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 >

股情说说:吉利控股股权结构

更新时间:2021-07-24 05:00:18

  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就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了确定的协议。对于这次收购,业内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吉利做了一次赚钱的买卖。但接下来是福是祸,还真的很难说,因为横亘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面前的,还有4大挑战:人才关、工会关、经营关和品牌关。 文:本报记者汪云青 挑战1 人才关 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如何留下这些精英是对吉利集团老总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 如何稳定 沃尔沃现有团队 生产线、办公楼,甚至是品牌本身,这些都不是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人员才是。 沃尔沃在安全领域、新能源、智能交通等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留下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研发团队,那些实验室里的数据、材料,对吉利来说意义并不大。 对主要业务都仍局限于国内的吉利来说,如何确保沃尔沃经营团队的稳定,对于维持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品牌,也同样异常重要。 虽然现在国际上就业市场很不景气,但是对于那些身怀核心技术或专业优势的真正人才而言,从来都不用担心无处可就。这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才是沃尔沃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离开了这些人,沃尔沃就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的品牌,加上几条生产线和几座办公楼而已,怎么算都值不了18亿美元。 要如何留下并让这些人安心,是对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 挑战2 工会关 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如何处理好和工会的关系 上汽在双龙的折戟,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和韩国双龙工会建立互信。随便和上汽的哪个人聊到双龙,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韩国的工会太厉害了! 何止韩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都不好惹。直到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汽车联合工会给弄垮的。北汽收购萨博和欧宝最终都没有成功,工会的反对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吉利和福特虽然签署了最终协议,但是这只是“资方”的协议,作为劳方的工会并没有表示支持,相反,从传闻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开始,瑞典方面的工会组织始终持消极态度。 直到3月28日,协议签署当天,沃尔沃轿车工会负责人瑟伦·卡尔松还说:“吉利收购的意图仍不清楚,这让他感到担心。……沃尔沃仍是一个亏损企业,吉利打算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毫不知情。” 去年底,记者曾造访沃尔沃歌德堡总部,随机采访的任何一个普通工人,都对吉利的收购表现出某种敌意。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吉利收购之后,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造成瑞典工人的失业。 大家都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现在尘埃落定,事实上还没有,只是“朝最后达成交易迈出了一大步”,因为协议还有待两国监管部门的审批,如果沃尔沃工会剧烈反对的话,将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瑞典方面的批复,还很难说。之前,加拿大汽配巨头麦格纳就收购欧宝汽车一事,也和通用签了协议,但最终交易没有成功。 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挑战3 经营关 沃尔沃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 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沃尔沃如何 尽快实现盈利 李书福称,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对此,外界普遍的看法是比较难。记者却相信,让沃尔沃在短期内恢复盈利,李书福是有此可能的。因为沃尔沃销售规模不大,负担也相对较轻,诚如李所言,只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走出谷底,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作为一个豪华车制造商,沃尔沃目前的规模太小,奔驰、宝马年销量都早已超越100万辆,奥迪去年销量也达到95万辆,相比之下,沃尔沃一年三四十万辆的销售规模,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是不太可能的。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销售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 但是,谈何容易。 福特为什么亏几十亿美元也铁了心要卖沃尔沃因为他们论证过,“继续持有沃尔沃的风险更高”。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未来即使企稳可期,但是回升乏力。加之,吉利在国际市场也缺乏运营的经验和能力,起码不会比福特更出色,所以短期内,沃尔沃能寄以期望的只有中国高档车市场。 挑战4 品牌关 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沃尔沃如何确保 高端品牌地位 沃尔沃现在的定位有点尴尬。在品牌定位上,与奔驰、宝马很难比肩,已经难称是豪华品牌,比较准确的提法是高档车品牌。 当初,沃尔沃大中华区总裁王荣祥坚定反对沃尔沃国产,理由之一就是担心品牌受损。现在来看,他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沃尔沃缺乏奔驰S级、宝马7系这个档次的顶级豪华车型,豪华形象本来就不深入,国产之后,价位的下探,加上北欧设计风格的天生低调,沃尔沃国产之后,销量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品牌形象确实是有所下降的。 这种下降如果能换来销量的大幅提升倒也不错。但问题是,豪华品牌一旦失去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到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来自非官方的一个传闻是,吉利表示接盘沃尔沃之后,可以把平均单车成本压到15万元,平均价格压低到25万元,单车平均利润仍有10万元,可以轻松实现盈利。 这样的说法让人震惊,李书福也许的确能够做到,但是,那样的沃尔沃会连高档车也算不上!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吉利新帝国:中国第一,全球前十!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2月10日(周一)晚7:00,国内多数企业复工的第一天,吉利汽车公布了一则震惊江湖的消息。

  一份内部公告显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双方管理层正在进行初步沟通,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合并后的业务拟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沃尔沃汽车随后也官宣回应。

  资本市场反响热烈。次日(周二),港股吉利汽车收于14.48港元,上涨5.69%。

  虽然公告指出,此次合并事宜没有具体时间表,但消息仍得到了全球的关注,甚至有消息人士指出,合并最快完成于2020年内。

  这一次,引爆全球汽车人想象的中国车企,又是吉利。

  ▌中国第一 全球前十

  我们先看结果:合并成功之后,会怎样

  美国权威研究机构伯恩斯坦表示,“将吉利、沃尔沃品牌合并在同一上市实体下,可能标志着中国第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出现。”

  首先,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后的新集团,将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

  截至11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的市值为1338亿港元(约合1202亿人民币)。沃尔沃如今虽未上市,但按照沃尔沃在2018年谋求IPO时的估值,其目标募股目标介于160亿-320亿美元(约合1117-2234亿人民币)。

  一旦合并成功,重组后新集团的市值至少约为两者之和2319亿人民币。而实际上,交易将使新集团变成一种更具吸引力的资产,将产生1+1>2的效果,市值将持续攀升,极有希望超越目前A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截至11日收盘,后者的市值为2492亿人民币。

  因此,正如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说的那样:“10年再出发,又一个世界汽车巨头即将诞生!市值可能将超过所有中国A股汽车上市企业!未来,全球每卖出超过30台车,就有一台将来自这个新集团。”

  其次,新集团将跻身世界十大汽车巨头,李书福的全球化扩张前进了巨大的一步。

  201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约为70.55万辆,同比增长9.8%,这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年度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吉利汽车完成136万辆,连续四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两者体量简单相加,销量合计为206万辆,这还未计入2020年的同比增量。如果合并真在今年内完成,李书福的20200战略——2020年达成销量200万辆的宏伟蓝图,将得以顺利完成。

  放眼国际,年销量200万辆的新集团,将在销量上与宝马汽车集团相当。而在目前汽车制造行业中,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丰田、特斯拉、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本田、上汽、福特和日产,合并后的新集团市值将相当百年福特——李书福的汽车帝国将高歌猛进,跻身全球前十之列。

  袁小林表示,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现有业务都将注入新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极星的50%股份和领克的80%股份。同时袁小林还强调:“如果重组达成,在新架构下,沃尔沃汽车将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特定位和管理,对现有经销商体系没有影响,所有品牌仍将独立管理。”

  此外,袁小林也表示,这个新的上市汽车集团尚未定名,但应该是一个“充分国际化、强有力”的名字。

  ▌汽车梦VS资本游戏

  看完结果,再问原因: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到底出于何种缘由

  一个很实际的目的可能是,本次合并,李书福更多出于金融方面的考量。

  2018年2月,李书福掌控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单一最大股东。

  根据监管申报文件披露,李书福通过投资基金购得了9.69%戴姆勒股份,价值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李书福当时透露,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至于具体借了多少钱,不得而知,但一定不是小数字。

  分析人士指出,拿下戴姆勒大股东地位后,吉利需要筹措更多流动资金填补漏洞和完成未来的并购计划。此时宣布合并便是为此做准备。

  尽管不排除以上可能性,但仍然有一条核心主线:梳理沃尔沃与吉利的十年“婚姻”史,就是双方不断深化合作的“恋爱”史。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抄底沃尔沃,在获得沃尔沃汽车100%股权的同时,也拥有了其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但在并购协议中的条款中有一条“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即沃尔沃的技术只能用于沃尔沃品牌汽车的生产。

  当时,吉利内部人士曾表示:“沃尔沃像防着贼一样地防着吉利。”李书福大笔一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也有一半出自无奈。

  也因此,有人称李书福是十年磨一剑。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一方面苦炼内功,一方面向沃尔沃注资,助力其转型,沃尔沃迅速“翻身”,销量、盈利双双走高。

  2013年,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打造了如今广泛应用的CMA模块化。

  2016年,李书福曾透露,沃尔沃之所以成功转型:是因为并购后5年时间里,吉利控股集团对沃尔沃的研发投入达到110亿美金,推动沃尔沃汽车的设计、研发以及营销上发力,才使得沃尔沃实现连续的盈利。作为回报,当年的博瑞和博越,作为吉利体系的精品车战略车型,得到了沃尔沃的技术背书。

  2017年,领克汽车成立,吉利与沃尔沃从并行关系走向合资。

  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又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是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双方股份各占一半,共同运营,共享各自的前沿技术(包括零部件联合采购和新一代新能源技术研发);二是领克汽车,由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集团按5:3:2的股权结构共同成立。

  另一个重大进展是,2019年10月,吉利和沃尔沃宣布探讨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的可能性。这一举动还吸引了奔驰的注意,吉利-奔驰-沃尔沃三方合作的想象,使人们对吉利帝国的期待进一步推高。

  到如今,吉利与沃尔沃走向合并,前者与戴姆勒旗下smart合资事宜也在稳步推进。“汽车只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狂人李书福,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顶级玩家。在他的手上,中国第一家全球车企,正在诞生。

  在2020年的新年致辞中,他说“2019年,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形成。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风口,新造车势力崛起、行业重组,产业格局正在重构,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也是一场猛烈的洗礼。”

  “我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牢牢把握‘不变’的本质,这是我们能够在大风大浪中赢得长远发展优势,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的基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优势(S):
1、国有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2、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
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3.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3、买到100%股权与知识产权
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这是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首次收购国际高端汽车品牌。
福特11年前以64.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沃尔沃,去年因金融危机袭击,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筹措现金,并专注于福特母品牌发展。据了解,在签约最后关头,双方就成交价格进行了激烈的谈判,业内此前预期成交价是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仅相当于福特当年买入价的1/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吉利买得比较划算。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4、总部留在瑞典,在华将建新厂
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双方称,这些协议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拓展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据记者了解,吉利目前正考虑将沃尔沃在中国的新工厂设在北京或天津。
5、依赖中国市场拟两年扭亏
李书福承诺,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不会改变沃尔沃的品质。这个著名的瑞典豪华汽车品牌将继续保持其安全、高品质、环保以及现代北欧设计的核心价值。
劣势(W):
1、管理经验有限
在吉利宁波基地,汽车生产还处在初级阶段,与福特的生产线相比,两者确实不是一个数量级。
2、人才战略实力有限
我们不否认吉利有不少人才,但吉利面对一个著名品牌,究竟有多少知晓汽车战略和运营汽车产销策略的将才帅才,就值得思考了。因此,有识之士提出,当务之急是收购人才,收购某些单项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好时机,而不是去急于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因为,沃尔沃的资产和品牌结构很复杂,就是吉利买下了沃尔沃,是不是能够消化得了?
3、吉利与沃尔沃品牌悬殊太大
早时的“歧视”会带来收购后的更多“歧视”。谁都知道,吉利的自主品牌所谓的一花独秀,也只是停留在我们的媒体宣传上,就是在国内的大中城市,购买吉利的人并不多,遇到的歧视不在少数。吉利的口号也是“造中国人能买得起的好车”。既是买得起,就注定了它低端车的定位。那么真要和沃尔沃结合,一经转变,不知吉利能不能承受得起。
机遇(O):
1、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回暖
2、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注入新的血液
3、汽车行业消费者需求潜力巨大
威胁(T):
1、金融危机仍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2、消费者对进口车具有偏好倾向
3、收购后的整合问题不容忽视

   整合重组,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能撼动现有市场格局吗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迎来复工、复产的首日,吉利汽车释放了2020年开年以来汽车圈内的第一大重磅消息。

  2月10日晚间,吉利汽车(HK.00175)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与沃尔沃汽车AB公司(沃尔沃汽车)管理层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据悉,重组后,沃尔沃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未来还考虑在瑞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合并的具体时间表和详细计划尚未制定。受此消息影响,今日吉利汽车港股高开8.61%,报价14.88港元。截至收盘,吉利汽车涨5.69%,每股报价14.48港元,市值1332.7亿港元。

  自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后,十年时间,沃尔沃汽车从瑞典起家,华丽转身为全球化的豪华汽车品牌,吉利汽车也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屡创新高的市场占有率,并逐渐向世界舞台迈进。如今,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吉利汽车控股与沃尔沃集团的谋划重组,将为双方的发展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是否会撼动现有的市场格局值得关注。

  新集团规模优势更加突出

  吉利汽车的公告发布后,瞬间在资本圈和汽车圈引发热议。随后,一封吉利控股集团致员工的内部沟通信也随之流出。

  这封内部信透露道,未来吉利汽车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更高占有率,加速全球化发展;沃尔沃汽车要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进一步加强亚洲及其他市场开发力度,持续改善成本结构。因此两家公司的重组,将使得双方共同受益。

  吉利汽车的公告显示,组建全球集团后,将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同时还将保持旗下沃尔沃、吉利、领克和极星的品牌个性。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表示:“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更加强大,更具竞争力。”

  沃尔沃方面则认为,此次整合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据了解,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就重组事宜形成方案,并向双方董事会汇报。沃尔沃汽车集团现任总裁、CEO汉肯·萨缪尔森将协调双方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合并交易进行评估。

  前十年融合打下坚持基础

  2020年,是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十周年,站在新十年的时间节点上,吉利汽车与沃尔沃集团谋划合并事宜,并不出乎人的意料。在此前的十年融合中,两家公司已充分展现了各自的优势,并在不断的碰撞中,激发了彼此更大的潜力。

  数据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共销售136.2万辆新车,成为中国汽车品牌销售冠军,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沃尔沃汽车方面,2019年全年销量突破70万辆,营业额达2741亿瑞典克朗,较2018年增长8.5%。

  吉利与沃尔沃的销量之所以能够双双逆势攀升,与彼此的几大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就一直坚持着充分授权、探索发展、深度协调的发展原则,尊重沃尔沃原有的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全球运营,同时也在联合采购、联合开发、资金、物流、基础设施及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协同,逐步从财务、生产制造到技术实现全方位融合。

  其中,在技术、组织和文化上的融合最为突出。2012年3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双方宣布将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和环保型的小型车,以及电动车、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自此,双方在技术方面的融合持续发挥作用,为两大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撑。

  组织融合方面,领克品牌的诞生是最有力的证明。这个在吉利与沃尔沃合资下产生的高端汽车品牌,充分融合了彼此的优势,形成了互补。

  文化融合方面,吉利汽车以国际视野进行全球布局,通过建设敏捷型组织,建立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运作的机制,实现了与沃尔沃的互相认同,实践证明,文化上的融合也是促进双方彼此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剑指全球化发展

  应该说,前十年的融合发展,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此举也将促进又一大全球集团的诞生。事实上,对于年销量连续破百万,国内市占率持续扩大的吉利汽车而言,国内市场并不是其最终的阵地,早在十年前,吉利汽车就将目光着眼于全球舞台。

  在体系能力上,吉利汽车建有全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造型设计中心体系,以支撑旗下各品牌发展。同时,近十年内,公司研发总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以技术立品牌。

  战略上,吉利控股集团一直践行“全球型企业文化”建设,并立足“本土化生产、本土化供应链、本土化管理、本土化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全球化战略,持续增强对外合作。

  截至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领克汽车、几何汽车、极星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各个品牌已形成了相对独立、协同发展的态势,各个品牌围绕各自的用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辐射到全球各地。

  之所以此次展开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讨论,也是基于吉利汽车在面对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变革过程中,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到了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和可能性。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深圳传音控股有限公司的品牌概况

  传音旗下拥有TECNO, itel, Infinix以及Oraimo等品牌,是一家在非洲为广大消费者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和“12+1”售后服务的手机品牌企业。
 

   传音控股的海外销售怎么样

  曾经看到一个传音的海外销售分享自己经历的帖子,挺受触动,分享出来,希望也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
我们暂时称呼她为晓梅吧。2018年,晓梅接到总部项目后,和本地团队协作进行线下推广活动,走过大大小小50多个城镇,开始真正深刻的体验非洲的工作和生活。
有人也许会问,一个女生为什么非得亲自出差远赴非洲,每天还要面临着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晓梅认为,如果连当地市场都不了解,基础工作如何开展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判断本地员工做的正确与否呢
整整两个月时间,不是在赶路,就是在门店。从肯尼亚首都到五六线偏僻小村庄,从东部旅游港口城市蒙巴萨到西部基米利利附近的小山区;曾坐着舒适宽敞的火车穿越草原,也和本地人一起挤过狭小的Matatu(容纳15-20人的非洲小型面包车);见过早晨五六点钟的太阳,也在凌晨翻过几十里荒无人烟的山间小路。最窘迫的时刻是出差结束后,连夜坐十几小时的车赶回;最感动的时刻是遭遇突发情况时,肯尼亚本地团队总是第一时间把晓梅护在身后;最幸福的时刻是听到用户们夸传音手机质量好品质优……每一种体验,都很刻骨铭心。
晓梅说,传音是一家值得期待的公司,非洲是一片值得来的热土。在传音即使是职场新人,只要有想法、有魄力,就有适合你的一片天空。不仅有导师引领,完善的培训课程将让你融入新岗位。东非气候宜人,节假日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当地自由、舒适的生活。
如果大家有机会加入传音,如果能幸运地来到非洲,在这里,会感受到与国内完全不一样的职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