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投资结论

更新时间:2021-12-08 20:51:39

  投资实训基本面分析心得体会

  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商品供求状况及影响其供求的众多因素对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也必然会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通过分析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帮助交易者预测和把握商品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在现实市场中,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 商品供给分析
经济学的名言是: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最终反映的必然是供求双方力量均衡点的价格。所以,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1、期初库存量
期初库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根据存货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供应者存货、经营商存货和储备。前两种存货可根据价格变化随时上市供给,可视为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实际组成部分。而储备的目的在于为全社会整体利益而储备,不会因一般的价格变动而轻易投放市场。但当市场供给出现严重短缺,价格猛涨时,可能动用它来平抑物价,则将对市场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2、本期产量
本期产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产量。它是市场商品供给量的主体,其影响因素也甚为复杂。从短期看,它主要受生产能力的制约,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及政策的影响。不同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须对具体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可能的变动。
3、本期进口量
本期进口量是对国内生产量的补充,通常会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进口量还会受到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汇率、国家进出口政策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二) 商品需求分析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价格条件下买方愿意购买并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它通常由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库存量等三部分组成。
1、国内消费量
国内消费量主要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对商品需求及价格的影响往往大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2、国际市场需求分析
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大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小,不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小,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很大。出口量是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数量,它是影响国内需求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变化应综合考虑影响出口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内销和外销价格比,本国出口政策和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关税和汇率变化等。例如,我国是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
3、期末结存量
期末结存量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当本期商品供不应求时,期末结存将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实际变动情况,即可从商品实物运动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对下期商品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影响。
(三) 经济周期变化因素分析
商品市场波动通常与经济波动周期紧密相关。价格也不例外。由于市场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开放市场,因此,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而且还受世界经济的景气状况影响。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衰退阶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认真观测和分析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正确地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周期阶段可由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如 GDP 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这些都是交易者应密切注意的。
(四) 金融货币变动因素分析
商品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
1、利率
利率调整是紧缩或扩张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利率的变化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影响较大,而对商品的影响较小。如 1994 年开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长期存款和国库券的保值贴补率,导致国债价格狂飙,1995 年 5 月18 日,国债被国务院命令暂停交易。
2、汇率
市场是一种开放性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紧密相联。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比较必然涉及到各国货币的交换比值-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当本币贬值时,即使外国商品价格不变,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的高低变化必然影响相应的价格变化。据测算,美元对日元贬值 10%,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进口大豆价格会相应下降 10%左右。同样,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那么,国内大豆价格也会上涨。主要出口国的货币政策,如巴西在 1998 年其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强,相对而言,大豆供应量增加,对芝加哥大豆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五) 及政策因素分析
市场价格对国际国内气候、相关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局势、国际性事件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的建立及有关商品协议的达成、对经济干预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等。这些因素将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在国际上,某种上市品种价格往往受到其相关的国家政策影响,这些政策包括:农业政策、贸易政策、食品政策、储备政策等,其中也包括国际经贸组织及其协定。在分析因素对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大。
(六) 季节性因素分析
许多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交易心得及总结

  交易心得及总结:

  1、从对交易的理解角度:有了上面的理论认识,距离实现还差很远,概念怎么落地,就牵扯到对交易的理解,开始也分析了,我认为决定交易表现的几个参数:胜率、盈亏比、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最大回撤幅度)。

  2、从胜率(或交易次数)来看:这种视角有种天然优势,就是单个品种一年下来机会就很少,首先应该和基本面有关,一个品种不可能每年都有好机会的,甚至有的品种几年也没机会,比如这两年的有色,其次有了机会,多空博弈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出结果

  3、从盈亏比来看:最简单的提高方法是合理控制止损范围,止损越小,盈亏比就越大,这个就需要根据每个品种的性格特质去做合理的控制和调整,因为大行情不能每年都有,如果想在某个品种在一个合理的,不是特别大的幅度中取得高盈亏比,合理控制止损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4、所以在胜率和盈亏比的关系里我倾向于采取合理控制止损的模式去提高。当然这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刚止损或者刚平推,价格又朝开仓的方向运行了,如果放大止损不仅不会止损,还会止盈,或者还有其他一些问题

  5、从控制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最大回撤幅度)来看:结合上面提到的交易频率和胜率、盈亏比,以及对历史所有交易结果的统计,我的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是五次,而且根据我的资金管理,把交易风险金分配在20次,每笔止损金额相同,这样分析影响我的最大回撤幅度的因素不是连续止损,而是未达到盈亏比没有止盈。

  
 

  
 

  扩展资料:

  综上所述,交易策略能不能长期有效,我的看法是看我们采用什么角度理解市场。如果从最基本的量、价、时、空的元素去理解,是可以做到长期有效的,当然,表现的形式也很多,我的这种观察模式只要一直有人参与市场。

  这种观察角度是一直会有效的,如果参与者很大比例集中于同一种交易思路,我认为机会是有,但越来越难做,毕竟都在进化,对方犯错的机会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少,但真的走到这一步可能需要经历很久。

  投资分析

  “开仓卖出2000吨8月期铜,同时开仓买入1000吨10月期铜”的交易要把它拆分为两笔,一笔是单边开仓卖出1000吨8月期铜,另外一笔是卖出1000吨8月期铜同时开仓买入1000吨10月期铜的反向套利,这么操作的原因是想在8月卖出1000吨现货,现在价格比较理想,先通过市场做卖出1000吨的套期保值。10月合约价格虽然高于8月合约,但小于正常升水值,合约间价差过小,所以做一笔是卖出1000吨8月同时开仓买入1000吨10月期铜的反向套利。

  关于投资分析实验报告

  我这就有很多昂,可以找我昂

  投资是什么

  投资是企业或个人,通过市场进行理财或者规避经营风险的一种手段。说是投资,在市场中的大多数是投机者。就是大部分人以从中直接赚钱为目的,而不是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其投资方式,就是拿一定的资金在经纪公司开户,然后交易中国四大市场提供的品种。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制度,是一种交易,就是用小部分的资金,可以交易相比实物价值更大的商品在市场流通的合约。更多的细节只有看相关的行业介绍了。

  投资是什么

  现代意义上的交易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芝加哥。19世纪30—40年代,随着美国中西部大规模的开发,芝加哥因毗邻中西部产粮区和密歇根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中西部的谷物汇集于此,再从这里运往东部消费区。然而,由于粮食生产特有的季节性,加之当时仓库不足,交通不便,粮食供求矛盾异常突出。每年谷物收获季节,农场主们用车船将谷物运到芝加哥。因谷物在短期内集中上市,供给量大大超过当地市场需求,价格一跌再跌。可是,到来年春季,因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又深受其害,加工企业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难重重。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冲击下,粮食商开始在交通要道旁边设立仓库,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发往外地,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但是,粮食商因此承担很大的价格风险。一旦来年粮价下跌,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亏本。为此,他们在购入谷物后立即到芝加哥与当地的粮食加工商、销售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进而确保利润。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摸索出了一套远期交易的方式。
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交易所(CBOT)。其实当初的芝加哥交易所并非是一个市场,只是一家为促进芝加哥工商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商会组织。芝加哥交易所发展初期主要是改进运输和储存条件,同时为会员提供价格信息等服务,促成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直到1851年,芝加哥交易所才引进了远期合同。当时,粮食运输很不可靠,轮船航班也不定期,从美国东部和欧洲传来的供求消息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芝加哥,价格波动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即可利用远期合同保护他们的利益,避免运粮到芝加哥时因价格下跌或需求不足等原因而造成损失。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远期合同减少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费用上涨的风险,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但是这种远期交易方式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如商品品质、等级、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都是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达成的,当双方情况或市场价格发生变化,需要转让已签定合同,则非常困难。另外,远期交易最终能否履约主要依赖对方的信誉,而对对方信誉状况作全面细致的调查,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难以进行,使交易中的风险增大。
针对上述情况,芝加哥交易所于1865年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易的诞生。随后,在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这更加促进了投机者的加入,使市场流动性加大。1883年,成立了结算协会,向芝加哥交易所的会员提供对冲工具。但结算协会当时还算不上规范严密的组织,直到1925年芝加哥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以后,芝加哥交易所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