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 >

风口前瞩:海尔智家未来20年万亿市值,中国未来十万亿市值的公司

更新时间:2021-07-15 02:34:33

  1:海尔集团市值多少

  新闻一: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冰箱市场研究报告对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冰箱业销售进行了分析并在日前公布了分析结果。报告称:主流厂商纷纷抢占高端市场。保鲜、节能理念是今年的主流方向。海尔在2008年第一季度销售势头良好居国内市场先锋位置,3月份销售势头再次拔高。区域关注度,海尔冰箱的关注度在除华东地区的六大区域市场中均位居榜首。
新闻二:奥运倒计时100天 海尔奥运纪念版冰箱全新上市。作为2008奥运会惟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推出了一系列的奥运家电,海尔冰箱再度推出全新的奥运纪念版冰箱。纪念版冰箱采用祥云花纹图案,创新设计和功能与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理念一脉相承。注重细节,三门设计,直流全变频、光波增鲜、全温区,对使用者体贴入微缔结海尔产品一贯延续的高品质。
新闻三:2008年4月20日,一批从泰国拉查邦港口起航的海尔冰箱穿过南沙群岛进入香港。据悉,这批“泰国原装”的三门高档冰箱是首次进口到中国香港,这同时也是继“美国原装”卡萨帝冰箱进口中国后,第二次批量进入中国的海尔冰箱。
海尔冰箱:从产品制造到生活缔结者的转变
1988年12月,创业刚刚四年的海尔在全国电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庆功会上,张瑞敏宣读一封用户来信。信里,用户提出多项建议和尖锐的意见。为此,张瑞敏当场宣布,干部自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差距,找原因对下一步工作进行改进。这样的故事在海尔很多。
当我们惊讶一个中国企业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的发展竟然可以和拥有百年以上经验的跨国公司公司竞争的时候,我们在不远的历史故卷堆中搜索到的这些陈旧故事给了我们答案。海尔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改变问题的企业,这是业界供认的,从冰箱起家到进入黑电领域,而后进军IT为3C融合埋下伏笔,海尔每一个进步都坚定而稳健。
一.撼动美国市场的技术掘金者
创新不是口号,是海尔一直秉承成长因子。今年五一期间,海尔奥运系列冰箱,卡萨帝冰箱以创新设计再次成为市场风标,销售一路领先。欧亚美等顶级设计师的世界级眼光,结合海尔冰箱上乘工艺,海尔多系列冰箱折射出中国制造也能和钻石以般闪烁夺目光芒。来自商场初步统计的销售数据显示,海尔卡萨帝冰箱、奥运冰箱等一系列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商场的销售不断攀升,据统计,海尔卡萨帝六门等冰箱成为高端市场最为畅销的型号。海尔奥运纪念版冰箱卡萨帝冰箱等系列冰箱,给消费者带来的是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目前,海尔冰箱已在北美、欧盟、非洲、东盟、南亚等地区建立了16个海外制造基地、22个贸易公司和8个设计中心,实现了公司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的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依靠遍布全球的16个本土运营迅速了解潜在需求,并以本土运营为中心,面向全球整合最优势的资源满足了用户的潜在需求。早于欧、美、韩著名冰箱品牌一个研发周期上市。这种“以全球资源满足全球用户需求”的战略,已被海尔冰箱多次成功运用。在市场与行业的双重认可下,海尔冰箱走在了世界制冷领域的最顶端。
而消费者关于新生活更便利更体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要在卡萨帝冰箱的协助下成为现实,而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不仅是冰箱的使用功能,还有产品本身附带给消费者的幸福指数的上升。卡萨帝冰箱创造了产品还缔结了新生活。
二.创造并引导需求,卖产品还要卖生活方式
正如业界人士分析的:每一次富有革新意义的家电产品都不能简单归结为是消费升级使然,其深层次原因是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更注重自我空间的建造,个性化需求成为消费主流趋势,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早已经脱离纯粹的功能要求,对价值的要求也更重视起来。作为80后的一代成为主要购买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可能不会进入市场去选择和货比三家的疲劳作战以其获得一个好的产品,他们只需要移动鼠标就能获得全球最新的资讯,知道什么产品代表先进科技和强大功能。
企业如果一味沉浸在陈旧的产品设计理念中,是难以满足国内消费新势力的消费需要和购买要求的。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过去五年中,中国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迅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总数达到31万户,居全球第五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该公司估计,到2011年中国百万资产家庭总数有望达到60.9万户。“中国市场的活力在于,如果说以前中国还是跟着欧美或者日韩的消费潮流在走,现在完全可以说,中国的市场已经在引领全球。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都会在中国同步上市,甚至快于发达市场。
营销人告诉我们:“消费者请注意”的叫卖时代已经过了,“我有我的主义”开始大行其道。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应该具有双重性,即包括物质价值还要精神价值。物质价值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而精神价值则是用于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情感及精神需求。
迪拜的成功彰显了一个事实,“好”是最好的敌人。只有比最好还要好,才能创造利润使财富流动加速并且成为财富中心吸引更多财富聚拢而来。
展望国内市场,海尔冰箱以为消费者创造新生活为基点,以全球视野、开放性的创新、精彩的细节为延展,以科技为手段,以设计为表达,众多消费者零距离体验海尔卡萨帝系列冰箱带给他们的惊艳和极致体验,这个体验让海尔大冰箱再次领航了中国市场消费导向。
尽管海尔已经有能力完成中国家电企业新一轮全球价值链的轮回: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创造,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品牌,然后重新回归中国市场,向中国消费者提供其全球研发、全球创造的最新作品。让中国的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家电提供的生活感受。但是比最好还要好的要求,令海尔冰箱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永往直前,不改全球化的雄心壮志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教科书上说: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造成巨大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2008年4月20日,一批从泰国拉查邦港口起航的海尔冰箱穿过南沙群岛进入香港。这批“泰国原装”的三门高档冰箱是首次进口到中国香港,这同时也是继“美国原装”卡萨帝冰箱进口中国后,第二次批量进入中国的海尔冰箱。这批“泰国原装”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我国香港百老汇、BEST等大型连锁渠道销售。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中部小镇坎姆登,20号和95号州际公路的交叉地带耸立着一栋厂房,这里便是海尔位于美国的工厂,奠基于1999年4月,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的历史。刚刚过去的2007年,海尔在全球售出1000多万台冰箱,相当于每3秒钟创造一名全球用户。
融合和被融合都成为可能,我们看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毫无疑问,此时的中国企业只有通过国际并购与合作等方式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海尔冰箱于2007年4月1日收购该工厂,此次收购使海尔冰箱由原来进口商的海尔一下子变成泰国第二大冰箱制造商。2010年海尔将成为泰国第一大制造商。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中,海尔排名第89位,是唯一进入前100强的本土品牌,连续6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7年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海尔牌电冰箱(国际同行排名销量第一)、海尔牌洗衣机(国际同行排名销量第三);海尔冷柜稳居行业第一;海尔空调07零售额份额列行业第二。海尔先后在意大利,美国等国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已建海外工厂共13个;在美国小容积冰箱市场,海尔已占据了50%的份额。作为08北京奥运会唯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07年海尔商用空调累计中标22个奥运项目,打造了22个经典样板工程。并连续在轨道交通行业积极拓展,中标深圳、武汉地铁等千万级大型项目。目前海尔公司已在合肥设立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预计08年2月底投产,2008年可生产冰箱145万台,2009年以后每年可生产200万台以上。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据海尔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海尔的企业战略定位就是实现卓越运营,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卓越流程,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海尔就是要靠这种卓越的商业模式,实现全球化品牌的持续发展。

  2:外界总拿海尔的市值与美的、格力对比,为何业内却说“没有可比性”

  确实没有可比性!上市的只是部分资产而已!拿海尔来说,海尔有沪股,过去是青岛海尔,现在可能叫海尔智家,港股海尔电器,海尔电器是洗衣机,热水器等资产,还有18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的海尔D股!这些都是只是海尔集团的子公司而已!还有像日日顺,也是海尔集团附属公司,它包括日日顺物流,乐家,简单说来,就是物流体系,和海尔的乡镇网店和渠道。18年,日日顺品牌价值就是300亿了。13年阿里巴巴花了5.4亿购买了日日顺物流9.9%的股权。后28亿增持到34%。还有雷神科技,就是产雷神笔记本,也是从海尔小微企业创立出来的! 

  直接比较市值大小,没有可比性。虽然三家公司都是做白电的,看上去挺可比的,但是细看下业务结构就会发现各家的业务侧重不一样,业务结构也不同。所以说,硬说哪家毛利率低,哪家业绩增速低,就代表整体表现不好了,这个逻辑经不起推敲。格力是一家以空调业务为主的企业,超过八成收入来自空调,美的是一家空调和小家电为主的企业,空调业务将近一半。

  如果非要比较,那其实不妨看看海尔集团与美的、格力整体的营收比较。从2018年三家集团发布的财报看: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额达到2661亿元;美的集团2018年总营收2618亿元;格力集团2018年营业总收入 2000.24 亿元。不难发现总营收海尔>美的>格力,因此那些拿着海尔智家市值与美的、格力整体市值相比,明显没有可比性。

  大家都知道,空调和小家电的毛利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带来的直接数据就是格力美的毛利率高,加上子行业的增速尤其小家电增速较快,业绩增速稍微快点。但这两年空调增速明显回落,所以可以看到格力美的业绩也下来了,和海尔是差不多的。因为海尔则是全能型的,全家电品类都做得很好,空调大概两成左右,特别是冰洗热这几样大家电,都是行业第一。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海尔业务均衡抗行业风险能力强,因此海尔的业绩波动没有那么明显,每年都很稳,这也是海尔的优势。 

  熟悉海尔的都知道,海尔一直坚持全球创牌,通过在海外的并购实现美国GEA、新西兰斐雪派克、Candy等七个品牌的布局,给行业树立了榜样。最关键的是,海尔在海外的布局也有了汇报,上半年,海尔智家营收的47%来源于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与贴牌代工完全不同,贴牌的收入来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来得不到保障。目前,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发产品。看到海尔这样全球化的布局,他连续十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无可厚非。

  3:智能家居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如何?

  智能家居最初的发展主要以灯光遥控控制、电器远程控制和电动窗帘控制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智能控制的功能越来越多,控制的对象不断扩展,控制的联动场景要求更高,其不断延伸到家庭安防报警、背景音乐、可视对讲、门禁指纹控制等领域,可以说智能家居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传统的弱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诱人,因此和其产业相关的各路品牌不约而同加大力度争夺智能家居业务,市场渐成春秋争霸之势。目前除了上海索博、波创、瑞讯科技、普力特、超享智能等传统智能家居厂家之外,市场上还出现多种类型的竞争主体:

一是传统安防企业。当前随着可视对讲产品技术从模拟走向数字、从总线走向TCP/IP,在传统对讲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家庭安防、灯光、家电控制等功能成为可能,这促使很多传统安防报警及可视对讲等厂商(如视得安罗格朗、冠林、安居宝、振威等)开始涉足智能家居行业,把智能家居功能加入到它们的系统中去,推出带智能家居控制功能的产品,如目前很多可视对讲厂商在推广的全数字可视对讲智能终端,就是通过智能触摸屏把可视对讲、安防报警、智能家居、多媒体功能进行整合,使原来单一的可视对讲室内机成为真正的智能控制终端,从目前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智能家居发展趋势。

二是家电企业。近年来传统家电品牌不断调整产品线,研发智能家居产品,扩充区域市场,典型代表如海尔、TCL、美的等,此类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品牌、渠道以及资金,并且其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及需求也比较了解。海尔是最早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企业,随之TCL、康佳等家电企业也纷纷涉足智能家居市场。目前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家电生产商成立了“E家佳”联盟,来推动家电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三是IT通讯企业。从智能控制的方式角度来说,智能家居主要是通过遥控、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感应、温湿度环境控制等多种智能控制方式来实现,目前以联想为代表的“闪联”组织,欲通过带闪联标准的产品来实现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管理与控制,通过IT产品渗透到智能家居市场中。而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公司开始收购做智能家居控制软件的企业,欲通过智能手机控制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甚至于GOOGLE公司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事业部并结合自身的安卓来布局智能家居未来巨大的市场。

  4:今年智慧家庭还会怎样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就是越来越智能,融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让科技真正地服务于人类。

  5:未来10年什么最值得投资

  6:年利润100万公司估值多少

  企业估值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常用有的有资产基础法、比如收益法、比如市场法、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可比市盈率法等五种方法,每种估值的方法都使用不同的企业状态。1、资产基础法资产基础法又被称为“成本法”,也就是公司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资产/权益资产即是企业的估值,这种方法因为只考虑净资产的价值,所以叫做成本法,一般用于重资产行业,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重资产行业的估值是按照市净率来估值的,这种上市公司经常不是看市盈率,而是看市净率的。
 

  以题主为例:A公司年利润是100万元,但是公司的净资产是10个亿,这个就说明这家企业是一家盈利能力很弱的企业,如果使用可比市盈率的估值方法,哪怕是给100倍,估值也只有1个亿,但是公司的实际价值是有10个亿的。2、收益法这是目前A股市场使用最多的估值方法,因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企业的价值来自于企业在未来能够盈利,我们把企业未来的盈利(现金流)折现到当下,那么就会得出企业的估值或者是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就是,企业的经营一般不太稳定,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很难去确定5年以后每年的盈利到底有多少,所以这种折现就显得不那么“靠谱”,这种估值方法一般适用于公司已经比较成熟,每年都能够稳定盈利,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这种企业是时候用收益法的。以题主为例:假如公司每年都是100万的净利润流入,并且没有增量,那么企业的估值就是公司在未来10年的现金流折现到当下的现金价值,而折现系数一般是取8%,也就是把往后10年,每年100万的净利润流入按照8%的折现系数折现到当下。最后的折现结果就是671万。也就是说公司的估值是671万。
 

  3、市场法所谓市场法就是和在市场上已经有的交易案例的企业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比如我们在风投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市场法,比如和市场上那个同行企业刚刚融资了,他们的用户规模、营收、利润等等找到一项可以比较的来确定当下的估值。比如市场上刚刚有一家企业和你们公司是同行,他是行业的老大,刚刚估值1个亿,利润是200万,而你是行业的老三,两者之间可以做一个对比,但是对方是行业老大,你是行业老三,利润只有对方的一半,那么你的估值肯定是要在估值打对折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折扣的,那么4000万、3000万都有可能。
 

  4、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估值方法这个估值方法就是以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给与一定的倍数估值,比如给与5倍估值,那么企业的盈利是包括几个部分的,第一是扣税之后的净利润;第二就是扣掉的税;第三就是支付的利息。这种方法是剔除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比如我们同样A/B两家企业利润都是100万,其他的营收也相同,行业也相同,所得税都是25%,但是A的利息是40万元,而B的利息是10万元,这个就说明A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比B强的,那么最后两者的估值就是:A=5*(100/0.75+40)=867万;B=5*(100/0.75+10)=717万;同样利润100万的情况下,A的估值是要高的。
 

  5、可比市盈率方法这个其实是二级市场的估值常用的方法,比如格力和美的,两者是高度雷同的,所以两个的可比市盈率估值是一样的大小。以题主为例:利润100万,可比市盈率是10倍,那么估值就是1000万。总结:估值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行业、阶段、市场,最后的估值方法就不一样,通常是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