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
央行再次降准释放资金流动性,对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
这次是不给到房产行业的。
所以影响不大,甚至可能会降价、
降准会造成哪些影响?
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优缺点
优点
(1)中央银行拥有主动权,受外界影响小,较好的体现央行的政策意图。
(2)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
(3)作用于所有的银行和存款型金融机构,时间、程度上公平一致。
缺点
(1)政策效果过于猛烈且缺乏弹性,受银行体系的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大,不能经常使用。
(2)增加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降准”对楼市影响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超级利好银行股,同时利好股市,利好楼市。
下调准备金只是对冲硬着陆风险,对股市而言可拿来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场预期,表现最好的是银行股;但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
降准意义
通过降准,一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准备金下调以后,银行的资金相对更宽裕,对于投放信贷是有好处;二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宽松,有助于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之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约150亿元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后,也有助于银行在未来能够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信贷资金。同时,不排除接下来将MLF利率下调来影响牵引LPR利率的下调,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准影响
行业配置
中信建投认为,首先,牛市第二阶段到来券商将构成最优行业,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改革对券商也长期利好。其次,利率下降,经济转型,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水平提升更快,叠加盈利预期的改善,长期看好。第三,信用宽松,利率下降,逆周期力度加大,对于估值低,困境反转的部分周期(例如化工、汽车)行业也具备良好的机会。第四,消费也成为内生增长的主要需求,这也是值得长期坚守的方向。第五,利率下降之后,高股息板块的配置价值对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者也具备新引力。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央行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力度很大,释放出了近万亿的长期资金,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充裕合理,对股市、债市等都具有利好影响。
央行降准啦,对老百姓的钱袋子有何影响
按照传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一国货币当局增加本币的发行量,增加市场本币的流动性,就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贬值。这次央行降准,估计可释放出近9000亿流动性,以此认为人民币当然会贬值。如果中国央行也如世界各国的央行一样再全面推行量宽政策,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进入降准降息周期,那么人民币自然是会进入贬值周期了。
不过,央行降准之后,人民币是否会进入贬值周期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考虑。第一个问题是,当前中国的汇率政策主要是针对人民币对美元的管理。所以目前市场上所说的人民币贬值或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主要是针对人民币对美元而言,也就是说,最近人民币的贬值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实际上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或非美元货币是升值的。而且对一些非美元货币升值幅度还很大。也就是说,如果央行当局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做少许的改革,从而改变当前人民币贬值的含义,那么央行降准后人民币是不会进入贬值周期的。
第二个问题是,按照一般理论,货币的流动性增加,会导致货币的贬值。但这是以金本位下的一价机制为假定前提的。在这种假定下,货币的发行取决于黄金的持有量及这种持有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但是,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完全以信用美元为主导。在这个体系下,货币之间的关系无法用实体经济的定价基础来确立。所以,不同的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往往取决各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取决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无论是市场公开还是政治上的较量都是如此。既然汇率作为一种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人民币是否贬值并不在于中国央行流动性发行多少,而在于中国央行对这种人民币汇率变化国家整体利益的衡量。比如,2009-2013年是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最快的几年,但这个时期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是升值最快时期。因此,这次央行降准是否会引发人民币的贬值周期是相当不确定的。它完全取决于中国央行对当前人民币汇率的评估与权衡。任何外部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就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与中国央行来较量的。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降准
央行在这个时候选择降准,原因不外乎三点:
一是加大政策力度遏制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刚刚在上海闭幕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通过的公报,谈及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形势,毫不隐晦的指出:“资本流动出现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英国可能脱离欧盟以及一些地区存在大量难民且人数仍在增加将对经济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加大。此外,对全球经济前景进一步向下修正风险的担忧日益增加。”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1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仍然不容乐观,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极大的下行压力。
二是受资本流出的影响,流动性仍然偏紧。笔者注意到,很多人对1月份信贷新增2.51万亿元给予了很多解读,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1月的1.47万亿元和“四万亿”后首年的1.62万亿元,为单月历史最高位。但考虑到春节因素,1月份的数据尽管创了历史记录,但基于此判断货币政策已经放水并不准确。这次选择降准,其实是在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人民币贬值加速了资本流出的速度。央行的数据显示, 2016年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6445亿元人民币,至24.2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第二大降幅,仅次于2015年12月7082亿元的降幅。这已经是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下降,合计达到了1.6万亿元。尽管之前央行通过MLF、SLF等工具进行对冲,但这依然无法替代降准的作用。
三、对抗通缩的压力。笔者2014年以来一直提醒,在中国经济引擎转换的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是通缩问题,2016年中国经济的头等大敌是通缩。2015年CPI下降到1.4%的低位,1月份的PPI仍然为负的5.3%,已经连续47个月为负数。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陷入了典型的通缩状态。对于长期以来和通胀做斗争的中国货币政策而言,似乎对通缩的反应有点过于缓慢。再加上民意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天然的警惕,导致我们的货币政策总是瞻前顾后,希望能够让所有人满意,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在某种程度而言,通缩会引发企业债务实际负担的上升,导致信心的低迷。相对于产能过剩、杠杆等问题,通缩的问题对经济整体的影响更大。
央行为什么要定向降准
降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省略说法。
定向降准是指针对于特定的金融领域进行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
央行定向降准是央行实施的一系列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目的的货币政策,而这就意味着央行将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为市场注入了一比资金,降低了民间融资成本,激发市场资金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2017年8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工业生产大幅放缓已成事实。9月份数据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出台“全面降准”措施,可以预见9月份数据会进一步回落。这些都需要央行用“全面降准”举措发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及时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经济超预期回落和利率进一步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