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83-股民学校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中长期会升值。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即使购买力平价在中长期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影响,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整体下降,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2021年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随着美元指数的下跌而反弹,5月底回升至6.30时代。关于市场预测人民币升值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在中长期会升值。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工作会议指出,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汇率走势,汇率短期或中长期不准确是必然的。那么,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有什么关系呢?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决定理论
002283-英国汇率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是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国际借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重要的经典汇率决定理论之一。根据一价定律理论,两种货币的价格关系(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值(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变化也取决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般来说,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以等值美元在美国可以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后,应该和在中国可以买到的商品和服务一样多。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与汇率处于均衡状态的时期相比,如果日本的通货膨胀水平高于美国,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会贬值。
002283-上海电气集团
购买力平价的建立有许多严格的假设,如不考虑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两国贸易条件相同,不应有进口限制或出口补贴;没有资本交换管制;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可交易的;同一商品和服务在不同国家是完全可以替代的;两国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大致相同;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等的。
现实中,上述假设通常难以满足,尤其是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尤其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充满争议。而且,购买力只是影响汇率走势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因素主导着汇率走势。比如从购买力平价来看,人民币中长期升值是必然的。2014年之前,中国市场很大;只是在2015年8月11日汇率改革后,市场转向鼓吹“中国货币过度发行,人民币必须贬值”,购买力平价一度消失。
购买力平价实证分析的两个参照组
002283-高西庆
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是一件非常学术的事情。本文列举两组例子作为参考。
第一组是指日元、英镑和加元的市场汇率相对购买力的偏差。作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各种交易的摩擦成本最小,这些货币的汇率决定也应该最适用于购买力平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21年4月的数据,我们有以下初步发现(见图1至图3):
首先,这些货币的特点是围绕购买力平价的市场汇率波动
002283-智达
二是市场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后不会立即收敛。例如,1986年至2013年,日元汇率相对于日元购买力平价持续高估,平均高估32.2%;1988年至2015年,英镑汇率相对于英镑购买力平价继续被高估,平均高估14.4%;1993年至2004年,加元汇率相对于加元购买力平价继续被低估,平均低估15.4%,2005年至2014年,继续被高估,平均高估14.3%。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可能更强。
第三,购买力平价不是固定的。从1980年到2020年,日元的购买力平价从223比1上升到101比1,增长了1.36倍。同期日元年平均汇率升值112%,可以解释为什么日元升值对日本出口竞争力影响不大。同期,英镑购买力平价从0.53比1降至0.71比1,下降26%,英镑汇率下降45%;加元的购买力平价从1.12比1下降到1.19比1,下降了6%,加元汇率下降了13%。
第四,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相关性不一样,不同时期的相关性也不一样。比如1980-2020年日元与美元的显著正相关为0.771,即日元汇率基本随购买力平价升降;1981年至2020年加元显著正相关为0.630,但1987年至2020年转为负相关,2015年至2020年为0.936的高度负相关,即近四十年,特别是近六年,加元汇率基本与购买力平价成反比。英镑汇率与英镑购买力平价的正相关非常弱,为0.161,2002年至2014年间显著正相关为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