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中信证券研究:信贷总量与结构俱佳

更新时间:2022-07-12 09:58:03

  文丨程强 王希明

  6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900亿元,为2年来最高值,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归至正常区间,上海等地区复工复产和专项债集中发行带动相关融资可能是主要原因。随着房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居民贷款也出现边际回暖。在信贷和政府债的支撑下,社融同比实现10.8%的增长,增速比上个月高0.3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同样反映出实体经济活动回暖。

  央行发布2022年6月份金融信贷数据。其中,新增信贷2.81万亿元(去年同期2.12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总额5.17万亿元(去年同期3.70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 10.8%(上月10.5%);M2同比增长11.4%(上月11.1%)。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信贷总量与结构俱佳,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900亿元,为2年来最高值,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归至正常区间。

  6月新增信贷2.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900亿元,这一多增规模是2020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我们认为6月信贷增长较多的主要原因是,6月1日上海等地解封后积压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以及6月大量的专项债发行带动相关项目的贷款投放。6月的信贷不仅总量高增,而且结构上也出现明显改善,突出表现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回暖。6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45万亿元,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为66%,基本回到正常区间。6月新增票据融资只有796亿元,同比少增1951亿元。这也是一年以来首次出现票据融资同比少增的情况,表明实体融资需求好转,银行通过票据“冲量”的必要性降低。

  ▍居民贷款虽然还是相对的短板,但是也见到了边际改善,主要受到地产销售复苏推动。

  6月新增居民贷款4281亿元,同比少增203亿元。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166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居民贷款,尤其是居民中长期贷款还是同比少增的状态。不过,少增的幅度已经较前几个月明显收窄:1-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幅度都在2000亿元以上,而6月少增幅度只有989亿元。居民贷款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房地产销售的边际好转,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从5月的-48%变为6月的-7.4%。当然,30个大中城市的成交更多反映的是高线城市,低线城市的地产复苏节奏相对更慢。2021年7、8月的居民贷款投放有明显减速,因此,未来2个月居民贷款对应的基数将大幅降低,从同比的角度看数据恢复的趋势可能会延续。

  ▍社融同比增速上行至10.8%,主要由信贷和政府债贡献。

  社融同比增速在今年1-5月走出了“W”型走势,即1、3、5月增速提高,2、4月增速下降,始终在10.2%-10.5%之间震荡,疫情以及房地产销售不佳是重要原因。6月社融增速终于走出这一区间,而且实现了连续2个月的社融增速上行。6月新增社融规模为5.17万亿元,同比多增1.49万亿元。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信贷之外,政府债是另外一个支撑因素。财政部要求今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因此,6月政府债净融资额高达1.62万亿元,是历史最高值。社融的其他分项基本保持稳定,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继续延续小幅压缩趋势;因为表内贴现额下降,未贴现票据回升;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小幅放缓。

  ▍M2-M1“剪刀差”收窄,实体经济活跃度有所回升。

  6月M2增速为11.4%,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社融派生的存款增加。相比之下M1增速回升更为明显,从5月的4.6%上升至6月的5.8%,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我们认为M1增速的较快回升是因为上海等地封控措施解除后经济重启,以及地产销售的回暖。M2-M1“剪刀差”有所收窄,反映出经济活跃度的提升,不过目前“剪刀差”仍然是历史上较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修复。季末一般是财政支出较多的月份,6月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下降幅度略低于季节性(2018-2021年6月均值为减少5503亿元)。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6月最后两周集中发行了超过1万亿的政府债券,部分资金还未来得及形成支出,暂时留存在了财政账户中。这部分资金可能会在7月对流动性形成一定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