,说他们教育类、师范类的文献读得太少,对教育心理学不够了解,没能掌握教育规律,“这确实不是考一个教师资格证就能补上的短板”。
博士工作站成立后,周景明正在主持开题。 受访者 供图
站稳讲台之后,要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融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博士教师们的功夫不能只下在课堂。为了帮助博士教师在个人职业上更好发展,2019年,学校成立了博士工作站,11位博士教师受聘为工作站成员。这也是江苏首个中学博士工作站。周景明被任命为站长,负责教师发展工作。
有了工作站之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取暖”,博士教师在“系统”里找到了归属感。他们最新申报的市级课题,就是关于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进入学校后的教学能力提升。“除了教学基本功,同时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不管是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念。”周景明说,工作站定期组织讨论,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度,也关心大家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帮”和“带”的机制,也是孵化科研成果的平台。
“博士工作站在探索一条路径,让高学历教师进入中小学工作后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马海峰说,发现和解决教学教育中的问题,感受自身的价值和成长,帮助中小学的博士教师找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博士和学校之间的双向奔赴
现在周景明的课堂,更偏向开放式探索式的氛围。拿到教材后,她先自己朗读一遍,中间随时上网搜一搜,课本上不断留下思考题,她和化学专业的老公经常睡前讨论一个多小时。应对课堂上的学生提问,她也是讨论为主的态度,“我给你一些想法,你给我一些想法,我们各自回去查资料,再回头讨论,看看当初想法对不对”。周景明说,科学领域本就有许多结论基于特定的假设成立,没有标准答案。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博士思维。”周景明回头再看自己的做法,“老师不可能什么都懂。面对开放的问题,不一定要为了考试、为了分数给出答案,讨论和探究更重要,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
博士教师的课堂多种多样。物理学博士毕业的教师常在课堂上“吹牛”,讲量子力学;航空航天专业的博士教师带着学生,用矿泉水瓶、打气筒等做“水火箭”,在操场上发射几百米;化学博士教师让学生们把胡萝卜、芥蓝、西蓝花等有颜色的蔬菜榨汁,做色彩创造……
学生做的关于化学的手抄报五颜六色,把走廊上的公告栏贴得满满当当。 巩持平 摄
午休时间,周景明带到学校的林荫大道上散步,专门展示学生们在草丛里放置的3个木头做的猫舍。“他们害怕猫和猫之间抢地盘打架,专门在2个猫舍间留出距离,现在校园里的猫越来越多,可能是外面的猫听说这里环境好,都来安家了。”周景明一脸骄傲。
看得出,她真正喜欢这些学生,享受教学这件事情。学生做的关于化学的手抄报五颜六色,把走廊上的公告栏贴得满满当当;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还和她经常联络,“炫耀”小有成就的大学生活。“我要是能把小孩教好,我就很开心。”关于学生学了多少化学知识,考了多少分数,周景明没那么在乎,她希望学生视野开阔,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到中学做老师是博士们追求工作幸福感的职业选择,教师队伍也欢迎多元化的人才,这是一场博士和学校之间的“双向奔赴”。
再说起当年他留学英国时看到有博士做幼儿园老师的事情,马海峰如今很能理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老百姓越来越重视教育,无论是教师个人需求还是社会需求,必然会有这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