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多家知名投行眼下给出的答案似乎颇为出人意料:新兴市场眼下其实正处于有利地位,不仅有望抵御美国陷入衰退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
这是包括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基金经理们达成的共识,这些机构人士表示,虽然可能在短期面临动荡,但发展中国家仍将受到低估值、高收益率、更快增速的推动,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复苏有望起到缓冲作用。
鉴于全球市场眼下的处境,上述看好新兴市场的观点无疑显得尤为大胆——对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经济体可能出现经济萎缩的担忧,已引发了对美国国债和其他避险资产的购买冲动。而新兴市场年内的惨状则令人印象深刻:股市和债市均遭遇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暴跌,新兴市场货币更是正遭受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跌幅之一,甚至超过了2020年的疫情之初。
那么,当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威胁笼罩之际,这些业内资深人士为何还指望新兴市场能表现出韧性呢?
德意志银行负责中东欧、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汇率研究的Oliver Harvey表示,“悲观情绪可能已接近顶峰。我们有理由认为,新兴市场的表现可能会比过去的衰退时期更好,原因包括“海外对当地资产的所有权很低、利率起点相对较高、以及估值更为便宜”。
历史表明,仅仅是对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的预期,往往就会引发整个新兴市场的早期抛售,并在经济收缩真正到来时,令这些市场的估值处于洼地。例如,美国在2009年6月才走出大衰退,但新兴市场的股票和债券在2008年10月其实就已经见底,甚至在美联储开始启动量化宽松之前。
而这一次,新兴市场的抛售始于2021年第一季度,比发达市场早了整整一年。
资产管理公司Ninety One的基金经理表示,“无论是历史纵向对比,还是与发达市场同类资产的横向对比,新兴市场资产眼下都很便宜。目前的估值表明,温和的经济衰退已经被定价,而严重的衰退——尽管不是我们的基本情况,也已离被定价不远。”
在这些乐观人士认为可以将美国经济萎缩的影响降至最低的所有因素中,中国无疑被寄予了厚望。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以及货币政策环境的相对宽松,他们押注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下半年将会出现复苏。
M&G Investments新兴市场债务主管Claudia Calich表示,“如果中国仍保持相当良好的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对美国或欧洲衰退的担忧。虽然宏观层面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阻力,部分较弱的国家可能面临困境,但当前的价格和估值已经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调整,很多负面因素已经反映在了价格之中。”
高盛集团全球货币和利率研究联席主管Kamakshya Trivedi也表示,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肯定将会有所帮助。不管是否能完全解除新兴市场面临的不利影响,但至少会减轻部分负面影响。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Tai Hui则指出,尽管部分依赖对美欧出口的国家,以及外部收支状况疲弱、实际收益率较低的国家,仍将很容易受到冲击,但中国的需求可能会保护原材料出口国——因为中国是最大的买家。
新兴市场或有望“独善其身”
总体而言,接受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到2023年,新兴市场增速比起发达市场的领先优势将翻倍,达到2.5%。而届时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去往哪里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德意志银行的Harvey预计,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继续超过美国,从而为当地货币提供支撑。当然,不同新兴经济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捷克和智利等国的增长风险正在上升,但波兰等国的经济前景强劲,南非和墨西哥的复苏也仍在继续。
Harvey表示,“即使我们预计美国会出现衰退,但新兴市场出现广泛的衰退根本就不在我们的基准预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