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摊余价值,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1-10-16 11:41:29

  1:摊余成本

  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2:摊余成本计算

  建议看一下《财务管理》课程“财务估价”的相关内容,要不然这个地方不好理解。
不单是金融资产这一章,以后的章节涉及的内容:如分期付款购买资产、有弃置义务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可转换公司的分拆等,都会用到有关“现值”的知识。
今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就考了一个“可转换公司的分拆”,就是让计算现值和实际利率。要是没有学过《财务管理》,那道题根本就不会做。
自己学一下吧,这个地方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明白的。

  3: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这么复杂的问题你就给10也太少了。。。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有摊余成本,而股票

  “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目前基金的估值方法主要有三种可以选择:成本法、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成本法主要为用于银行间投资的估值,但该方法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市价法则主要用于交易所,不过,由于收盘价格可能异常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
通用公式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本期摊余价值=上期摊余价值+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流出或流出[应付性质的为减已付或应付,应收性质的为减已收或应收,到期一次还息的为0]]-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注意:
①分期付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还本额”,本期还本额=本期付款额-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
②分期收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收款额”,本期收款额=本期收款-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未实现融资费用,货:财务费用”的金额)。

  5: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便于理解:抛开利息和投资收益等信息,仅解读“摊余成本”的初步意思,简单化!简单化!简单化!帮助理解使用,不作为解题步骤!!!
2000年1月1日:购买-A,实际支付100元,5年到期,面值120元(解析:买成100元,但A价值120,5年到期后对方会还你120元。光成本这块,5年你就赚了20元。那么假设:把这5年赚的20元分摊到每一年赚的头上,则每年4元)(当然赚的钱还有利息收入部分,咱们暂不谈利息问题)
那么:2000年12月31日A的摊余成本:100+4=104元---2001年:104+4=108元---2002年:108+4=112---2003年:112+4=116---2004年:116+4=120元
如果是亏本购入:也就是购入100元,面值80元,那么摊余成本就是把20元的亏本的钱摊到每年,摊余成本=:第一年:100-4=96,第二年:96-4=92。。。。。。
也就是说:摊余成本在最后一年,会变成=面值
也可以理解:摊余成本=购入成本+每年成本部分赚的钱(或-每年成本部分亏的钱)
最后:为了便于理解:没有涉及到利息问题,并且每年赚4元,也是假设,只是帮助理解,请各位明白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6:摊余成本是指什么摊余成本与通常所称的历史成本概念是同一回事吗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但在例题中: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流入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流量贴现,即“面值+溢价(或减去折价)=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2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9
贷:银行存款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
贷:投资收益 6 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在有效期内的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受到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受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如果购买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