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股灾1987,1982股灾

更新时间:2021-12-23 17:16:42

  1:1987年股灾跌幅度,到今天又上涨了多少

  1997年恒生指数从16800多点跌到低点6500多点,就剩下个零头,现在是23300是低点的3倍多。

  2: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股灾一共有七次。分别是1929年美国大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1973年股灾、1990年股灾、1996年中国股灾、2001年中国股灾。

  3:1987年股灾是怎么回事

  我已经修改过资料,请参考下:
美国“87股灾”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曰跌幅最高纪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灾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编辑本段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

  4:1987年股灾跌幅度,到今天又上涨了多少

  87年的股灾之后,剩了3到4倍现代

  5:大时代里的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金融市场为背景。
剧中这个场景正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也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大股灾,这一股灾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1967年的暴动,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社会内部出现剧烈变化,但港英漠视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于豪门富贾,也是重要原因。在动荡之下,股市受到显著冲击,当时的证券交易所在6月份还一度宣布停市两个星期。暴动结束之后,市场才逐步恢复。
不过,1969年之前的股市,上市门槛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为英资,华资受到一定排挤,即使参与买卖股票的职业,在当时的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967年的暴动可以算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一,港英汲取了这次时间的教训,开始关注华人民生,提升市民对的归属感。
股市在1969年之后开始升温
当时因为股票交易活跃,股票的登记与过户手续还是通过人手办理,难以及时处理积存交易,证券交易所当时在1969年11月1日开始宣布股市只开放半天,让经纪下午处理交易。
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来证券交易所的独家垄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股市已经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数目一直维持在65家左右,但是的工厂数目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远东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粤语交易,容纳女出市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举措,其交易量迅速超过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这一段时间应当说是股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知名的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的,例如新鸿基、长江事业等。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黐线”之称的天线上市。
经历过股灾的人肯定过目不忘,因为那感觉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样疼。财迷哥认为,《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最终,四个儿子跳楼,他自己侥幸存活。另一方面,这种人为太高股指的行为,也让泡沫产生。如果一直发展下去,股灾怕是不远了。
疯狂之后,总是走向灭亡。经过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后,外资率先大手出货,跟着抛售的人越来越多,恒生指数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3月底股市急泻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点,年底跌至400点,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更低见150.11点,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纽约的股灾还要严重。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举生积蓄化为乌有,跳楼新闻经常见报,整个市面萧条,进入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直到数年后才稍见色。 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损失,相信令很多人毕生难忘,但若与1973年的股灾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于1973年的股市大震荡,从一开始创出1700多点的空前纪录,到跌至1974年150点的新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东以阿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引致能源危机和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股市才会从千多点高峰急速狂泻;但笔者却认为是投机过分,物极必反的必然结果。“要你灭亡,就先要你疯狂”,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的。
经过了1973年的股灾以后,经济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亦从此打稳了根基,使人们明白股票的风险,把带进80年代的辉煌日子。
1974年后,设立两个非全职的监察委员会(分别负责证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员(证券及商品交易监管专员),办事处隶属部门。
商品交易伴随国际贸易频繁产生,1976年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棉花、糖、黄豆和黄金,比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属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为交易所(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直到1986年,证券市场已经从1969年的26亿港元攀升至1231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进入了尾声。同年4月2日,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了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会员。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交易广场,采取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方式进行证券买卖。
在1983年9年24日,出现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荡,港元大幅贬值,物价开始飞涨,民众大量抛售港币购进美元,抢购商品和物资,一片混乱,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敏感的媒体从中英双方对外发表的简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轮、第四轮谈判不顺利,于是社会谣言四起,有人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而在当时,中英谈判成了经济的晴雨表,谈的好股市就涨,谈的不好它就跌。于是,就在这个时候,股市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港元崩溃,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为了保住英镑的地位,英国不得不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这才稳定了局势。

  6:谁能讲讲73年股灾的背景及意义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7年10月19日,一个让人牢记的日子,一个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一个被《纽约时报》冠以“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当我们回首当年那段痛彻心扉的日子,仿佛觉得它恍如隔世但又无比清晰……
最近的股市波动勾起人们对1987年10月19日股灾的回忆。股民都不禁担心,股灾20周年将到来,历史是否会重演。
近期,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现在世界金融市场的景象,与1987年股灾时非常相似。在市场中,恐慌情绪占据了上风。市场的不安定急坏了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了规避次贷造成的种种风险,他进行了大幅的减息救市。危机狂潮不但让美国尝到救市不易的滋味,也冲出国门,波及到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予以应对。欧美通过注入近十万亿美元资金,纾缓了信贷的短缺。
虽然这些措施暂时稳定了市场的信心,但近日全球股市再起波澜,通胀猛虎又蠢蠢欲动,让市场不免又产生了股灾“二十年一轮回”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环球策略师碧斯表示,美国现在的市场状况与1987年股灾时相似,当时市场担忧贷款突破极限,现在则有次贷问题,而现在对冲基金设程序盘,跌市时加剧沽售,与1987年流行的投资组合保险相同。
虽然市场近期已日渐平缓,道指也仍在14000点的历史高位徘徊,但有分析师指出,全球化令现在金融市场的风险蔓延范围更广,市场也更全球化,据统计显示,目前风险在全球扩散的速度比20年前更快,风险不再只存在于一个特定市场。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20年前那黑色的一天……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仅在一天内就重挫508.32点,跌幅达到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记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
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快速在全球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在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一切都失去了控制”,《纽约时报》这样报道。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最苦的是那些靠自己多年积存的血汗钱投资于股票的投资者。受股价暴跌震动,股民的心理变得极为脆弱。因股市暴跌而不堪于债务重压的许多人,精神彻底崩溃,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银行破产,工厂关门,企业大量裁员,人心惶惶。
有分析人士指出,1987年的那次美股暴跌,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并不明显,其伤害也仅限于股市,而且恢复的速度也相对较快。但是近段时间所发生的这起风暴,虽然较不严重,但影响范围扩大,产生了近10年来楼市最大跌幅、信用市场严重分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反复无常的股市等一系列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