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华为公司任正非占股多少

更新时间:2021-10-08 16:06:50

  任正非在华为的股份有多少

  任正非在华为的股份非常少,他把大部分的股权都分给了员工。

  任正菲占华为多少股份

  没股份!

  华为任正非股权仅有1.01%,为什么可以做主

  “掌握公司股权控制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通过占有公司最多的股份。
你在公司的股份大,语气就大,声音就大。即“同股同权”。也就是说,假设A有10%的股权,那A就有10%的投票权,不会是9%,也不会是11%。所以,如果某个股东的持股比例降到了50%以下,那么通常就被认为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灵活运用。
华为就是这种形式。据公开数据,华为有两个股东,任正非占 1.01% ,其余的 98.99% ,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有。
《中华人民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而华为的公司章程里规定:“任正非先生中华人民公民,在华为决策问题上,享有一票否决权。”就实现了控制。
从法律上说,华为公司的股东有两个:一个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代表近 9 万名员工持股 98.99% ;另一个是任正非,持股 1.01% 。
尽管华为多年来,一直对内部员工进行配股,但这些股票并非真实存在,华为员工持有的股票,仅仅属于“虚拟受限股”,华为员工只有获取红利的权利,该股份在法律意义上和公司所有权毫无关联。而能够决定华为集团归属的,仍然在于任正非持有的自然人股份,以及“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近 99% 的法人股股权。另外,获取分红的资格与员工身份绑定,离职员工的分红权会被剥夺。
“所以说,华为员工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华为公司股东。华为的老板,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任正非。

  据说是真的,中兴的候为贵,万科的王石,持股比例都不高,但是这种企业往往最有竞争力,因为大家都有股权,大家都是为自己在奋斗,而不是为老板在卖命

  任正非只有不到2%的股份,为何能控制庞大的华为帝国

  任正非持有华为股份不到2%,但是他在华为却有绝对的话语权,在行业中可以称为绝对的职业经理人,那为什么可以不到2%股份,却具有绝对话语权呢,我觉得的有几个原因。
 

  第一,华为股权分散在华为工作的应该都比较清楚,大小管理层和工作年限较长的都或多或少持有华为股份,所以华为完全是一个股权激励制的公司,让所有员工感觉自己在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老板。由于华为员工接近10万人,所以股权被稀释的较为严重。那有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员工联合起来股份超过任正非不就可以控制华为了,对于这类情况,人家早有办法解决。其实在华为只有任正非一个人是个人股东持有,其他都是工会委员会代员工持股,代员工持有股份只能获得华为的分红,没有管理权和投票权,如果员工达到华为规定持有股份的要求,工会给你发放代持股份,如果离职工会收回员工股份。所以虽然任正非持有股份不到2%,但是只有他是个人持股,其他虽有股份但都是工会代持,而且工会服务于华为。
 

  第二,一票否决权任正非在华为的所有决策都具有一票否决权,这明显相当于同股不同权,何为同股不同权,就是一个人持有10%的股份,但是一份股权具有十倍的权利,那10%就具备了100%话语权和决策权了。当时小米在上市后,上市后担心股权被稀释影响雷军的控制权就是采用的同股不同权。在华为自然任正非具备一票否决权。
 

  第三,精神地位华为是任正非在1987的自己一手创立起来,带领华为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通讯行业的巨头。可想他的对于华为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任正非代表了华为,华为离不开他。他代表了华为的精神支柱和公司的核心,这个地位谁也不能撼动。所以我觉得三点原因是任正非持有不到2%的股权可以控制着庞大的华为集团。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加关注获取更多市场分析和预测。
 

  2019年华为任正非持股占比是多少

  新年伊始,华为总裁任正非连发两封内部邮件,向所有华为人发出信号:未来的形势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华为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
在内部邮件中,任正非提到:"如果对标没有价值,就应该裁减和放弃一部分工作。要放弃一部分平庸的员工,降下人力成本来。"字里行间,透露出华为要精简人员的决心。
以下为内部邮件全文:
过去公司人力资源对标功能组织建设,逐渐脱离作战系统,建立了自我封闭体系,成了落后于业务发展需要的体系。
人力资源是主战部队的助手,作战需要资源,人力资源要对资源负责任。
什么是“资源”
就是优秀的员工(各级骨干+英雄+领袖),以及合理的作战队形。
所以,人力资源体系一定要改革,HR要注重绩效管理、组织激活、领袖选拔、英雄评选,其他事务性工作(如签证、人事……)应该逐渐剥离出去,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要坚持三条管理方针:坚定正确的政策方向、稳定适用的人力资源考核模版为基础的应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国一策、一品一策……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环境突变的临时考核机制)。
以前做得好的方面也要继续发扬,使我们的管理机制变得坚定正确、灵活机动,一切向“作战”靠拢,所有形式主义的不增值管理都应该消亡。

以“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为目标,当前人力资源的战略重心是解决绩效管理的合理性和规则性。
人力资源部管规则,首先要集中精力解决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规则性,这是你们当前的战略重心。
绩效管理有几个优化点:
一是,坚持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产粮食”的结果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占比多少,例如70%;
二是,强调战略贡献, “增加土地肥力”是评议出来的,按微软萨提亚的那三条,相关部门也要投票的,占比多少可以探索,例如30%,这一部分我们目前还做得不好;
三是差异化管理,不做一刀切。
1、组织绩效管理与业务结合,利益问题用“包”的方式来解决,人力资源部提供考核方法和工具,授权给各级作战团队和他们的干部部去考核。
第一,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虚拟考核报告来计算出某国的初始薪酬总包。可以根据过去三年该国的薪酬包平均值作为基数,形成薪酬总包的基础值。
第二,再计算该国的艰苦系数、困难系数,确定调整值;战争补贴在战争结束了,就要关闭。
第三,再算上整个公司的通货膨胀系数把这个系数也给它,(比如可以按公司年收入与薪酬包的关系来计算出膨胀系数),这样就得出一个该国薪酬总包的总值。
基于薪酬包总值的边界,授权作战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去评价,可以绝对考核,也可以相对考核。我们要摸索优化,例如,终端的26%分配,能否一定五年。
我们一定要坚持贡献面前人人平等,为价值评价基础。当然,对贡献的注释,可以讨论细化与PK。
小国加强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就可以减少人员编制。带来的效益改进不只是减下来的工资和成本,还要包括减掉人员持有的TUP收益,而减掉的公司股票收益也要纳入对该国的改进成绩评价,即使人员调到其他部门,也算是减下来了。
有人问“如果组织经营结果不好,主官有没有可能会有好的绩效结果”回答是:“肯定没有!”。
但是这个主官可能是优秀的,就先边缘化到战略预备队中去,重新接受挑选,剃了头去冲锋,证明他还是一条好汉,再组建队伍去冲锋作战。
例如,李云龙、向坤山、史耀宏就几下几上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不会为了一个人,畸化了我们的考核导向体系。当然,这个人可能受冤枉了,但既不关“监狱”,也不“杀头”,到战略预备队重新成长,有何不可以呢重新爬起来再战斗。
2、个人绩效管理坚持责任结果评价导向,以促进“为客户创造价值”、“相互协作”、“差异化管理”为优化重点。
微软总裁萨提亚对员工提的三个问题很科学,值得我们学习:
我如何利用公司已有成果提升个人或团队工作效率
你自己做了什么
你帮助别人或团队做了什么
我认为可以作为考评改进的参考标准。在结果中,不要过多强调个人贡献,就讲你对团队的贡献,最重要是整个团队在进步。就像“全营一杆枪”一样,团队内可采用绝对考核方式,让他们的项目经理去分配。
第二,战略贡献还包括协同,这30分包括协作部门对你的评价、下级给上级打分。
当然,主官和普通员工的考核比重应该不一样,高级主官可能70%是战略贡献、30%是当前结果。主官一定要牵引公司前进,领袖就是以战略方向为中心。如果没有战略思维,就不是主官,他可以退成主管,抓事务性的日常工作。
个人评议也有方法论。
比如,我们号召每个员工都站在走廊上讲自己的学术报告,演讲的过程中,不仅是在激发自己,也带动了别人走向更加开放。如果他讲的话不符合事实,大家就会发表意见,评价会更加实事求是。
越开放,越实事求是,我们的度量衡也掌握得更清楚。
又如,每个员工都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工作档案,多次复盘就是不断建模,这样他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也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