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锤爆全球股市的长短利率倒挂,是个什么倒霉指

更新时间:2021-04-10 06:05:38

  昨夜美股走势创下年内最大跌幅,道指、标普、纳斯达克三大指数跌幅均达到3%左右。起因是一个指标: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穿破了2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人称“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

  这是2007年之后两条曲线年,一旦收益率曲线个月里美国必将出现经济衰退。

  什么意思呢?就是投资者如果购买10年期的美债,到期收益率比2年期的还低——这看上去就不符合逻辑啊。

  期限越长的债权投资,违约可能性越高,利率的补偿应该越大

  期限越长的债权投资。流动性越差,利率的补偿应该越大

  比如我们把钱存在银行5年,利率应该比存1年来得高才对。

  但为什么会出现短期美国国债收益反而高于长期的呢?它为什么又代表着经济衰退,以至于全世界的股市避之不及?

  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

  《利息理论》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很早就提出过一个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一定时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用我们高中学过的函数来刻画,就是F(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这两者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而一旦人们预期中的短期利率发生变化,进而就会改变长期利率。

  你路过一家银行,银行挂牌存1年的钱利率是5%

  假设投资者A预期明年的1年期利率仅3%,会算一笔账:

  假设投资者B预期明年的1年期利率达8%,会算一笔账: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长端收益率会随着投资者对短端收益率的预期而改变。如果市场大多数人偏向投资者A的判断,那么即便银行推出一个2年期存款4.5%的利率,大家也会选择把钱存2年——即便4.5%的长端收益率低于5%的收益率。

  费雪的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问题的角度,说白了,出现长短端收益率倒挂的原因就是大家预期短期收益率会变低,所以资金选择流向期限长的债券,导致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反而低于短期收益率。

  那为什么大家又会产生这种未来会降息的预期呢?

  我们都知道实体经济存在周期,而利率与经济周期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不过这种关系非常复杂、推荐一篇长文《能教会我妈理解美联储加/减息,我才敢说自己学过金融》,很好地解读了其中原理。

  简单来说,自次贷危机以来很多国家都存在债务高企的问题,这10年左右大多数国家都通过降息来减轻负债对经济的负担。利率越低,偿债成本越小,经济才有活力。

  但长期人为保持低利率,又会助长新一轮信贷膨胀,造成更大的债务危机。所以对于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而言,加息与降息一直存在矛盾:

  加息吧,怕整体经济承受不了,尤其美国政府自己欠着一屁股国债

  减息吧,怕助长经济过热和投机热情,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美联储的操作就是在经济回暖,就业还不错的时间段加息,这时候的经济体可以承受较高的利率;而经济一旦又不行了,就要减息操作歇一口气。

  因而对于市场预期而言,未来的低利率可能对应的就是未来的衰退。对经济基本面的忧虑反映到实质上,就是资金宁可接受长期国债较低的到期收益率,也不愿持有短期国债,因为未来的短端利率会更低。

  对于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需要强调的是,发生倒挂的前提是“预期”。

  由于市场对一家公司的盈利预期不乐观,股价节节下跌,最后年报公布的时候发现业绩并没有那么糟,股价又企稳回升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为什么明明经营情况良好的公司还被市场抛弃呢?因为大家“预期”错了。

  国债到期收益率本质上也是一个市场化的结果,它只反映市场对未来的主观判断。

  此外,并非每一次利率倒挂都会引发衰退——1998年美国出现了为期7个月的3月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的利率倒挂,但当时并没有出现衰退。再者历史上一两天的短暂倒挂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美国历史上成功“预言”衰退的倒挂基本都维持了一个季度以上。

  当然,从风险角度而言,全球央行的一波降息已经非常明确地反映出各国货币当局对经济的预期。

  中国公布了7月份的经济数据,结果不及预期,尤其是社融规模竟不及6月一半。新西兰央行意外降息之后竟还警告要祭出负利率的终极武器。