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俗的讲 摊余成本 到底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相当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例如固定资产的有成本,还有折旧,以及减值准备,那么它的实际价值(也叫账面价值)就是成本减折旧,减减值准备。这只是个比方。实际中用到摊余成本的一般为金融性资产,但不包括股票,主要用于和贷款,其实也就是企业从外面借的钱,原理都是一样的,您的题目比较笼统,不清楚您是想知道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还是摊余成本的计算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实际上是资产内涵报酬率的计算,也就是实际付出的利息,而不是应计利息,计算方法一般用的是用求未来流量的现值折现率的方法,比如您买的(或其他资产)市场上价格(公允价格)是10 000元,而您分期付款,每年末要付3 000元,付4年,那么将每年的3 000折现,要有个折现率,通过这个折现率折成现值10 000,那么这个折现率就是实际利率,用您实际付出的成本乘以这个实际利率是您实际上负担的利息。为什么会有这个实际的利息了,因为您一开始就占用了这个资产至于摊余成本,则是您实际付出的价值,比如您年末付出了3 000元,又收到了100元的利息,那么实际上您付出的价值就是 2 900对吧希望您理解了摊余成本和其中的计算。 摊余成本,是指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参考资料: 关于摊余成本的几个问题 应付(一)一般公司企业发行的一般公司,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均按面值记入“应付”科目的“面值”明细科目,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记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企业发行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等科目,按票面价值,贷记“应付——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利息调整”科目。利息调整应在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应付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在存续期间的未来流量,折现为该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二)可转换公司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值,贷记“应付---可转换公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可转换公司(利息调整)”科目。对于可转换公司的负债成份,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相同,即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费用,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认应付,差额作为利息调整进行摊销。可转换公司持有者在存续期间内行使转换权利,将可转换公司转换为股份时,对于面额不足转换1股股份的部分,企业应当以偿还。 幸福酒好& 2008-08-23 14:08 检举
2: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的理解
发行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超过的面值发行,收到的金额高于票面价值总额,就是溢价发行;相反就是折价发行。
关于应付的“应付--利息调整”科目的确定额,实际上就是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发行的的票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溢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应计入“应付--利息调整”科目的贷方;折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就在“应付--利息调整”的借方。
摊余成本就是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通过各期的调整(利息调整)后的余额。这一余额又会作为下一期调整的基数,再次进行调整。一直将企业溢价或折价(实际上是多收或是少收的金额)而记入“应付--利息调整”的金额,调整完。到最后一期调整后则是摊余成本等于的面值。即“应付--利息调整”的余额为O。那么,溢价时,摊余成本=实际收到金额-每期的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折价时,摊余成本=实际收到金额+每期的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第一期的摊余成本就等于发行时收到的实际金额)
每期的调整数(每期“应付--利息调整”发生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票面利率与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之间的差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
应按照应付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利息调整”科目。
由于发行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所以为筹集发生的费用,就应记入“财务费用”。如果是为了某项特定事项而发行的专项,则应记入工程成本或相关费用中。如企业为建造厂房,而发行的,记入“在建工程”科目;为生产产品的,记入“制造费用”等科目。
3: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4:摊余成本科目怎么理解这个科目有什么用
看是否有签订协议
5:什么叫摊余成本用通俗一点的话解释,请不要用专业术语给我解释谢谢
看到这个提问有意思,这个回答也很有趣。我只是补充下,就以发行采用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为例吧,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如果把初始发行取得的收入作为本金(即10斤铁 ),因为每年期末实际支付的利息费用是按票面价格与票面的名义利率计算的,会与实际利率计算出的利息费用产生一个差异,溢价是正数,折价是负数( 即铁水乘出去1/10 ), 用初始发行取得的收入作为本金减这个差异,即得到摊余成本(铁就是9斤了),以后各期分别以上期的摊余成本作为本期的本金,重复循环计算到到最后一期还本付息时,倒挤利息费用。
没注意到这问题已是一年前的了,又舍不得不在这精彩的回答后留下注解,希望对以后查询这个问题的人有用吧。
6:什么是摊余成本?如何计算一项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
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实际利率为10%。
以上述折价销售为例看待摊余成本:购买5年期折价购买后,实际支付价款与票面金额之间形成了一个250元的差价。从理论上来讲本次投资购买除每年的利息外还盈利250元,但是这250元数额初期产生时,不能立刻将其纳入到投资收益中去,即使理论上他也是投资收益,但他不是本期(本年度)的投资收益数额,而是跨度5年时间的投资收益总额(只针对250元而言,不含利息等收益)体现。因此只能先把250元找个科目存起来(因为数额已经产生,你不得不在会计账目中体现出来,但又必须体现年度会计账目的真实情况。这就好比返还线元,难道你能说你这个月收入了100的话费。),于是只好放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中。然后在每年把250元按一定的比例转到投资收益中去。整个过程就称之为摊余成本。至于按什么比例来算每期的摊余成本,基本上按下面的公式,最后一期用总额250减去每期的摊余成本数额即可,基本上就是把利息调整科目整平就可以了。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1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00×10%=100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0-59=41(这就是本期从250元中应该计算到本期的差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