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

更新时间:2021-12-04 23:50:17

  谁有《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书的txt!!!跪求了!!

  内容预览:
有关出售你的企业的一些想法(1)
尊敬的 :
下面是根据我们那天所谈的内容提出的几点想法。
大多数的企业所有者,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花在了打造他们的企业上。按照建立在过去无数次重复的经历上的经验,他们磨砺了自己在销售、采购、人员挑选等方面的技巧。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在某一年中所犯下的错误通常都为接下来的年份中的能力和成功做出了贡献。
相比之下,所有者经理人员只会出售的他们的企业一次——通常都是处于一种令人伤感的氛围之中,充满了来自不同方向的众多压力。通常,主要的压力来自于经纪人,他们的报酬是按照一项出售的完成情况来计算,而与买方和卖方后面的遭遇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决定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显得如此重要这样一个事实,不仅是从财务上看,也从个人的角度看,会使这个程序更多地,而不是更少地,倾向于错误的方向。而且,在毕生只有一次这样的企业出售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没有后悔药的。
价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

  
 

  《201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阅读心得

  中国大陆所有航空公司如下:
中国南方航空(简称南航),飞机总数286架,
下设:广州总部、北京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湖北分公司、海口分公司、海南航空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湖南分公司、分公司、珠海航空有限公司、贵州航空有限公司、广西航空有限公司、汕头航空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大连分公司、吉林分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重庆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货运邮政航空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简称国航),飞机总数220架,
下设:北京总部、中国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西南分公司、重庆分公司、浙江分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务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训练大队。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简称东航)飞机总数212架
下设:上海总部、山东分公司、河北分公司、江西分公司、山西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宁波分公司、甘肃分公司、江苏有限公司、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公司、云南公司、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幸福航空(即将开航)。
海南航空集团(简称海航),飞机总数137架
下设: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金鹿航宽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快运有限公司、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深航)飞机总数86架
下设:深圳航空、翡翠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鲲鹏航空有限公司、亚联直升机。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航)飞机总数60架
下设:上海航空、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46架(南航持60%股份0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机总数41架(南航、上航、山东航持股)
下设:四川航空、东北航空
山东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总数41架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8架
东星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7架
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7架
奥凯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8架
鹰联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4架
华夏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3架
深圳东海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2架
长城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3架
中国所有航空公司:
国泰航空公司,飞机总数114架
港龙航空公司,飞机总数40架(已被国泰收购)
华民航空公司,飞机总数8架
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8架(海航占45%股份)
快运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4架(海航占45%股份)
甘泉航空有限公司,飞机总数5架(已停运,)
中国澳门所有航空公司:
澳门航空公司,飞机总数19架(国航占51%股份)
非凡航空公司,飞机总数2架
中国所有航空公司:
中华航空公司,飞机总数67架
长荣航空公司,飞机总数47架
华信航空公司,飞机总数16架(属华航子公司)
复兴航空公司,飞机总数14架
立荣航空公司,飞机总数17架(属长荣子公司)
远东航空公司,飞机总数19架(几乎停运、待融资)
以上是中国所有的民用航空了,另外,中国有41家通用航空用于灭火、播种、撒药、拍摄、空中视察、救援等。

  Mork: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为什么买入富国银行

  With Wells Fargo, we think we have obtained the best managers in the business, Carl Reichardt and Paul Hazen. In many ways the combination of Carl and Paul reminds me of another - Tom Murphy and Dan Burke at Capital Cities/ABC. First, each pair is strong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because each partner understands, trusts and admires the other. Second, both managerial teams pay able people well, but abhor having a bigger head count than is needed. Third, both attack costs as vigorously when profits are at record levels as when they are under pressure. Finally, both stick with what they understand and let their abilities, not their egos, determine what they attempt. (Thomas J. Watson Sr. of IBM followed the same rule: Im no genius, he said. Im smart in spots - but I stay around those spots.)
Our purchases of Wells Fargo in 1990 were helped by a chaotic market in bank stocks. The disarray was appropriate: Month by month the foolish loan decisions of once well-regarded banks were put on public display. As one huge loss after another was unveiled - often on the heels of managerial assurances that all was well - investors understandably concluded that no banks numbers were to be trusted. Aided by their flight from bank stocks, we purchased our 10% interest in Wells Fargo for $290 million, less than five times after-tax earnings, and less than three times pre-tax earnings.
Wells Fargo is big - it has $56 billion in assets - and has been earning more than 20% on equity and 1.25% on assets. Our purchase of one-tenth of the bank may be thought of as roughly equivalent to our buying 100% of a $5 billion bank with identical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But were we to make such a purchase, we would have to pay about twice the $290 million we paid for Wells Fargo. Moreover, that $5 billion bank, commanding a premium price, would present us with another problem: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find a Carl Reichardt to run it. In recent years, Wells Fargo executives have been more avidly recruited than any others in the banking business; no one, however, has been able to hire the dean.
Of course, ownership of a bank - or about any other business - is far from riskless. California banks face the specific risk of a major earthquake, which might wreak enough havoc on borrowers to in turn destroy the banks lending to them. A second risk is systemic - the possibility of a business contraction or financial panic so severe that it would endanger almost every highly-leveraged institution, no matter how intelligently run. Finally, the markets major fear of the moment is that West Coast real estate values will tumble because of overbuilding and deliver huge losses to banks that have financed the expansion. Because it is a leading real estate lender, Wells Fargo is thought to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BERKSHIRE HATHAWAY INC. Chairman(Warren Buffet)s Letter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有语音版吗

  没有。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有纸质书,也有电子书,就是没有语言版的。

  巴菲特推荐投资必看的书籍有哪些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你只需要抄写下书中所有粗体标题,因为那些都是作者对各种事例的总结,所以厚厚的一本书,也不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但如果你认为这便是本书精华,那么你就错了,书中那些真实的实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经验才是这类图书的卖点。技巧谁都可以掌握,但是经历却人人不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例子,相信你会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体现巴菲特思想精华的是哪本书

  体现巴菲特思想精华的书籍如下。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