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电 题:优化营商环境是稳外资的重中之重
作者 王晓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土壤和生态,对吸引跨国投资具有关键作用。中国不断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打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通过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取得长足进步。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上升到第31位。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第一,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国家大力度出台政策。2019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外商投资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新时代利用外资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利用外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
第二,大幅压缩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限制措施由2015年的93项和50项分别减至31和27项。
第三,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各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海关、无纸化通关等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跨境电商平台大幅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水平;开办企业审批流程简化,时间大大缩短;一站式服务、网上办理、微信办照、最多跑一次等服务都减少了企业负担。各地实施产业链招商,针对重点外资加强个性化服务,为吸引海外人才提供绿色通道,为他们的科研、工作、生活等提供便利等,这些都提升了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第四,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保持。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华商会2018年营商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有61%的受访欧洲企业和60%的受访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未来投资排名前三的目的地。华南美国商会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在华美资企业再投资比例高达80%,实际再投资的企业占比同比增长5%,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2022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联合对20多家制造业外资企业进行调研,绝大多数企业表示,要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是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比,中国营商环境仍存在差距。
第一,市场准入限制较多。如,数字技术、医疗、教育、文化、咨询、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还有很大开放空间,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基因诊疗等也都有开放空间。尤其是对于数字企业存在大量数据本地化要求,影响了企业的数据跨境自由流动。
第二,准入不准营问题依然存在。如,金融保险业虽已经从负面清单中退出,但外资申请机构办理手续时间很长,经营范围通常受限。
第三,公平竞争环境需要改善。如,产业补贴、科研重大项目、政府采购等不能做到内外资一视同仁。
第四,歧视性待遇仍然存在。如,在实施国产化替代战略中,一些地方规定,同样产品使用国产品牌,减少使用外资品牌。还有数字产品的歧视性政策。如,迪斯尼制作的节目要交给爱奇艺播放。
以高水平开放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围绕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外贸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以竞争政策为基础的规则体系建设和高效廉洁的市场环境建设。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资审批体制、商事制度、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第一,继续压缩负面清单,进一步消除市场准入壁垒。重点扩大数字技术、医疗、教育、文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促进资金、技术、人员、信息、数据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加快边境后规则改革,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体系。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覆盖了补贴、国有企业、竞争中性、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劳工标准、环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监管一致性、透明度与反腐败等大量边境后规则。要加快上述领域改革,营造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在补贴、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方面做到内外资一视同仁,推进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和市场化。推进“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促进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和享受各类政策待遇。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反垄断法律和执法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亲清政商环境。要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营造公开透明、公正廉洁、运行高效的市场环境。一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所得税、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融资、用能等经营成本,实施企业自主登记与简易注销制度。二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外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工商、税务、海关、金融、保险等部门综合执法建设,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立全国统一信息服务和监管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监管”。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等服务。
第四,改革与国际规则不适应的补贴方式。推动补贴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变,由补贴价格、企业向补贴公共服务、技术研发、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以及由夕阳产业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等方面改革,尤其是引导企业研发创新,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第五,推动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创新型国家迈进,推进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地位和创新能力相适应。要按照高标准要求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和执法改革,加快著作权保护期、专利申请新颖性宽限期等修订,完善气味、声音、地理标志等商标专利保护,推动互联网、数据资源等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从重打击侵权盗版、恶意商标注册、窃取商业机密、网络剽窃等违法行为。
本文由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