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聚焦 >

微软股权占比,美国微软公司股份构成

更新时间:2021-11-23 14:40:57

  (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基本现状 1.股权结构的含义。股权结构是指各股票投资主体所拥有股票的种类和数量在目标投资企业全部股份中的分布构成,表现了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各不同持股主体之间的所有权构成。 2.股权结构的分类。(1)集中型股权结构。集中型股权机构的特点是股权高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所占份额很小;(2)分散型股权结构。分散型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分布分散,股东数量较多,单个股东的作用有限;(3)阶梯型股权结构。股权相对集中于一定数量的股东手中,股权分布呈现从高到低的阶梯形态,各个股东以其持股水平为依据,决定其行使权利的努力程度。 3.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大致包括以下三大类股份: (1)原发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发起人股),主要包括国家股, 内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外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其他发起人持有的股份;(2)非发起人持有的未上市流通股份(非发起人股),主要包括上市前募集的法人股(募集法人股),上市后形成的转配股(转配股),上市期限已确定的内部职工股(职工股),其他未上市流通的股份;(3)已上市流通的股份,主要包括A股, B股,和H股。 (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1.未流通股股本比重大。未流通股股本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截至2000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未流通股占总股本的38%,虽然未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在最近几年中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维持在相当高的比重,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仍占绝对优势。 2.国家股股本占绝对优势。国家股股本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占有绝对优势, 1997年国家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重为32.60%,期间虽略有下降,但在2000年又达到了37.32%的高峰,且一直处于第一大股东地位。 3.法人股比重相对较高。法人股股权在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高,基本维持在25%~30%;在1997-1999年度法人股比例有逐步上升并超过国家股的趋势,但在2000年国家股比重再一次与法人股拉开了差距,这表明在2000年度上市的公司中,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多数。 4.流通股比重较低。流通股股本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重较低,流通股最主要是A股,A股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这反映了中央近些年来所采取的“稳步减持国有股比例,增大可流通股份比例”的政策取向。 (三)我国企业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股权分置。首先,股权分置(人为地划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造成市场定价畸形是产生股价泡沫的制度根源。其次,股权分置是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地位不平等的制度基础。最后,股权分置造成一股独大,就没有办法彻底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2.股份种类过多。中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的股份种类过于繁多,流通股(A股、B股、H股)因流通市场的不同而彼此处于分割状态,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价格,无法遵循同股同利、同股同权、同股同价的原则。 3.股权的高度集中性。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向国有股呈现高度集中性,国有股股东是大多数上市公司唯一的大股东,这导致股本结构中各大股东之间的实力分布极不平衡,产权多元化特征不明显,缺乏形成权力制衡的产权基础,极易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蚀。 4.证券市场市场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股市仍是一个调控色彩过浓的“政策市”,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庄家的操纵和散户的非理性投机行为,人为造成中国股市频繁的异常波动,影响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 (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方向 1.股票全流通和国有股投资的优化。解决股权分置,其核心要义是赋予非流通股流通的权利,摒除同股不同权。只要股票具有了正常的流通性,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本来经济局面。 2.统一股份种类。统一股票市场涉及许多具体问题,如国有股、法人股的流动问题,A股和B股的对接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A股与B股的接轨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首先,A股与B股接轨的前提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实现其还需时日;其次,A股与B股市场的对接对于投资者的风险难以预料,这些都会影响二者的顺利接轨。 3.大力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由数个适当身份的大股东持有公司适度集中的股权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进。所以,部门在减持国有股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各类基金组织的发展,培育机构持股者的力量。 4.发展银行持股模式。银行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它参与公司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首先,银行自其产生以来就是公司最大的资金支持者。其次,银行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因为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银行本息的偿付。再次,银行更有能力和动力参与公司治理结构,银行具有在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同时,通过参与公司治理结构,银行可以获取更大、更长远的利润回报。最后,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公司的全面发展。 (五)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业绩水平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和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25日在此间发布2010年度“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数据显示A股主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从2007年至2010年呈V型变化趋势。中国整体经济持续向好各 行业 盈利能力平稳增长。 该指数自2008年5月以来每半年发布一次。本期指数依据23个行业1772家A股主板、中小板非ST上市公司其中民营企业835家和209家A股 创业板 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计算得出。本期指数主要显示特征为: 一、2007年至2010年全行业平均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走势吻合。22个行业中14个行业毛利率有所上升其中10个行业的毛利率超越2007年平均水平。 二、主板及中小板的民营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方面表现均优于国有及其他类上市公司。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以及短期偿债能力整体表现优于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 四、在宏观经济呈现先降后升发展态势的20072010年期间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以及信息服务三个行业盈利能力依然持续增强。 具体在盈利能力方面餐饮旅游、医药生物、房地产行业位于前三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商业贸易最低;在成长能力方面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行业位于前三医药生物、餐饮旅游和公共事业最低;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和医药生物行业最低黑色金属、房地产、商业贸易行业最高。 此外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房地产行业平均毛利率增幅最大继之是纺织服装、交运设备行业。 (六)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水平的提高、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有赖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是上市公司生存的根基,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持续的原动力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要经过长期培育才能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最主要、最有效方式。 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防止对手模仿的唯一方式是不断提升和改进核心竞争力的等级,而提升和改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的创新能力。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使得对手模仿时投入大,花费时间长,总是望其项背。 创新要追求的是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使消费者的价值获取最大化,获取最大化的市场份额;二是使创新的发明者和应用者的成本结构发生重大改变,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高使用价格武器的主动性,提高市场的话语权,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产品上形成行业标准,进而整体提升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创新,还包括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工艺的创新、机制的创新、新产品研发的创新。 二、创新要具备三方面能力: 一是战略创新能力。战略是决定公司成败的首要因素,公司的成功,不是战术的成功,而是战略选择的正确;公司的失败,不是战术的失败,而是战略选择的失败。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正确,成长为行业领导者只是时间问题,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失误,不仅不会实现既定的目标,还会走向消亡。战略创新是战略管理最高层次的内容。战略创新是打破行业传统和行业习以为常的规则,创造出通常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价值,而成为行业领导者。 战略创新最为挑战性的案例是面对整个市场的竞争战略。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同行业的公司,而是整个市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放在更为广阔范围来考察,才能够打造出一流的企业--这种战略思维人们都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把人们普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得以实现,就实现了战略性的创新。 战略创新不仅体现在战略设计的创新,还体现在战略实施过程的创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整套的行动系统创新的基础之上。 未来市场竞争中只有两种企业存在:一种是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上具有最佳能力要素的企业;另一种是将这些能力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企业。 二是对市场的预测和反应能力,能捕捉和实施把握市场的机会。这种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适时、适度,领先市场半步,领先竞争对手一步,就能获取竞争优势;反之,超前市场需求、高于人的需求升级发展的速度,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失败。 举例来说,IBM在PC机领域的成功、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成功、英特尔在电子芯片领域的成功,都是适时适度、领先市场半步、领先竞争对手一步成功的范例。反之,施乐公司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在PC机的研发、操作系统的创新领域最早的发明者,但由于当时市场还远没有培育出来,无论在人的观念、意识,还是支付能力方面,都还没有形成现实的市场需求,这种创新对施乐公司的发展毫无价值。 三是动员和获取市场资源的能力。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经营资源的占有和拓展,动员资源的能力是公司发展的条件,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如上市、发、战略联盟、合资合作、股权互换、兼并收购,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经营能力,实现快速拓展市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