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电 题:三季度会降息降准吗?
作者 王运金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6月29日,央行公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的主要内容,会议强调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与第一季度例会相比,本次例会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增加了“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的描述。当前,在内外部复杂政治经济局势下,中国宏观政策面临疫情防控、稳经济、控风险的三重需求,“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仍是在疫情有效防控的条件下执行,政策大幅宽松力度可能性不大,更多是加快已出台的一揽子政策落地步伐,更好地发挥好稳增长的政策效应。
近期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潜在地增强了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风险的防控意识,同时市场流动性也较为宽裕,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操作可能将是三季度的主基调。
相较于稳物价与稳就业,扩需求可能更为重要。本次例会强调“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也提到需求收缩压力仍在。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提高生产与供给能力,对稳定物价与增加就业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当前国内物价总体可控;三季度国内需求释放步伐不会太快,海外货币政策收紧,需求收缩,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温和上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或依然保持下行态势。稳就业核心在于快速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大就业岗位供给;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刺激需求增长,同时稳岗就业补贴等财政政策措施也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适当提高宏观杠杆率可能是当前稳增长的潜在需求。本次例会未提及“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可能是考虑当前三重压力仍在,稳增长需要适当放宽对杠杆率的监管要求。2021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16年末高了23.9个百分点,比BIS(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国家的平均水平要低,宏观杠杆率温和上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适度提高杠杆率,刺激需求增长,是有一定空间的。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字当头”,同时也要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结构性工具方面强调“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近两年,央行出台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两项直达工具、降低再贷款利率等多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2022年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齐发力,但融资担保、支持延期、缓缴税费、加快减退税等多项措施的政策效果受疫情影响尚未充分显现,三季度有望对企业生产经营与信贷增长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2022年4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5.13%,相对于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来说,仍有不小的下降空间。三季度央行可能会继续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利率持续下行。
6月末资金需求量季节性上涨,市场利率阶段性上升,但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上涨幅度不会太大,之后可能会有小幅回落。6月24-30日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量增加,用于满足季末资金的季节性需求,但二季度末的操作量明显少于一季度末,说明央行对市场流动性仍较乐观。截至6月29日,DR007(7天期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加权利率)由1.6%迅速升至2.0565%,而R007(7天期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已上涨至2.5%左右,较大幅度超过了2.1%的中枢利率水平,可以看出非银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相对紧张,而银行流动性合理宽裕。三季度央行仍会维持合理宽裕的市场流动性,为经济恢复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扩增量、稳存量的信贷政策将较大程度上拉动三季度信贷与社融的增长,政策进一步大幅宽松的可能性较小;尽快落实好已出台的一揽子政策,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可能是主要特征。在海外货币政策大幅收紧与国内银行盈利空间较窄的考虑下,三季度下调政策利率的概率仍然较小。降准的空间仍在,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下调可能会在季度末月,0.5个百分点较为合适。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合理性与适当性考虑,下半年其规模将会适度控制,运用频率也会明显降低。总量工具仍是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角,但不影响结构性工具发挥“加法”的积极作用。
本文由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