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股静脉置管外固定

更新时间:2021-12-19 20:58:02

  中心静脉压测定(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从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至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该管可做为补液和测压用。测中心静脉压时应以腋中线O。

  你说的也不完全对,一般是一定要小于穿刺点到心脏的距离,同时皮肤外面要预留固定的空间,所以一般成人颈内静脉穿刺后留置静脉导管是右侧13-15cm,但是左侧不能超过10cm。同时还要考虑患者身材年龄等决定。

  同理,锁骨下静脉本身长度只有3-4cm,成人在左侧置管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超过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好。

  最后是股静脉穿刺,离下腔静脉较远,所以测量中心静脉压的线cm左右,而且测得压力受到内压影响会偏高;但是如果只是输液的线cm左右即可。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②测压管的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体位变动时应注意调整。③保持静脉导管通畅,每次测压所流入导管的血液应冲洗干净。④血管收缩药物可导致假性静脉压升高,因此,测压前暂停使用。⑤若压力波形不能顺出时,可以变动导管的位置。⑥拔管时,应用注射器抽吸,以防尖端有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 一、CVP降低::⒈血容量不足⒉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二、CVP升高:⒈血容量超负荷⒉胸腔压力增加⒊腔压力增加⒋使用血管升压药物⒌输液治疗时(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静脉与右心房的距离、体位、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都可使静脉压增高或降低。测量静脉血压可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疗严重休克病人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并发症(与留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1.感染: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无严格无菌操作;2.心律失常:导管插入过深,其顶端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刺激而诱发心律失常;3.血管损伤:导管的硬度、导管顶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响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左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的导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4.空气拴塞:导管连接不紧密或导管撤除后造成空气拴塞的主要原因。可让病人左侧卧位,用导管将气泡从右室抽出;5.血栓形成:仅占3% 血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的时间有关。(为预防肝素盐水冲管) 目的: 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46次、46条血管,均置管成功。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颅脑损伤护理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近期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实施深静脉置管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22~55岁。留置深静脉置管时间8~36天,平均(14±1.45)天。深静脉置管部位:颈内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43例患者痊愈或病情好转后拔管,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 、结果46例深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结果46例病人留置深静脉置管均未发生感染,满足临床要求。2例病人的导管进针点红肿,给予拔除导管换另一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每天用2.5%碘伏消毒红肿部位并用无菌敷料包扎,2~3天内好转。3、 讨论3.1 预防感染是深静脉置管成功的关键 感染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皮肤,穿刺现场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对穿刺部位也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局部换药。一般情况下,可2~3天更换无菌薄膜1次。更换无菌贴膜时用2.5%碘伏消毒进针点和周围皮肤,若导管周围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进针点周围潮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致感染。导管输液应采用密闭式,导管衔接部位要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在静脉推注药物和衔接导管前用75%酒精消毒衔接处。病房应每天通风2次,每次30~60min,每次通风后用空气净化器消毒30~60min。操作前必须洗手或在紧急情况下用75%酒精消毒手。3.2 防止空气栓塞是安全置管的保证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病人中心静脉压为负值,且输液器液体输完或者导管接头脱落时。为此,我们每次都于输液瓶液体快输完时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联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之不漏气或掉落。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阻断静脉留置管,待确保导管各接头都连接好并无漏气现象时,再打开留置管的阻断阈,经此处理,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空气栓塞的并发症。3.3 避免导管阻塞或凝血是影响置管成功的重点 管道堵塞常见原因有血凝块堵塞,静脉高营养时部分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为此所有导管均接上肝素帽,并于每天输液完毕时用1000U/ml的3~4ml肝素溶液冲洗并封闭,病人输液后应予25U/ml肝素稀释液封注导管。封管时,用注射器吸取肝素稀释液2ml,消毒肝素栓后,针头插入肝素栓0.5cm,先缓慢注入1ml,再快速推入0.5ml,最后剩下0.5ml边注入,针头边退出。封管动作要快速,以免时间过长造成管内凝血。再次输液时,要先回抽,检查管腔有无栓塞。为避免造成导管内凝血阻塞,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管道衔接处有无脱离。此外,一些成分粘稠的液体(如全血、血小板、脂肪乳等)易在管壁沉积发生管内阻塞或凝血,故在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3.4 预防导管滑脱是留置深静脉置管的重要因素 深静脉穿刺在留置中易发生滑脱,除了导管固定不妥,病人意外拔脱的原因外,病人用力咳嗽,使胸内压瞬间升高,导管向外退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和防止留置导管滑脱,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加强巡视,做好床边交接班。将导管留在皮肤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内容,便于及时确认导管有无移位。(2)固定好导管。缝皮时应打双结固定,换敷料时应动作轻柔,适度按压。除穿刺点用敷贴固定外,在距穿刺点5cm处再用胶布固定,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和凹陷处。若发现导管已向外滑脱,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送入血管内。总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过程中留置深静脉置管是监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抢救病人过程中通过监测CVP可以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输甘露醇脱水剂时,既能快速又能保护血管,又可以通过深静脉置管行TPN支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悉留置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熟悉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才能更好地做好深静脉穿刺管置留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摘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方法 对118例病人分别选用深静脉进行穿刺留置导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 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维护,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深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有效应用。结论 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可保证病人置管的安全,为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应用 护理深静脉置管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病人的及时用药,还可以通过监测CVP可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为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我院ICU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多项,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应用深静脉置管的病人118例,男81例,女37例,其中出血性休克27例,心衰31例,肾功能不全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1例,癌症晚期12例,重型脑挫伤7例,心肌梗死6例,呼吸衰竭9例。1.2 置管材料 采用盖心达公司提供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或美国布朗公司提供的可撕裂导管。1.3 置管方法 我院ICU进行深静脉置管常选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贵要静脉等通路。2 护理2.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置管前病人均存在有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置管前先向病人说明置管的部位、目的、方法、意义,术中如何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减轻心理压力,接受穿刺与配合护理。2.2 深静脉导管的维护 深静脉置管的维护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护士在中心静脉通道的维护及病人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2.2.1 穿刺点皮肤的护理 每天更换穿刺点的敷料1次,如为3M敷贴可3天更换1次,并予0.5%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更换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及沿静脉走向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如有应增加换药的次数,经过处理后症状无好转,可考虑拔管并选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2.2.2 并发症的预防2.2.2.1 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据研究,细菌主要来自皮肤、导管接头等,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因素。预防感染是深静脉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感染直接影响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的皮肤,对穿孔部位也要保证严格无菌,局部换药,输注液体接输液器时,先消毒接口后再接上输液器和测压管道。穿刺部位外的周围皮肤也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2.2.2.2 预防管道阻塞 管道堵塞常见的原因是输注全血、血浆等胶体溶液时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因此,接输液器前先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并回抽,如有回血可接输液器,经多次抽吸冲洗后仍无回血,可能是导管阻塞,应考虑拔管。另外,输注液体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防止不同药物混合后微小颗粒导致堵管,输液结束后应用肝素盐水冲管,每次4~5ml,每6~8小时1次,防止血凝堵塞导管。2.2.2.3 预防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立即引起死亡,为此我们在接管时应排尽空气再连接,保持导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防止液体漏空致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仔细检查输液系统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的固定,使之不漏气或掉落。2.2.2.4 预防导管脱落 病人意识模糊或躁动不安时,或老年患者健忘,舒适度的改变,用力咳嗽等原因均有引起导管脱出的可能性.为了减少和防止导管脱落,我们必须做到:1)加强巡视,做好床边交接班,将导管留在皮肤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的内容,以便及时确认有无导管脱出。2)意识模糊或躁动不安的病人除适当镇静外,应对肢体进行必要的约束处理,防止拔管。3)固定好导管,缝皮时应打双结固定,更换敷料时要小心,动作要轻柔,适度按压,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除了穿刺点敷料固定外,应在距敷料外1cm处再用胶布固定导管。4)若发现导管向外滑脱的,应在严格消毒后方可送入血管内。2.2.2.5 血栓形成与栓塞,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的病人,可能在深静脉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循环,可造成肺微小动脉栓塞,可按医嘱给予抗凝、疏通循环处理。2.2.2.6 对于输注高能物质的处理 输入高渗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等高能营养物质以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减少高能营养物质在血管内的残留和刺激,降低感染率。3 结果118例病人中1次穿刺成功置管116例(98.3%),2例静脉导管误入胸腔,经修正体位或改变穿刺部位后成功置管。置管时间3~60天,平均31.5天。置管成功后,56例病人CVP在-2~6cmH2O,存在尿少、皮肤干燥、心率快、血压低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快速扩容后CVP上升至7~10cmH2O。36例病人CVP20~32cmH2O,予监测并利尿后,使之控制在12~14cmH2O。26例血液透析及肠外营养患者利用静脉置管长期治疗。置管期间无1例发生静脉炎、空气栓塞、导管脱出及导管源性感染现象。4 讨论4.1 建立良好而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深静脉置管具有方便、快捷、创伤少及输液速度快等特点,较传统静脉切开具有明显优势,且可通过导管监测CVP,及时了解液体平衡及心功能状态,是危急重症抢救过程中实用而可靠的治疗及监测手段。危重症尤其是严重感染,创伤病人经常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及支持治疗相当重要,此时许多病人由于多种原因如气管切开、胃肠道病变,不能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而静脉营养液外周输注大多有静脉刺激的不良反应,深静脉置管后,可通过导管输注高热卡、高密度液体进行营养支持,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护外周静脉,加快病人的康复有重大的意义。4.2 置管时间的长短和置管的安全,与我们对导管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延长置管的时间及保证置管的安全,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18例病人中,仅有2例因病人烦躁,频繁剧烈咳嗽致胸内压增高,血液返流入导管,未及时冲管所致导管阻塞,予拔管处理。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简便、有效、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为迅速扩容、动态监测CVP、了解心功能及进行长期胃肠外营养支持提供了方便,且大大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并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只要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穿刺熟练准确,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

  中心静脉压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 中心静脉压测定(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从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至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该管可做为补液和测压用。测中心静脉压时应以腋中线”点。

  需血量很少时常用本法,如作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制作血涂片等可与此法。动物麻醉后,将尾尖剪去约5mm,从尾部向尾尖部按摩,血即从断端流出。也可用刀割破尾动脉或尾静脉,让血液自行流出。如不麻醉,采血量较小。采血结束后,消毒、止血。

  穿刺采用一根特制的长7~10cm硬的玻璃取血管,其一端内径为 1~1.5mm,另一端逐渐扩大,细端长约 1cm即可,将取血管浸入 1%肝素溶液,干燥后使用。采血时,左手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的皮肤使鼠固定,并轻轻压迫颈部两侧,阻碍静脉回流,使眼球充分外突,提示眼眶后静脉丛充血。右手持取血管,将其尖端插入内眼角与眼球之间,轻轻向眼底方向刺入,当感到有阻力时即停止刺入,旋转取血管以切开静脉丛,血液即流入取血管中。采血结束后,拔出取血管,放松左手,出血即停止。

  用本法在短期内可重复采血。小鼠一次可采血0.2~0.3ml,大鼠一次可采血 0.5~1.0ml。

  将鼠麻醉,剪去一侧颈部外侧被毛,作颈静脉或颈动脉分离手术,用注射器即可抽出所需血量。大鼠多采用股静脉或股动脉,方法是:大鼠经麻醉后,剪开处皮肤,即可看到股静脉,把此静脉剪断或用注射器采血即可,股动脉较深需剥离出,再采血。

  此法常用于鼠类大量采血。采血时,用左手固定动物,压迫眼球,尽量使眼球突出,右手用镊子或止血钳迅速摘除眼球,眼眶内很快流出血液。

  预激综合症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必须治疗,否则因心率增快,导致循环障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目前应用射频消融术的方法去掉异位起搏点,是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或wpw(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预激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诊断主要靠心电图。

  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某些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梗阻型心肌病等。 电生理研究证明,旁路的传导速度快,心房冲动部分经旁路快速下传,提前到达旁路的心室端,激动邻近心肌,从而造成心室提前激动和改变心室肌正常兴奋顺序,其结果是心电图上qrs波群畸形,起始部分有预激波(δ波)。心房冲动的其余部分可沿正常途径下传,与旁路引起的心室激动合并形成心室融合波。心室融合波的形态由正常与旁路的不应期长短决定。正常通路不应期长,或冲动大部沿旁路传导,则qrs畸形明显;旁路不应期长,则心室融合波接近正常。 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间存在两条传导通路,容易发生折返和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大多经旁路逆传而沿正常通道下传,因而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偶见冲动经旁路下传而沿正常通道逆传、造成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呈预激状。预激患者也可有房颤或房扑发作,这种发作大多由冲动逆传、在心房易损期抵达心房所致。房扑和房颤时,冲动在交接处组织内的隐匿传导,促使冲动大部或全部经旁路传至心室。心室率极快、qrs波群畸形的房扑或房颤,有时可发展为室颤。 旁路的单向阻滞(大多为下传阻滞)可使心电图无预激表现,但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电生理研究可证实旁路参与心动过速的折返。旁路的ⅱ度传导阻滞可导致心电图上预激表现间歇出现。 已知的旁路有下列几种,同一患者可有多种旁路:①房室旁道(kent束)。大多位于左、右两侧房室沟或间隔旁,连接心房肌和心室肌;②房结旁道(james通路)。为心房与房室结下部或房室束的通道,可能为后结间束部分纤维所形成;③结室、束室连接(mahaim纤维)。为连接房室结远端或房室束或束支近端与室间隔的通路。三者中以房室旁道最常见。

  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房颤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药物不能控制、电生理检查确定旁路不应期短或旁路不应期于快速心房调搏时缩短、或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达200次/min左右者,有定位后用电、射频、激光或冷冻法消融,或手术切断旁路,预防发作的适应证。

  或者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为0~18岁间各个年龄的小儿提供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律失常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服务。我们的宗旨是利用医学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我们丰富的经验为患儿及家长提供所有可以提供的医学服务。

  为此,心脏中心将小儿心内科、心外科、心脏ICU、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电生理及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各种负荷试验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提供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内、外科门诊和住院诊治、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性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诊断、心电图及各种药物或运动负荷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等各种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是经过股静脉穿刺的途径,送入探查电极或射频消融导管,沿血管到达心腔内的介入手术。

  射频消融是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唯一方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逐渐成熟。目前总成功率为97%。具有见效快,创伤小,相对花费少的优点。以往室上性心动过速仅靠药物或开胸手术治疗。药物需每天服用,费时且因为存在副作用,需定期随访。可能因疗效不良,反复更改药物种类,给病人造成很大不便,甚至危险。而开胸手术创伤大,更难以推广。

  儿童患者与成人具有明显的解剖结构的差异。如儿童心腔狭小、血管壁薄,瓣膜稚嫩易损伤、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X线十分敏感,极易受损。这决定了儿科患者必须由儿科专业大夫进行手术。而手术的麻醉、X线防护、导管操作、用药、监护与成人患者明显不同。

  北京儿童医院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射频消融设备,重新设计了操作导管室,成功开展了此类手术。同时北京儿童医院专业齐全,心、胸外科,ICU,麻醉科、心内科技术力量强大。从患儿的术前准备、术中放射线防护、导管操作、术后监护直至出院均有良好保证。作为国内最大的儿童医院最适合广大儿童患者进行此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